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

钱学森 Qian Xuesen (1911年12月11日 — 2009年10月31日),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是浙江杭州。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为中美两国的导弹和航天计划都曾作出过重大贡献。中国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中国人体科学的倡导者。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1957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因病于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钱学森

钱学森 – 简介

钱学森 Qian Xuesen (1911年12月11日 — 2009年10月31日),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是浙江杭州。在钱学森 3 岁时,就巳有非凡的记忆力,此时已能背诵上百首唐诗、宋词、还能用心算加减乘除。邻居相传钱家生了个“神童”。

在小学低年级时期,男孩子最喜欢玩用废纸折的飞镖。每次比试,总是钱学森扔得最远,投得最准。同学们不服气,捡起他折的飞镖仔细研究,原来他折叠的飞镖有棱有角,特别规正,所以投起来空气阻力很小;投扔时又会利用风向风力,难怪每回都数他投得最远最准呢!小小年纪的钱学森居然颖悟了某些空气动力学的常识,这不仅使同学们,而且使老师也惊叹不已。20多年后,钱学森果然成了国际知名的力学和空气动力学家,这是不是可以从他童年时代玩飞镖的悟性上看出点端倪呢?从这个意义上说,钱学森从小便显露出了良好的禀赋与非凡的天资。

1923年9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1929年至1934年在国立交通大学(今上海交大、西安交大)机械工程系学习,1934年6月毕业后报考北京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

钱学森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中国人体科学的倡导者。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 —— 是二十世纪世界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世界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并以《工程控制论》的出版为标志在学术成就上实质性地超越了科学巨匠冯·卡门,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巨大贡献的、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学森 – 殊荣

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
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
1939年至1943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研究员。
1940年至1945年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信研究员。
1943年至194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教授。
1945年至1946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
1946年至1949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气动力学教授。
1949年至195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1955年回国。
1955年至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
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至1970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1970年至1982年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还历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会长,中科院主席团执行主任、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1986年至1991年5月任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委会主席。
197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
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9年获“小罗克韦尔奖章”、“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奖和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
1991年10月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1994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1月获“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6年10月获“中国航天事业50年最高荣誉奖” 。
北京时间2009年10月31日上午11时,中国科学巨星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著有《工程控制论》、《论系统工程》、《星际航行概论》等。

钱学森 – 研究领域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在美学习研究期间,与他人合作完成的《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与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动理论,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被任命为委员。

1956年,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钱学森 – 家族背景

钱学森的祖父是钱镠的第三十二代子孙,和清末大商人胡雪岩同代,也是在杭州经商,以贩卖丝绸为业,手腕、魄力不及胡氏,但家境还算宽裕。

父亲钱均夫(1880年—1969年),早年就读杭州求是书院,毕业后留学东洋,研修教育,归国后,在上海成立“劝学堂”,以施展其“兴教救国”的抱负;1911年,也就是钱学森诞生的那一年,出任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校长。

母亲章兰娟(188?—1935年),为杭城富商之女,幼承教育,记忆力和计算能力超群,具有数学天资。这样的女子,在清末可谓凤毛麟角。

钱学森 – 简要年表

1911年 12月11日生于上海。三岁时随父母到北京,在北京渡过了童年与少年时期。
1929年 考入交通大学学习。
1934年 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考取清华大学赴美留学公费生。
1935年 留学美国,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
1936年 获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
1939年 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1943年 任加州理工学院助理教授。
1945年 任加州理工学院副教授。
1947年 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1949年

