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品牌设计有何不同?想转互联网的小伙伴,又需要做哪些功课呢?
以上,是笔者对这些问题的阶段性思考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着重从认知入手,探讨一下其中的设计差异和要点。
1、用户思维
传统品牌设计,要传递什么信息?建立什么感知?往往是站在内部视角做决策。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是“我说你听”的关系。
OPPO:企业视角下的品牌设计
而在移动互联网行业,用户往往是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建立起对品牌的认知与评价。关注用户的声音,成为了新趋势。因而,品牌与用户之间,又多了一层“你说我听”的关系。
从单一的“我说你听”到兼顾“你说我听”,有可能带来不一样的用户价值。
举一个实例。滴滴顺风车曾经设计了一套品牌IP,希望通过拟人化的方式,提升车主对品牌的好感度。
站在平台的视角看,需要的是一个虚拟代言人,为品牌摇旗呐喊。
而站在用户的视角看,假如这些角色能成为他们的自我映射,讲述他们的故事,喊出他们的心声,会不会更有意义呢?
围绕第二种思路,我们从社区中收集了众多车主的真实原型和故事,凝练为三个“不完美、真性情”的有趣人物。配合内容运营,以期建立与车主间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
滴滴顺风车:用户视角下的品牌IP设计
一句话总结。用户视角下的品牌设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符号灌输,它能倾听用户声音,喊出用户心声,甚至与用户互动,实现思想和情感的双向沟通。
2、迭代思维
传统品牌,牵涉到众多线下资源。设计师有可能要花1-2年的时间,反复打磨细节,力求落地后“一步到位”。这样做的好处是,形象升级后能长期使用,减少了更换成本。
宝沃汽车:“一步到位”式的品牌设计
而对于移动互联网品牌,试错成本可控。像迭代产品一样快速迭代品牌设计,成为了一种新思路。这种方式,能及时获得市场反馈,避免闭门造车。
滴滴顺风车:经历了从1.0到3.0的“小步快跑”和试错,实现了知晓度、理解度、美观度、认可度的阶梯式提升。
从“一步到位”变成“小步快跑”,该如何适应快节奏呢?分享两点心得:
1.有短线的务实态度:能基于当前的业务思考和优先级,快速产出阶段性方案。
2.有长线的方向感:坚持以品牌定位作为长线的决策锚点,避免”快”中出错。
3、场景使用思维
传统品牌设计,是一种媒体展示思路。通过媒介和渠道传递信息,改变消费者对自己的认知。
vivo:媒体展示思维下的品牌设计
而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场景使用思维变得更为重要。设计师既要将品牌DNA植入产品的使用场景,同时,还不能干扰流程转化效率。
滴滴顺风车:品牌设计+产品使用场景
该怎么做呢?核心要点,是兼顾“媒体展示”与“场景使用”的平衡。
这里以滴滴顺风车“取消挽留页”为例。乘客要取消订单,而平台想挽留一下。
结果是,通过下图的品牌创意,既降低了取消率(-0.48%),又提升了品牌好感度。
滴滴顺风车:在“取消挽留”节点植入品牌设计
整个过程,可以简化为一个通用流程:
1.了解使用场景:包括交易(或活动)流程的来龙去脉,不同节点下的用户动机和业务诉求。
2.明确转化目标:以插画组件为例,可以细分为吸引关注、辅助理解、调动情绪、快速引导、提升点击等截然不同的目标。
3.植入品牌信息:在满足转化目标的前提下,做品牌元素的加减组合,建立认知烙印。
其中,第二步容易被忽略,建议小伙伴们多多关注。
最后
做个总结。从“企业视角”到“用户视角”,从“一步到位”到“小步快跑”,从“媒体展示”到“场景使用”……认知的迭代,有助于我们发掘出品牌设计的新价值。
以上内容是否有效,待大家在实践中测评。下一期,我们来聊聊品效合一。
发布者:梦醒时分,火焰兔收录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https://huoyantu.com/29286.html
版权声明: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或提供具有法律效应且证据链完整的证明)发至本站的邮箱 huoyantu@qq.com
(收到核实后 24小时内绝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