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万里(1911——2001),是中外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父亲是著名的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中国民主建国会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黄炎培。先后于唐山交通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就读,是第一个获得美国工程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也是唯一反对修三门峡工程和三峡大坝的人。
黄万里 – 简介
黄万里,男,祖籍江苏省川沙县,是黄炎培(父)和王纠思(母)的第三个儿子,1911年出生于上海,2001年因肺癌逝世于北京清华园。
1924年黄万里入无锡实业学校学习,1927年进入唐山交通大学,1932年毕业。
1933年任杭江铁路见习工程师,参与江山江铁桥的建造。
1934年赴美留学,1935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1937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工程博士学位,是第一个获得美国工程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1945年在南京出任中华民国水利部视察工程师。
1947年至1949年4月出任甘肃省水利局局长兼总工程师,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
1949年3月,赴香港。1949年4月至上海,5月辞去兰州职务,经广州到香港。
1949年9月到沈阳,出任东北水利总局顾问。
1950年6月回到唐山交通大学任教。
1953年被调至清华大学任教。在随后的年间,他编写了重要的学术专著《洪流估算》和《工程水文学》。
1957年6月19日,黄万里在清华大学校刊上发表散文《花丛小语》,被毛泽东批示“这是什么话?”,并在《人民日报》以“什么话”为标题发表。“什么话”也被作为以后《人民日报》刊登供批判的右派文章的专栏题目。
1969年被下放江西鄱阳湖劳动,
1974年被揪回清华大学批斗,并在此期间完成《论治理黄河方略》。
1980年2月26日被清华大学党委“平反”。
1998年,黄万里被清华大学获准给研究生授课。
黄万里 – 学术观点
反对修三门峡水库
1955年4月,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动工。同月,中国水利部召集学者和水利工程师70多人就已开工的黄河三门峡水利规划方案进行讨论。在当时流传“圣人出,黄河清”的言论下,黄万里是唯一反对建造三门峡水库的与会者,并与其他专家在会上进行了七天的辩论。黄万里主张从江河及其流域地貌生成的历史和特性出发,全面、整体地把握江河的运动态势;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把因势利导作为治河策略的指导思想。他的这一理论,在学术界有广泛的影响。
他当年的助教回忆说,黄先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为人耿直,敢说敢言,不管什么时候,不管针对谁,他都是照说不误,有时可以说是口无遮拦。在他对三门峡工程的意见中,这种性格得到了体现。
1956年5月黄万里向黄河流域规划委员会提交,《对于黄河三门峡水库现行规划方法的意见》,这篇文章刊于《中国水利》1957年第八期,并收入了《三门峡水利枢纽讨论会资料汇编》(1958年4月水利电力部印)。意见书全面否定苏联专家关于三门峡水库的规划,而不是只在个别问题上持不同意见。后被打为右派。他在意见中针对防洪方法及下游的防洪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三门峡建坝不可行,此时的黄万里在各种关于黄河的重要争论中,都坚持着自己的意见,反对在三门峡修建水坝,而他在学术上不加掩饰的话语风格和传统与现代文化教育冲击而形成的执着性格,也开始越发与当时高涨的政治氛围格格不入。
1957年6月,由周恩来总理主持,水利部召集70名学者和工程师在北京饭店开会,给前苏联专家的方案提意见,谈看法。参加这次会议的所有专家学者,除了一位名叫温善章的人提出改修低坝外,只有黄万里一人,从根本上全面否定了前苏联专家的规划,其余的人异口同声,赞成三门峡大坝上马,认为三门峡大坝建成后,黄河就要清水长流了。研讨会开了10天,黄万里参加了7天,也辩论了7天,到最后,会议就成了以他为对象的批判会。
1957年上半年,三门峡工程即将开工。黄万里在水文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述了他对三门峡工程的看法,一是水库建成后很快将被泥沙淤积,结果是将下游的可能的水灾移到上游成为人为的必然的灾害。二是所谓“圣人出黄河清”的说法毫无根据。因为黄河下游河床的造床质为沙土,即使从水库放出的是清水,也要将河床中的沙土挟裹而下。在课堂上,他对“圣人出黄河清”的说法甚为不屑,使人觉得这种说法实出于政治阿谀而缺乏起码的科学精神。
反对修三峡工程