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1954年 《工程控制论》英文版出版,该书俄文版、德文版、中文版分别于1956年、1957年、1958年出版。
1980年《工程控制论》(队修订版)出版。
1955年 返回祖国。
1956年 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在力学所工作到1972年前后。在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
被增选为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7年 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1956年度)一等奖。 当选为中国力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1982年当选为中国力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兼任该院一分院(即今天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
研究院)院长。在中国科学院第二次学部委员(院士)大会上,被增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在法国
巴黎召开的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该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1958年 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经杜润生、杨刚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年 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相继当选为第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0年 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并不再兼任该院一分院院长。从此,钱学森的主要职务一直为副职,由第五研究院
副院长,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再到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专司我国国防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
1961年 当选为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1962年 《物理力学讲义》出版。
1963年 《星际航行概论》出版。
1965年 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1968年 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研究院(即今天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
1969年 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并相继当选为第十、十一、十二、十三、
十四、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1970年 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并不再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研究院院长。
1979年 在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当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Distinguished Alumni Award)。但钱学森没有
到美国接受这份荣誉。直到2001年钱老90岁生日时,钱老在美国的好友Frank E.Marble教授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校长
D.Baltimore委托,专程到北京将“杰出校友奖”的奖状和奖章当面颁发给钱老。当选为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
1980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8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全国委员会主席;1991年
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授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称号。当选为中国空
气动力学研究会(1989年更名为中国空气动力学会)名誉理事长。当选为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1982年 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论系统工程》出版,1988年《论系统工程》(增订版)出版。
1984年 在中国科学院第五次学部委员(院士)大会上,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主席。1992年,在中国科学院第六
次学部委员(院土)大会上,被聘请为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
1985年 钱学森因对我国战略导弹技术的贡献,作为第一获奖者和屠守锷、姚桐斌、郝复俭、梁思礼、庄逢甘、李绪鄂等获
全国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6年 在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被增选为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
席,并相继当选为政协第七、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88年兼任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获(198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关于思维科学》出版。
1987年 被聘为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高级顾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和系统工程》出版。
1988年 《论人体科学》出版。《创建人体科学》、《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发展纵横观》和《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分
别于1989年、1996年、1998年出版。
1989年 获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和国际理工研究所授予的“W.F.小罗克韦尔奖章”“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和
“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
1991年 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中央军委授予的一级英雄模范奖章。《钱学森文
集(1938~1956)》出版。
1994年 在中国工程院第一次院士大会上,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论地理科学》出版。《城市学与山水城市》出版,
1995年 获何梁何利基金颁发的首届(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后改称“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1996年 《城市学与山水城市》(增订版)出版。1999年,作为上述两书的续集《山水城市与建筑科学》出版。《科学的艺
术与艺术的科学》出版。
在交通大学百年校庆之际,由江泽民总书记题写馆名,第一次以我国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图书馆——钱学森图书馆,
在西安交通大学隆重举行命名仪式。
该图书馆坐落在西安交通大学的新世纪广场。
1998年 被聘为解放军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高级顾问。在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上,
被授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称号。 1999年 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0年 《钱学森手稿(1938~1955)》出版。 2001年 获霍英东奖金委员会颁发的第二届“霍英东杰出奖”(中国地区)。
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批准,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763号小行
星,正式命名为“钱学森星”。《论宏观建筑与微观建筑》出版。
《第六次产业革命通信集》出版。《创建系统学》出版。12月11日江泽民总书记看望钱学森,李岚清副总理一同看
望。此前,1995年、1996年和1999年江泽民总书记曾先后三次到钱学森家中看望他。

钱学森 – 主要成就

钱学森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人,对航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开拓性的贡献。钱学森共发表专著7部,论文300余篇。

应用力学

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的空气动力学方面和固体力学方面都做过开拓性的工作。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边界层的研究,揭示了这一领域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创立了卡门——钱学森方法。与郭永怀合作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

从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钱学森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JATO),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际飞行理论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际航行概论》中,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工程控制论

工程控制论在其形成过程中,把设计稳定与制导系统这类工程技术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钱学森本人就是这类研究工作的先驱者。

物理力学

钱学森在1946年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的研究,是先驱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改变过去只靠实验测定力学性质的方法,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1961年他编著的《物理力学讲义》正式出版。现在这门科学的带头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钱学森向苟清泉建议,把物理力学扩展到原子分子设计的工程技术上。

系统工程

钱学森不仅将我国航天系统工程的实践提炼成航天系统工程理论,并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还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任何一个社会的社会形态都有三个侧面:经济的社会形态,政治的社会形态和意识的社会形态。钱学森从而提出把社会系统划分为社会经济系统、社会政治系统和社会意识系统三个组成部分。相应于三种社会形态应有三种文明建设,即物质文明建设(经济形态)、政治文明建设(政治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应是这三种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从实践角度来看,保证这三种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就是社会系统工程。从改革和开放的现实来看,不仅需要经济系统工程,更需要社会系统工程。

系统科学

钱学森对系统科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思维科学

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上的一大热门,但学术思想却处于混乱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钱学森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提出创建思维科学(noeticscience)这一科学技术部门,把30年代中国哲学界曾议论过,有所争论,但在当时条件下没法讲清楚的主张,科学地概括成为思维科学。比较突出的贡献为:

