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的习惯做法是在心理上寻找自我安慰甚至扭曲认知,以营造这件事其实“不算坏”甚至是“好的”的感觉,继续假装自己是正确的,自己是好人,归因于别人有偏见或无知,或者归因于这是别人和环境造成的问题。
这种行为被定义为认知偏误。
我曾经在产品思维的第一篇【认知思维】中说过,作为产品经理,对客观真实世界的理性认知是基础,要能够客观理性的认知用户和场景,去理解社会的构成,城市的秩序,再到用户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因为这是用户认知形成的过程。
而用户也是存在认知偏误的,认知偏误是从用户心理层面产生的一种反馈机制。但是对于产品经理来说,认知偏误是可以被借鉴,应用在产品层面的。
比如说优惠券,利用的是用户的损失厌恶心理,领了可以不买,但是不领就亏了;电商秒杀,则是利用的群体效应,产生稀缺感,从而减少用户的购买决策成本;游戏中的抽奖功能,则是运用的用户的赌徒心理,让用户上瘾。以上都是对用户认知偏误的运用。
维基百科词条关于“认知偏误列表”中有200多种认知偏误,以下是我对《俞军产品方法论》一书所罗列的47条需要产品经理关注的认知偏误。也是PM在工作中常犯错的地方,建议大家多看看。
归因偏误
归因在生活中和工作中都是高频行为,但人们常常有归因偏误。如评价自己时,把良好行为或成功归因于自身,把不良行为或失败归因于外部情境或他人;而在评价他人时则相反,归因良好行为或成功时高估外因,归因不良行为或失败时高估内因。一些常见的归因偏误现象如下:
1、自利偏误:将成功归因于自己,而将失败归因于环境。把集体行动的结果归因于自己, 多过其他人会归因的程度。
2、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评价喜欢的人的行为时,把他们做好事归因于内在本质,而把他们做坏事归因于环境因素。评价不喜欢的人的行为时,把他们做好事归因于环境因素,而把他们做坏事归因于内在本质。
3、群体归因偏误:把个体的特质当作其所属群体的特质,或把个体的行为当作其所属群体的偏好。
4、终极归因偏误:把问题归因于整个群体,而非群体中的个体。
5、基本归因偏误: 解释他人行为时,过度归因于内在特质(一定是他有这样的人格, 才做出这样的行为),而非外在情境(也许是情势所迫,或这个场所有特殊的潜规则)。
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是指为不熟悉的事物估值时,会把熟悉的类似事物或不久前接触到的无关数值当作“锚”,估出来的数值会大大倾向“锚”。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你对某个奢侈品没有认知的情况下,把这种奢侈品和你熟知的普通产品放在一起销售时,你会以普通产品作为参照物,来评估这个奢侈品的价值。
类似的偏误现象还有以下几种:
6、幸存者偏差:过度关注在某些经历后幸存下来的人事物,忽略那些没有幸存的(沉默的数据),造成结论偏离实际情况。
7、峰终定律:我们对一项事物进行体验之后,印象最深的是在峰值与结束时的体验,而在过程中好与不好体验的比重、好与不好体验的时间长短,对记忆影响很小。高峰之后,终点出现得越迅速,这件事留给我们的印象越深刻。
8、框架效应:同一资讯以不同方式呈现会使得人的想法不同,例如告知公众有一个做法将会“导致三分之一的人死亡“和“保护三分之二的人活下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9、禀赋效应:指人们拥有或即将拥有某物品或资产时,对其价值的评估会比没有时高出许多,因而不愿失去或放弃它。
10、心理账户:人们将消费分门别类(住宅、食物、服装、娱乐、投资等),且每一个类别对应各自的心理账户,每个心理账户都有自己的预算和单独的参照点,使得各个账户之间的替代性非常有限。一个人对给定数量金钱赋予的价值,取决于这部分钱属于哪一个心理账户,继而依赖于背景、框架和情境。心理账户能解释同一个人在不同事物上的花钱矛盾现象。
11、损失厌恶: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人难以忍受。损失带来的负效用约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损失厌恶反映了人们的风险偏好并不客观, 当涉及的是收益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厌恶;当涉及的是损失时, 人们则表现为风险寻求。
选择性注意
人们常常倾向于忽略掉不符合自己期望的东西,只看到自己期望看到的东西,他们期望看到的东西又是基于熟悉的东西、先前的经历,或是个人的欲望、兴趣需求,这就是选择性注意。
12、选择性观察偏误:人们在观察时不可避免受到前置条件的限制而筛选了样本,因而得出不适当的结论。例如问卷调查到的人一定是热心、愿意填问卷的人, 因而其结果未必能反映不热心、 不愿意填问卷的人的想法。
13、观察者偏见:是指由于观察者个人的动机和期望导致的偏误。通常,人们看见的和听见的只是他们期望的,而不是事实的本来面目。
14、观察者期望效应:由于研究者期待某种结果,因而下意识中不当操作实验或诠释资料。
15、受试者期望效应:由于受试者期待某种结果,因而下意识地扭曲了回报内容。常见现象是安慰剂效应,即被给予无效的药物或治疗,病人却相信或觉得情况改善。
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指对某人或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 类化的看法。人们习惯把人进行机械的归类,把某个具体的人看作某类人的典型代表,把对某类人的评价视为对某个人的评价。典型现象如种族歧视、地域歧视、职业歧视、性别歧视等。
