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主要看法可以总结成两部分:
第一,私域要谋定而后动。很多品牌在“要不要做私域”这件事上,很笃定的选择「要做」;但是,后来却没有什么投入,也没有特别有体系化的去做。
第二,在私域推动用户「资产数字化」和「营销数字化」转型中,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要做什么?
01、私域要谋定而后动
我的第一个观点是,私域一定要“谋定而后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那么,这个“谋定”要怎么做到呢?给大家分享 6 个点。
1)了解企业微信官方态度
刚刚,我们的会上也有企微官方的分享。那现在官方是什么态度呢?其实,从企微两次更新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官方的态度了。
第一,个人微信、企业微信现在都需要“养号”。官方现在对新号管控还是比较严格的,因为要保证生态在持续健康发展。
以前,我非常反对公司养号这件事情,因为大部分公司没有时间和精力做这件事情。但是现在必须要养号,没有办法。
第二,小程序已经开放了直接扫码识别。这个功能开放之后,可以成倍提升转化,但大部分企业还没反应过来。
第三,企微的朋友圈在逐渐开放。
企微最近一次更新之后,用户打开可以直接打开我们的「朋友圈」,查看历史消息了。以前,完美日记的小丸子会通过微伴助手做一个虚拟的历史朋友圈,以后就可以打开“真的朋友圈”了。
第四,端口的开放。如果你的公司有技术能力,那端口的开放一定要重点关注——前面都是基础,而端口才是做数字化的「核心竞争力」。
第五,个人微信开始尝试向企业微信「批量迁移」,就像企微账号之间的「批量继承」一样。
根据我的消息,目前,教培行业已经开放了这个能力,其他行业也正在逐步开放中。
2)要做好私域,必须“自上而下”
请大家看这两张图,大家觉得有什么区别?
除了朋友圈背景以外,你会发现它们的内容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右边是北京 SKP 的古驰店长,左边是卖莆田高仿的供应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是因为,很多品牌在做私域(基于微信生态的私域)的过程中,其实是有很多阻力的。
很多品牌犹豫的点是“私域会不会跟平台调性不符”。因此,很多一线操盘手会感受到私域有些问题落不下地,正式受阻于公司的「战略布局」,尤其是一些跨国企业或者比较大的公司。
其实,大家也不用特别担心品牌调性的问题,完全可以将做私域这件事情当做「CRM 管理」来看待。
比如,一些奢侈品品牌的柜姐,虽然会和你在微信上交流,但是背后都是有话术 SOP 、交易流程的,并不会拉低格调。
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私域一定是一个CEO工程”,这也我张着双手在各个地方呼吁的。假如高层处有问题,就一定会有非常多的东西落地不了,所以一定要是一把手工程。
3)了解做私域的成本,放下执念
同时,大家必须要了解,做私域还是要付出一些“家底”的。这个“家底”,不是指雄厚的资金,而是“种子用户”。
很多老板在做决策的时候会这样想,建私域不就是建一个「流量池」,好给其他业务引流,为什么我还要给你种子用户呢?
私域当然不是一个「只用来引流的渠道」,它的逻辑是「做好种子用户的留存后,借助种子用户裂变,最后实现引流」。
所以说,你想引流,前提是得给一批种子用户,再给一些预算。
比如,我之前做过的很多电商分销,实际上就是把团长作为一个“种子用户”,找到一个团长,再裂变出 N 个团长,然后再卖货。
不知道哪来的风声,说私域是“无成本,多次触达”的东西。刚刚在会上官方也讲的很清楚了,私域不是无成本,它是有成本的。
同时,做私域也是要有「预期ROI」的。这个 ROI 有 2 种形式,一种是「不卖货」的,一种是「卖货」的。
我们先来说「不卖货」的这一种。
如果你选择了这一种,那一定要想清楚,你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是要跟用户沟通,得到一些客观评价?还是搭建私域流量池,希望在新品上线的时候有人帮我传播,最后再变现?想清楚之后,再着手去做。
再来说,想在私域「卖货」的这一种。
如果你想靠私域把 GMV 做起来的话,就必须要有配对指标。为什么这么说呢?
很多老板在定目标的时候,只考虑用户的“数量”,不考虑用户的“质量”。
比如说,我想要私域积累 10w 用户,其实找代运营公司或者专业操盘手做,比较容易就能达到(在有种子用户和预算的前提)。
但是,达到之后,还有没有别的更具体的指标?比如,在这 10w 人力,有多少是交易过的用户,有多少是有反馈过的用户?
对于社群这个很重要的私域场景,你的指标又是什么?