1、钱学森在80年代初提出创建思维科学技术部门,认为思维科学是处理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大部门。推动思维科学研究的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

2、钱学森主张发展思维科学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工作结合起来。他以自己亲身参予应用力学发展的深刻体会,指明研究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应以应用力学为借鉴,走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要理论指导的道路。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就是思维科学中的基础科学思维学。研究思维学的途径是从哲学的成果中去寻找,思维学实际上是从哲学中演化出来的。他还认为形象思维学的建立是当前思维科学研究的突破口,也是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核心问题。

3、钱学森把系统科学方法应用到思维科学的研究中,提出思维的系统观,即首先以逻辑单元思维过程为微观基础,逐步构筑单一思维类型的一阶思维系统,也就是构筑抽象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社会思维以及特异思维(灵感思维)等;其次是解决二阶思维开放大系统的课题;最后是决策咨询高阶思维开放巨系统。

人体科学

钱学森是中国人体科学的倡导者。

钱学森提出用“人体功能态”理论来描述人体这一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研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他认为气功、特异功能是一种功能态,这样就把气功、特异功能、中医系统理论的研究置于先进的科学框架之内,对气功、特异功能的研究起了重大作用。在钱学森指导下,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于1984年开始对人体功能态进行研究,他们利用多维数据分析的方法,把对人体所测得的多项生理指标变量,综合成可以代表人体整个系统的变化点,以及它在各变量组成的多维相空间中的位置,运动到相对稳定,即目标点、目标环的位置。他们发现了人体的醒觉、睡眠、警觉和气功等功能态的各自的目标点和目标环。这样,就把系统科学的理论在人体系统上体现出来了,开始使人体科学研究有了客观指标和科学理论。

科学技术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最高概括,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科学的社会科学)的最高概括,钱学森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归纳为十个紧密相联的科学技术部门。这十大科学技术部门的划分方法,正是钱学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系统论对科学分类方法的又一创新。

钱学森 – 珠峰计划

大科学家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最近,来自多所名牌大学的消息证实,教育部一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已于近期悄然实施,这项计划的目的就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入选高校是国内11所著名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这场“试验”,首先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学科开始。
  
在高等教育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一度以“珠峰计划”的代号流传,但并未大张旗鼓地宣扬。一位大学校长告诉本报记者,“珠峰计划”的名字比较高调,而教育部希望各校不宣传,不张扬,埋头苦干。 这位校长说,此项计划是高校扩招以后的提高质量之举,可看作对“钱学森之问”的一种回答。决策者注意到,“很多前辈科学家提过顶尖人才培养不出来的问题。” 据介绍,教育部鼓励11所大学各显神通,没有定式。因此,各大名校的做法并不一样。但是,不约而同地,在2010年高校招生宣传时,它们分别开始向中学生大力介绍这项计划的重要性,以增加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

钱学森 – 回国始末

钱学森于1935年赴美国留学,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他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火箭专家。由于发表了“时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论而誉满全球。这位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在“二战”期间,与其导师冯·卡门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在美国是屈指可数的杰出人才。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当时在美国掀起了一股驱使雇员效忠美国政府的歇斯底里的狂热运动。因为被怀疑是共产党人,并且拒绝揭发朋友,钱学森被美国军事部门突然吊销了参加机密工作的证书。钱学森感到非常气愤,他说:“我宁愿回中国老家去,也不愿在受人怀疑的情况下继续留居美国!”

后来,钱学森以此作为要求回国的借口,向美国方面提出回国申请。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回国夙愿竟酿成了一场劫难。

美国海军部次长听闻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后,恶狠狠地说:“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从此,美国政府对钱学森夫妇的政治迫害接踵而至。

钱学森在美国受到迫害和诬陷的消息很快传回国内,新中国震惊了。国内科学界的人士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声援钱学森,党中央对钱学森在美国的处境也极为关注,新中国政府公开发表声明,谴责美国政府在违背本人意愿的情况下监禁钱学森。当钱学森要求回国的意愿遭到美国的无理阻拦时,中国也扣留着一批美国人。其中有违反中国法律而被中国政府拘禁的美国侨民,也有侵犯中国领空而被中国政府拘禁的美国军事人员。那时,美国奉行敌视中国的政策,经常派遣间谍到中国搞颠覆破坏活动。仅1954年11月23日,经我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依法作出判决的美国间谍就有13人。美国政府急于要回这些被我扣押的人员,但又怕造成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既成事实,因此不愿意与中国政府直接接触。