16、光环效应: 一个人的某个单一特性(比如漂亮、 长得帅、富有等)一旦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 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与这个单一特性不相关的品质如能力、 人品)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
17、外群体同质性偏见:认为自己的个性、行为、情绪是多变的,而他人是一成不变且容易预测的。
18、首因效应: 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影响力远大于以后得到的信息。
自我心中偏误
19、自我美化偏误: 会美化回忆中的自己,往往认为自己比实际情况更好。例如记忆中自己的考试成绩比实际更好。
20、支持选择偏误: 回顾自己做过的选择时,倾向认为它是明智的,给出高于实际的评价。如购买后把之前的购买决定合理化,即使买下的商品太过昂贵或有瑕疵。
21、错误共识效应: 高估别人对自己的认同程度,认为所有人以同一方式思考。
22、投射偏误: 不自觉地以为他人(或未来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有相似的情感、思想与价值观。
23、素朴实在论:相信自己所见所闻即是真相,是客观且不带偏见的,认为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24、控制错觉: 高估自己对外在事件的影响力, 认为事情是受自己控制或影响的,但实际上它可能与自己毫无关系。
25、达克效应: 能力过差的人由于无法分辨能力好与能力差的不同,因而会错误地高估自己的真实水准,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
26、逆火效应: 遇上与自身信念抵触的观点或证据时,除非它们足以完全摧毁原信念, 否则会忽略或反驳它们,原信念反而更加强化。
27、证实偏见:人们普遍偏向能够验证己方假设和观点的信息,而不是那些否定假设的信息。关注、 寻找、诠释、记忆信息的方向多半是能证实自己假设和成见的方向,而那些可能推翻自己观点的信息往往会被忽视掉。
28、舒适区效应:对于过去常用的方案, 高估效益或成功机会;对于过去少用的方案,低估效益或成功机会。
信念偏误
29、可得性偏误:对容易想到的事,会高估其发生概率。然而一件事是否容易想到还受发生多久、 激起情绪的程度等因素影响, 无法反映实际的发生概率。
30、频率错觉: 因最近注意到 件原先没注意到的事, 就觉得这件事到处都在发生。
31、后见之明偏误:又称“我早就知道了” “马后炮” “事后诸葛亮”。在事情发生或发展后, 以为自己事前就能预测其发生与发展。
32、可获性层叠: 一件事越常被公开谈论, 人们就越相信其正确性,类似“三人成虎”。
33、货币错觉:专注于货币名目上(表面上)的价值,而非其实质购买力。
34、一致性偏误: 记忆中他人过去的态度与行为会变得像目前的态度与行为。
35、巴纳姆效应: 人们会把他们认为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人格描述评价为高度准确,而这些描述往往十分模糊及普遍,能放诸四海而皆准, 适用于很多人。这个效应多出现于占卜星相、算命和个体性格分析等情境。
36、基本比率忽视: 只关注针对性的信息,忽略一般性的信息(基本比率),导致不恰当的认知。例如因为酒驾较容易肇事,就认为肇事者中很多是酒驾,然而由于酒驾者占所有驾驶者的比例很小,肇事者中酒驾者的比例不会那么高。
37、赌徒谬误: 认为某事多次发生则未来发生的概率较小,或多次未发生则未来发生的概率较大。就像赌徒认为掷骰子时连续几把结果是“大”,那么下一把是“小”的概率更高,而忽视了每一次掷骰子都是独立事件,有独立概率。
38、逆赌徒谬误:认为发生概率很小的事不会发生,如果发生了,定是做了很多次。
决策类偏误
39、结果偏误:评价决策好坏时,根据其最终结果,而不是根据做决策的过程。
40、道德评价偏误: 评价他人行为的道德时,根据结果而不是根据做出行为时的情境。
41、资讯偏误: 倾向寻求更多资讯以做出决策,即使寻求的资讯对决策没有帮助。
42、共有资讯偏误: 团队讨论倾向花较多时间与精力讨论所有成员都知道的事(即共有资讯),而花较少时间讨论较少成员知道的事。
43、集体错觉:团体在决策过程中,由于成员倾向让自己的观点与团体一致,因而令整个团体缺乏不同的思考角度, 不能进行客观分析。
44、从众效应: 倾向做很多人做的事,或相信很多人相信的事,以和他人保持一致,也就是"随大流"。
45、沉没成本谬误: 当人们证实先前累积的投入(沉没成本)已经浪费掉了, 仍然对这些已经不能回收的成本念念不忘,因而做出不理性的选择。
46、塞麦尔维斯反射: 条件反射般地否定、拒绝新证据或新知识,因其有悖于现有的常规、信仰或价值观。
47、麦纳马拉谬误: 过度相信数据,依赖数据评估事情,忽略难以量化的事。此典故源自美国前国防部长麦纳马拉,他相信能用量化数据(如击毙越军的尸体数量和减少己方人员的伤亡数量)衡量美国在越战中的成功,但忽略了其他因素。
发布者:梦醒时分,火焰兔收录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https://huoyantu.com/29892.html
版权声明: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或提供具有法律效应且证据链完整的证明)发至本站的邮箱 huoyantu@qq.com
(收到核实后 24小时内绝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