很多人会觉得,自己的社群“不活跃”,因为没人说话。如果你想做 GMV 的话,你的指标一定不是“有人说话”。
比如,刚才讲到了瑞幸,他现在有近 1000 万的私域用户,如果很活跃的话,这个群反而无法运营。做 GMV 的话,群里不一定要有人说话,只要链接有UV,不就真正的活跃了吗?
所以说,对于不同的目标,要有不同的考核指标。这个道理看上去很简单,但其实现在很少有品牌能做到。
因为,现在很多品牌的私域运营,实际上是在用“电商运营”的逻辑做这件事。
同时,品牌方也会有很多要求,比如品牌调性、品牌表达之类的,要求运营加入。品牌想塞给用户东西太多、太杂,效果其实并不好。
如果你不能改变用户,或者把某个认知「植入」用户的心智中的话,那么你就去考虑“用户到底想要什么”,然后把关键点传达出来,就行了。
4)做好内容,方有私域
很多人会问我,“做私域要不要内容?内容重不重要?”
内容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它就是私域的基础;基础都没有,后面就无从谈起了。
我有一个观点,「消费/打开频次」越高,本身就没那么需要内容,做好商品的详情页和推荐语就够了,别的不需要;但是,如果你的产品「消费/打开频次」越低,你的内容就需要做得越重。
这里说的“内容”,也包括给用户提供的一些免费服务。举个例子:
在做某个美妆品牌私域导流的时候,我们发现,现在送优惠券对大家的吸引力已经没那么大了;后来改成送一只眼霜,但很快也不行了,导流率不到 10%;最后,变成送一个“塔罗牌测试”,结果导流率翻了20%。
在做宠物行业的时候,效果比较好的是送“多次宠物问诊”。
因为,在养毛孩子的时候,用户最大的问题就是宠物容易有一些小的健康问题,你不知道怎么解决,带去宠物医院又比较麻烦。
这时候,看到“多次宠物问诊”,用户就很容易扫码进去。
所以,服务是更高级的“内容”;所以,内容是必选项。
5)细节是私域运营的“魔鬼”
细节是私域运营的魔鬼。
在昨天的闭门会里面,我分享了非常多的案例,比如招商银行、瑞幸咖啡,包括孩子王,它们的线下私域都做得相当好了,大的框架和逻辑都没有任何问题,甚至到了可以直接“抄作业”的程度。
但是,当你真正体验它们流程的时候,就会发现各种细节都存在着巨大的问题。
比如说,孩子王在「扫到添加微信」的这个步骤,之前一直需要“保存二维码,让用户至微信扫描添加”。这个细节解决了之后,引流效率直接提升了一半。
再比如,招商银行在“掌上生活App”发生活优惠券的时候,细节就做得非常好,他们会基于 LBS 来建群。
但是后面在推荐优惠券的时候,你会发现他分享的全是喜茶、麦当劳这样的“通用券”,虽然用 LBS 建了群,但却没有用到,不知道是基于什么考虑。
像瑞幸,它就是基于 LBS 建群,甚至基于 LBS 发群公告,每个省、每个市、每个门店都不一样,这是很细节。
所以说,“细节是魔鬼”,它对运营效果的影响可能比你想象中还大。
6)私域需要长期主义
很多平台在做私域的时候,会有点急功近利,因为他们是从 0-1 来做,所以很急着赶快蓄一个大池子。
我一直都在到处呼吁,做私域不能急功近利。我之前总结过一个叫做「私域流量飞轮」的东西,它的第一步叫做“定位测试”,第二步叫做“徐徐引流”。
为什么在“引流”前面还有一个限定词“徐徐”呢?因为,我最近犯了一个错,让我发现引流这件事情真的急不得。
我做的最新一个项目,用了不到 48 小时,就在全国裂变了 100 万人。然后,你会发现企微根本承载不了,号直接被限制了。
你会发现,引流的速度一旦太快了的时候,那我们只能接住 30% 的流量,剩下 70% 就是白白浪费掉了。这不仅浪费了用户对我们的信任,也透支了我的信用。
所以说,引流这件事情,只能慢慢来,需要一些长期主义的精神。
02、企业做私域,需要注意什么?
现在,很多 To B 的企业也开始在做私域。
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企业一经发现,用电销的方式维护高客单、长周期、决策周期很长的 B端客户的时候,效率非常低。
其实,在线教育就是用私域的方式,替代了传统的电销。那,怎么来用私域推动推动用户「资产数字化」和「营销数字化」转型呢?
给大家看一个 B 端里做得比较好的例子,招商银行。
它会先发个推文给你,推文里把所有它能带给你的利益点都写到了,而且对于一些暂时还没有的东西,比如海底捞的券,会做「模糊化处理」——还是会放上,再写“敬请期待”。
这样一来,既让用户明白 ta 能得到什么,还给了用户一个「希望」,就是“以后还会有什么”。
现在有很多品牌,在企微朋友圈里拼命解释自己的 slogan、品牌理念……为什么要发这个?企微朋友圈一天只能发 3 条,为什么要浪费一次?
