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把经常见到的那张图放上来:
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模型分为5层,分别是: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范围层、战略层。从上往下看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也是一个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从感官到深度思考的过程;从时间上看是一个从概念到逐步落地成实际功能的过程。而在各层中有有一个分割线,是以任务流产品和信息流产品进行分开的,而这个区分方法放在2000年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今天任何一个互联网产品或软件已经很难严格用任务流和信息流进行区分,是一个混合体了。
对模型的背景和一些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后,我们接下来仔细聊下各层中的具体内容。
01、战略层
战略顾名思义要解决的是目标和意义的问题,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而战。任何一个互联网产品都需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满足用户需求就是创造了价值,产品只有创造了价值才有生存下去的可能性。但只为解决用户需求也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清楚在解决了用户需求之后产品的研发团队能够获得什么,也就是网站/产品的本身的目标是什么?是盈利、公益还是为了个人成就感。如果是为了公益或是个人成就感,那我们需要清楚明白我们在满足用户需求时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这个成本我们如何能够长期覆盖,除此之外我们就是想着把产品做到尽善尽美即可。
但如果是为了盈利我们需要以解决用户需求为起始,设计能够在成本和收益之间取得平衡的商业模式,产品本身创造的收益一定要能够覆盖人力、硬件、营销等方面的成本,才能够可持续发展,而在这种情况下最难的就是在用户需求和产品目标之间如何取得平衡。微信朋友圈广告就是一个在用户需求和产品目标之间取得平衡的榜样;而百度的医疗广告则是严重的损害了用户需求而只顾网站目标的“典范”。在2B产品的设计中则更为复杂,用户需求还需要细分为企业需求和用户需求,往往产品目标是需要和企业需求进行绑定而对用户需求进行一定的压抑,这之间的度则十分考验产品设计人员的功力。
战略层往往是能够制定一定的判断标准,我们能够清晰的知道用户是谁?用户需求是什么?我们自己想要实现什么目的?在明确这些之后,我们才能在上层出现矛盾、冲突时有一个评判依据,能够不让产品长歪。
02、范围层
战略往往是十分抽象的,例如: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的沟通交流;我们要通过广告创造收益等等。而范围就是对战略的具象化,在对用户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后要对其在不同的场景下的需求进行细分,从而确定我们需要开发的具体功能。例如:用户可以在手机上发送文字信息;用户可以发送语言信息;用户可以发朋友圈,他的好友可以随时进行查看等等。在范围层我们通过调研分析后能够对用户需求进行准确的定义,在书中也提了描述需求的三个标准:
积极的,描述需求时总有意外情况,对于意外情况我们应该以积极的角度去进行描述,例如:如果用户没有实名认证,则不能下单,并提示和引导其进行实名认证。
具体的,对需求我们要面熟的具体、详细,例如:用户可以收藏商品,被收藏的商品可以在用户中心的我的收藏中进行查看
客观的,要用客观的语气进行需求描述,尽量避免歧义的产生。
需求是在我们知道了用户是谁之后在结合其场景获得的,用户不同其需求也不一样,而产品的用户也是能够随着产品成熟度而进行演变的;其次同一个用户在不同的场景其需求也是不一样的,例如:闲时打车和下雨天赶飞机打车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在对用户需求进行具体梳理后,我们还需要能够定义明确的工作流程,以及需求实现的里程碑,在团队资源、时间一定的情况下能够完成的需求量也是既定的,如何让团队有节奏的实现功能,逐步满足用户需求也是需要在范围层进行准确定义的。
03、结构层
在对需求进行准确定义后,我们需要整体的设计需求中设计的各个角色之间的交互问题,也就是对整体的业务逻辑进行设计。以电商网站为例,用户选品下单并进行支付,这是一个明确的需求,但在这个需求后设计到用户、商家、平台等不同的角色,各个角色之间如何协同完成这个任务,则是需要进行整体的交互设计。首先商家需要发布商品,平台对商品进行监管,如果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商品需要进行下架处理;用户通过搜索或者是直接浏览网站找到商品,然后下单并进行支付;商家接受到订单后进行发货,并在网站上反馈发货信息;用户在过了几天收到商品后进行签收;平台通过结算系统自动把款项结算给商家,并收取一定的服务费。而这整个业务过程的设计就是需要在结构层进行完成的,对应的角色需要完成的任务,在系统中都需要设计相关的功能,而每一个任务所对应的功能都需要有复杂的操作、数据所需要处理,某一个环节的确实都有可能导致下一个环节不可运行。
结构层是对范围层更具体的描述,它需要关注用户如何使用系统,以及使用系统时的心理是怎样的。我们常说的用户路径就是需要在此时进行定义描述。我们需要能够清晰的设计好用户使用整个网站的路径,不同的路径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场景。
04、框架层
到了框架层我们已经能够看到一些具体的产品页面了,我们要解决抽象的业务、数据如何在页面上进行呈现以及确定其呈现的顺序。在这一次我们需要考虑使用什么样的导航方式,每个页面内有那些元素(在页面中对信息进行分类展示),点击某个按钮之后是出现弹框还是调整页面,框架是对结构的具象化表达。在网站前台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顶部导航,在手机端有是底部导航,而在管理后台用的多的则是左侧菜单栏,这些都是具体的导航方式,导航是一个网站为用户呈现的整体信息结构而设计的。我们还看到商品详情页中有商品主图、商品销售信息、加入购物车和立即购买的按钮、用户评价、详细的商品介绍等内容,这是对一个页面的信息结构的设计。
通过框架层,我们能够准确的定义用户能够在产品中看到哪些信息、进行哪些操作以及为其展示和操作的顺序。我们也需要能够考虑各种极端情况下产品是如何对用户进行反馈的。让产品以用户的心理模型进行反馈是这一层的追求。
05、表现层
这一层就是我们常说的UI设计,是功能和美学的结合。人类的感官器官能够感受到:嗅觉、味觉、触觉、听觉、视觉,其中通过视觉接收的信息占80%,而在互联网产品中能够运用的主要也是视觉,其次是听觉。视觉往往是用户对产品的第一感觉,其好坏、传递的信息决定了用户对产品的第一印象。每一个页面的色调、字体、字号,按钮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界面中的符号、背景等等,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会对用户的感受产生影响。而整个产品的品牌形象的传达也是视觉设计的主要功能。在当前的眼球经济时代,内容再丰富的产品也需要有很美的外观,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
06、总结
用户体验5要素是产品经理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思维模型之一,产品经理在日常的产品设计中若能运用好该模型相信一定能够大大提示成果的可能性。而在对竞品进行分析时,用户体验要素模型也是一个十分好用的工具,让我们能够全方位的理解竞争对手。在与其他产品同学沟通交流时,有些同学甚至能够把该模型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对球队的分析中。
在最后还想强调一点,用户体验要素的五层模型,不是一个要严格按先后顺序执行的模型,在每一次的讨论中都是以让用户体验更好为目标的,如果在上层中发现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但是对下层形成了冲突则需要回过头再去讨论下层的具体内容并形成决策,而这种“双向连锁反应”也是模型中需要具有的特性之一。
产品经理应该掌握更多的思维模型,并能够熟练的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运用,掌握模型但不局限与模型,一切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终点,当我们面对的问题、环境产生变化时,我们自己也可以创造新的思维模型。
发布者:梦醒时分,火焰兔收录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https://huoyantu.com/28665.html
版权声明: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或提供具有法律效应且证据链完整的证明)发至本站的邮箱 huoyantu@qq.com
(收到核实后 24小时内绝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