1950年,钱学森同志开始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钱学森同志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

1954年4月,美、英、法、中、苏五国在日内瓦召开讨论和解决朝鲜问题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联想到中国有一批留学生和科学家被扣留在美国的事情,于是指示说,美国人既然请英国外交官与我们疏通关系,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开辟新的接触渠道。谈判中首先要联系中国留美科学家钱学森等被扣留的问题。

为了掌握主动权,周恩来指示中国代表团发言人黄华发表谈话,要求美国政府归还扣留的中国侨民和留学生,并且暗示中国愿意就扣押美方人员问题与美国直接谈判。在这样的局面下,美国政府只得同意与中国代表进行直接谈判。经过周恩来的批准,中国代表团秘书长王炳南经美国代表团成员杜威廉介绍,为了表示诚意,周恩来指示王炳南,在1954年6月15日举行的中美第三次会谈中大度地作出让步,同时也要求美国停止扣留钱学森等中国留美人员。然而,中方的正当要求被美方无理拒绝。中国作出的高姿态,最终是为了争取钱学森等留美科学家尽快回国。可是在这个关键问题上,美国人却耍赖了。尽管中美双方接触了十余次,但美国代表约翰逊仍然以中国拿不出钱学森要求回国的真实理由为由,不肯答应释放钱学森回国。

王炳南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在1954年8月1日中美大使级会谈一开始就率先发言。他对约翰逊说:“大使先生,在我们开始讨论之前,我奉命通知你下述消息:中国政府在7月31日按照中国的法律程序,决定提前释放阿诺德等11名美国飞行员。他们已于1954年7月31日离开北京,估计8月4日即可到达香港。在事实面前,约翰逊哑口无言。美国政府不得不批准钱学森回国的要求。1955年8月4日,钱学森接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提前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战俘作为交换,钱学森同志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自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对于钱学森的离去,他的导师、科学家冯·卡门感慨地说道:“美国把火箭技术领域最伟大的天才、最出色的火箭专家钱学森,拱手送给了红色中国!”离别时,这位导师充满深情地对钱学森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我,回你的祖国效力去吧,科学是不分国界的。”

由于钱学森等一批优秀科学家回国效力,中国的导弹、原子弹发射时间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周总理在上世纪50年代曾意味深长地说:“中美大使级会谈虽然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但我们毕竟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建设性的接触,我们要回了一个钱学森。单就这件事来说,会谈也是值得的,有价值的。”

周恩来适时启动中美谈判并巧妙地利用外交手段为钱学森回国扫清了障碍,使得钱学森以及后来的一大批留学在外的科学家得以踏上回归的旅途,实现了为国效力的心愿。

钱学森 – 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是对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简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几十年科技实力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两弹一星也时常被用来泛指中国近代在科技、军事等领域独立自主、团结协作、创业发展的成果。两弹一星年代中国在导弹、人造卫星、遥感与制控等方面的成就,也为以后中国航天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解释

关于两弹一星不同的解释:
核弹、导弹、人造卫星
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
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
事实上,两弹一星最初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3];后来随着氢弹、中子弹等的相继诞生,前一“弹”逐渐演变为核武器的合称即核弹。

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五六十年代面对外国强权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1956年在周恩来、陈毅、李富春、聂荣臻的主持下,制订了《1956至195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

而毛泽东则在1958年先后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 即便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从此开始投入这些开发计划。

1962年11月17日,中共中央正式组建了以周恩来为主任的专门委员会(后称中央专门委员会,即中央专委),成为中共中央领导国防尖端事业的最高决策机构。

江泽民在表彰“两弹一星”科技专家大会上的讲话提到: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中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一九六七年六月十七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邓小平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为了替未来的科教兴国政策铺路,确定未来政策主轴,中国于1999年成立50周年时,由中共中央、 国务院及中央军委制作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或追授给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等23位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上述获奖的23位中国科学家均被称为两弹一星元勋。

钱学森 – 主要论著

主要著作有《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 《星际航行概论》、《论系统工程》、《关于思维科学》、《论地理科学》、《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创建系统学》、《论宏观建筑与微观建筑》、《论第六次产业革命通信集》等。

