不起眼的手机壳,更是将“以小制胜”的方法论,演绎得淋漓尽致。
作者:朱末
来源:快刀财经(ID:kuaidaocaijing)
罗永浩有句神预言:“卖手机不如卖手机壳的赚得多。”
不想竟是一语中的。随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日趋饱和,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淘汰赛进入倒计时。
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手机用户的平均换机周期已经超过31个月。
压力之下,各大品牌都在通过外观创新来提升新机上市密度,进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然而事与愿违,就在前段时间,“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换手机了”的话题,还一度冲上热搜。
一方面,随着手机技术越成熟,性能衰减周期也变得越来越长,虽然手机使用频率很高,但就产品本身而言,并不具备快速消耗的特点;另一方面,手机迭代的性能改善并不大,不少甚至有鸡肋之嫌,而所谓的多个色卡,则根本不足以成为换机推动力。
与之相反的是,年轻人却更喜欢频繁更换手机壳。像盲盒、潮玩手办一样,手机壳正成为年轻人的新晋社交货币,甚至变得和穿搭配饰一样重要,彰显的是个性,提亮的是心情,绝不能拉垮。据天猫公开数据播报,光是每年购买12个以上手机壳的人就超过一千万。
从一个小品类成长为手机周边受众最广的类目,形成千亿量级的大市场,手机壳到底是如何化腐朽为神奇的?
01
手机壳是如何火起来的?
事实上,手机壳诞生之初,只是作为防摔保护罩登场,彼时水花平平,无人在意。
在诺基亚盛行的年代,人们对于手机壳的使用并不感冒。毕竟,以诺基亚为首的功能机的代名词,就是防摔。
直到2010年,手机市场迎来分水岭。以iPhone与安卓机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出现,让事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iPhone4刚上市的时候,大波网友抱怨如果握着手机侧面通话,信号强度会变弱,乔布斯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使用保护套。
全新的触控交互在带来行业革新的同时,也加大了屏幕摔碎、剐蹭的风险,相比动辄几百上千的屏幕维修费用,一个几十块的手机壳显然更为经济。
尽管一开始并不适应,觉得影响了使用手感,但由于维修成本高,最终还是习惯成自然,市场培育获得了成功。早在2013年的时候,49%的iPhone用户就已不止拥有一个手机壳,形式各样的手机壳开始成为手机外观差异化的个性体现。
别看手机壳体积不大,赚钱能力却不容小觑。以最畅销的透明防摔手机壳为例,它在淘宝、拼多多上的售价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但实际成本不过1元左右,而且一次开模至少能使用两年,背后的利润可想而知。
持续十几年走高的手机出货量,让手机壳的需求愈发水涨船高。IDC全球季度手机追踪显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5.74亿台。
那么算“共栖关系”的手机壳销量,自然节节攀高。可以说,国内庞大的手机存量市场,给手机壳生意提供了充足的生存土壤。
另据NPD GroupInc的一组数据显示,如今75%的智能手机用户都在使用手机壳。若按照2022年智能手机出货量15.74亿计算,大约有近12亿用户需要用手机壳。
试想,一年15亿部手机,按照最新统计的手机壳售价中位数15美元计算,规模将达到225亿美元,约1498亿人民币,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新型市场。
更何况,据天猫小二介绍,每年有超过千万级的用户,会购买12个及以上数量的手机壳。还有手机壳商家透露,自己熟识的老客户,一人就拥有上千款不同品牌的手机壳。
均价低频次高的消费属性、方寸间提供个性选择的特点,让手机壳在吸引着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同时,也诞生着形形色色的新玩法。
在各大电商平台搜索手机壳,既有可爱清新风,也有极简冷酷风,还有张扬美式风,以及大热新国风,花样之丰,总有一款能击中心弦。有的商家还会根据消费者的偏好需求,开展私人订制服务。
发布者:我爱自学网呀,火焰兔收录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https://huoyantu.com/170283.html
版权声明: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或提供具有法律效应且证据链完整的证明)发至本站的邮箱 huoyantu@qq.com
(收到核实后 24小时内绝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