他认为:从自然地理观点,长江大坝拦截水沙流,阻碍江口苏北每年十万亩的造陆运动;淤塞重庆以上河槽,阻断航道,壅塞将漫延到沪州、合川以上,势必毁坏四川坝田。目前测量底水输移率尚缺乏可靠的手段,河工模型动床试验在长期内长段落中尚欠合理基础,只可定性,不能定量,不足以推算长江长期堆积量。故此而论,长江三峡大坝永不可修。如果是为了发电,可在云贵湘鄂赣各省非航道上建大中型电站,它们的单价低、工期短,经济效应比三峡大坝发电要大四倍以上。就流域经济规划而言,也应先修四川盆地边缘山区之坝,如乌江电站等为宜。
黄万里认为三峡高坝若修建,也无法保证安全。同时,他还指出,公布的论证报告错误百出,必须悬崖勒马、重新审查,建议立即停止一切筹备工作,分专题公开讨论,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既有三门峡和阿斯旺的前车之鉴、国内也存在众多反对意见的背景下,三峡工程议案于1992年被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以1767票通过,反对177票,弃权664票。
黄万里 – 诗歌作品
《花丛小语》
黄万里学识渊博,喜欢中国古诗词,经常以诗言志,而且写得很好,毛泽东对此印象特别深,他在多次场合对人说:“黄万里的诗,总还想读。”
1991年,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曾写过一首诗,称赞黄万里:“上善莫若水,而能为大灾。禹功钦饱学,不只是诗才。”
1957年6月19日,也就是“反右”斗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的时候,《人民日报》以《什么话》为标题,刊登了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黄万里不久前在《新清华》校报发表的《花丛小语》和一首《贺新郎》的词,来作为右派分子向党进攻的“经典之作”,成为闻名一时的全国人民“反右”斗争的反面教材。接着,作者也自然而然地被戴上了右派的帽子。
《花丛小语》是一个政治短篇小说,内中借着几个人物的对话,不仅对北京的市政建设和当时盲目学习苏联的高校教育模式进行了批评,也批评了当时三门峡建坝的方案出来后,有些专家明明知道水流必带泥沙,本想让“黄河清”的三门峡工程却是一次失误却不加反对,甚至跟着上面高唱“圣人出,黄河清”。小说起头的人物田方生,即是黄万里的夫子自道,一出场就吟诵着自己所作的《贺新郎·百花齐放颂》:
绿尽枝头孽。怎当他,春寒料峭,雨声凄切?记得梅花开独早,珠蕾偏曾迸裂!盼处士,杳无消息。桃李临风连影摆,怯轻寒,羞把嫩芽茁。静悄悄,微言绝。
忽来司命护花节,乘回风,拨开霾气,宇清如澈。人世乌烟瘴气事,一霎熏销烬灭!泛潋滟,芬香洋溢。好鸟百花丛里舞,这当儿,鼓起笙簧舌。心自在,任翔逸。
治水吟草
自古长才难为用,
孔丘汲汲屈原恸。
居然白首成葫落。
忍对黄河哭禹功。
1991年6月,已是八旬老人的黄万里自编多年书写旧体诗词为一集,名为《治水吟草》,并为之作序,自费打印,分送亲友。这本自印诗词集包括《右冠残草》30首,《治河咏怀》15首,《忆旧感怀》26首,《漫游闲咏》29首,共计100首。其中《右冠残草》讲述作者22年的右派生涯,开篇就是那首著名的《贺新郎》;《治河咏怀》则讲述自己为何一生要矢志献身水利事业的内因以及为此所带来的个人厄运。
黄诗中有“访旧深忧半为鬼,思朋唯恐尽经囚”沉痛之语。因言罹祸的黄万里为什么会与牟宜之有着过往?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姻亲关系,黄的妻子是同盟会元老丁维汾之女丁玉隽,而牟宜之又把丁维汾叫姨夫。《治水吟草》中,有三首是写给牟宜之的,一首《赠牟宜之》的五律,两首长体古风,一首《莫愁行》,另一首是《答酬宜之十八韵》。前两首写于1963年,后一首古风写于1973年3月,当此之际,两个诗人的境遇都极其艰难,而牟宜之的处境则更为蹇滞困顿,过得经常是颠沛流离、“飧尽盘空”的日子。所以,诗人的《十八韵》下笔就是哀伤感怀、涕泪横流:黄万里所期盼与牟宜之的“三生之约”,没有应验,得来的却是一个凶信。仅仅两年后,66岁的牟宜之未及平反,就因病客死在济南了。好在《牟宜之诗》的出版,让人们知道了还有一个生平坎坷的诗人牟宜之。
拜诵宜之枉答诗,顿时簌簌泪交颐。
时清不及英豪士,忍逐骅骝落僻陲。
函谷山头柳垂绿,黑龙江畔雪还澌。
柳条弄色怜人远,雪粒吟声促客羸。
飧尽盘空腹饥鸣,炉存虚火岁寒欺。
南山种豆多芜秽,北斗浇愁奈老衰。
乡里小儿项领挺,死生同志礼情违。
一从弃置无人问,独自行歌有鸟知。
耿耿丹心悬日月,重华何处就陈辞?
呜呼壮士多慷慨,合沓高名动寥廓。
身在北疆无所预,胸怀郁郁匡时略。
日边春色自烂漫,塞外愁云空落寞。
困卧沧江悲岁晚,焉知书剑沉荒漠。
携来诸子逞英姿,浩气凌云博雕鸮。
才尽难进光禄叹,途穷莫作步兵哭。
当年为国肯捐躯,今日沉沦应磊落。
天道无亲与善人,尽交后会三生约。
此年此日空相依,来岁来朝更何若?
发布者:知识学院,火焰兔收录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https://huoyantu.com/11237.html
版权声明: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或提供具有法律效应且证据链完整的证明)发至本站的邮箱 huoyantu@qq.com
(收到核实后 24小时内绝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