少发一次,就会浪费一次转化。
1)「高性价比」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第三方工具
有很多行业内的大咖都说过,现在「私域已经内卷化了」。但是,要我看,私域的“内卷”还远远没有开始。
一是“人”还没有齐,现在行业内你根本找不到私域操盘手,而且私域操盘手的素质其实是很参差不齐的。
以前,对于“代运营”这件事情,我总是持反对态度,但是最近我妥协了。因为我发现,大部分公司确实找不到一个靠谱的操盘手 —— 大部分人都没有那么强的组织能力和耐心,把私域做好。
但是,大部分公司又必须要做这件事,这种情况下,找代运营确实是很好的方式。
二是,虽然说现在大家都在说数字化,但是,很多中小微企业是不具备这样的数据/组织能力的,怎么办?我们就可以用第三方工具。
可以说,接下来,私域代运营和更高效的工具,会成为行业内的刚需。其实现在市面上也有很多第三方工具了,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总的来说,还是要根据所在的业态,选择一个相对而言更高效的工具。这里给大家几个维度的参考,应该是各行各业都能用得上的。
第一,看工具的「风控能力」。
在做那场 48 小时裂变 100 万人的裂变活动的时候,我们启用了市面上风控能力最强的工具。
在这次挑选中,我发现,市面上至少一半的工具本身是没有「风控能力」的,它直接复用企微的风控能力了。
第二个比较重要的能力,是「标签能力」。
现在很多人喜欢用户「自动标签」,就是设置关键词库的关键词,聊天过程中如果有提到的话,就会自动给这个用户打上。
其实我个人不太推荐用这样的方式,因为关键词非常不准,而且是标签库库越大越不准。
有一次,一个品牌告诉我,他们有 300 多个标签用来标记用户。这种行为对数据能力不是非常强的公司来说,副作用比效果更大;
除非你有非常强的数据能力,强到能像抖音一样,根据数据精准分发内容。
我的建议是,打标签这件事情,可以用「工具+人」的形式一起解决:用人来判断是不是要打上标签,但前提是要有相关的 SOP。
2)ALPLR 用户模型:增长新模式
刚刚,我看到有嘉宾在 PPT 上展示了阿里巴巴的一套模型,叫做「AIPL 用户增长模型」。
我自己在这个模型后面加了个“R”,叫做「AIPL 用户增长模型」。这个“R”,就是“Rention”,也就是“分享”。
在私域里面,绝大多数时候还是要有这最后一步的。前面的“AIPL”这四步,大家可以在公众号里随便搜,有非常多的论述都讲得很透彻了。今天我主要就来讲讲最后一步“分享”。
分享,要么是「产品驱动」,就是你的产品很好,我想分享给朋友;要么是「利益驱动」,就是我分享出去能获益,所以才分享。
不过一般来说,利益也得捆绑到产品里去,所以其实这个“分享”的本质还是产品驱动。
我以前做分销店长,就通过上百万的团长、分销商,把货卖给几千万人。但是,你发现在做利益的时候,多变的“商筹”很重要。
因为,如果一直给用户同一种刺激的话, ta 们很容易出现疲劳。
3)保持「良性增长」很重要
最近,我反复在看一本书《良性增长》。这本书其实回答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要建立一套数据化运营的体系?为什么把一些看起来的简单事情做得那么复杂?
因为良心增长的核心,叫做“盈利性增长”。
盈利性增长不是说“企业现在有没有盈利”,它可以现在不盈利,但是有一天需要盈利的时候,它可以顺利转为盈利,而且盈利的时候可以有增长。
现在,很多企业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它没有做到盈利性增长。
在《良性增长》里,有一个反复出现的概念,叫做「2X2矩阵」。
第一个 “2”,是指“现有用户”和“新用户”;第二个“2”,是指“现有需求”和“新需求”;连起来看,就是要满足现有用户和新用户的现有需求和新需求。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绕?我们把它套在私域里面来看一下。
比如,瑞幸的私域,就是满足了“现有用户”的“现有需求” —— 让一个月买 3 杯的人变成买 6 杯。
那满足“新用户”的“现有需求”需要怎么做呢?是不断扩张地域、扩张新的用户。
最后,如果你能满足“新用户”的“新需求”的话,就能给公司创造一条「第二曲线」。
发布者:梦醒时分,火焰兔收录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https://huoyantu.com/29529.html
版权声明: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或提供具有法律效应且证据链完整的证明)发至本站的邮箱 huoyantu@qq.com
(收到核实后 24小时内绝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