论文

Tsien HS. Two-dimensional subsonic flow of compressible fluids // Aeronaut. Sci. 1939
Von Karman T, Tsien HS. The buckling of thin cylindrical shells under axial compression. J Aeronaut Sci 1941
Tsien, HS. Symmetrical Joukowsky Airfoils in shear flow. Q. appl. Math.1943
Tsien, HS. On the Design of the Contraction Cone for a Wind Tunnel. J. Aeronaut. Sci., 10, 68-70, 1943
Von Karman, T. and Tsien, HS. Lifting- line Theory for a Wing in Nonuniform Flow. Quarterly of Applied Mathematics, Vol. 3, 1945
Tsien, HS. Similarity laws of hypersonic flows. J. Math. Phys. 25, 247-251, (1946).
Tsien, HS , and Kuo, YH , “Two-Dimensional Irrotational. Mixed Subsonic and Supersonic Flow of a Compressible Fluid and the Upper Critical Mach dumber”, NACA Technical Note No. 495, 1946
Tsien, HS. Rockets and Other Thermal Jets Using Nuclear Energy”,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Nuclear Power, Addison-Wesley Vol.11, 1949
Tsien, HS. The transfer functions of rocket nozzles. J. Am. Rocket Soc, 1952
Tsien, HS. Take-Off from Satellit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Rocket Society, Vol. 23, No. 4, 1953
Tsien, HS. The Poincare-Lighthill-Kuo Method, Advances in Appl. Mech. 1956
Tsien, HS. The equations of gas dynamics. 1958
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自然杂志, 1990.

著作

Engineering Cybernetics,Tsien, HS McGraw Hill, 1954
Tsien, HS Technische Kybernetik, übersetzt von Dr. H. Kaltenecker, Berliner Union Stuttgart 1957
ТЕХНИЧЕСКАЯ КИБЕРНЕТИКА
工程式控制制论.科学出版社1980. ISBN: 9787110011966
工程式控制制论(新世纪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ISBN 9787313043252
创建系统学.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ISBN 9787537719483
创建系统学(新世纪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ISBN 9787313045928
气体动力学诸方程. 1966.
星际航行概论. 1966.
星际航行概论.中国宇航出版社, 2008. ISBN 9787802184398
物理力学讲义. 1962.
物理力学讲义(新世纪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ISBN 9787313048769
从飞机飞弹说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1959.
论系统工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 ISBN 9787535704122
论系统工程(新世纪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ISBN 9787313045898
钱学森文集. 1991
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 ISBN 9787313016010
钱学森手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ISBN 9787544022262
水动力学讲义手稿.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ISBN 9787313041999
钱学森书信(1-10卷).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 ISBN 9787118046205
钱学森书信选(上、下卷).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 ISBN 9787118056457

瑞典的遗憾:钱学森大师没得诺贝尔奖

科学泰斗钱学森大师,在科学上的贡献是世界级的,更是世界一流水平的,他开创的火箭理论和工程控制论完全具备获得诺贝尔奖的资格。瑞典皇家科学院没有把诺贝尔奖颁发给钱大师是瑞典的遗憾 。

钱学森大师不仅仅是中国的火箭和航天之父而且是美国的火箭研发小组成员,是为美国火箭研发建立了理论基础的人。他提出的火箭理论对于美国火箭的成功发射,进而推动美国航天事业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其火箭理论甚至被当时的敌对国家德国的火箭研制小组所利用。 钱大师在火箭理论领域的研究的是原创性和开创性的工作。在五六十年代美、苏争霸太空时期,就这一理论本身来说,包括航天飞机的构想,为美国最终领先苏联提前登月是功不可没的;这一理论当然也为人类探索外太空作出了杰出贡献。不知道是因为钱学森的研究属于美国军方机密呢?还是别的什么原因,钱大师这一具有诺贝尔奖级别的科学贡献,却被瑞典皇家科学院忽视了、忽略了,实在是让人叹息。

钱学森大师在被美方软禁期间,创作出了《工程控制论》的专著,开辟了世界控制论的新领域,使得维纳的《控制论》从不被认知的被人指责为伪科学的东西,成为一门严谨的新学科,钱学森的功莫大焉,其对《控制论》的原创和开辟新学科的突出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十分难能可贵、令人钦佩的是,他在美国当时麦卡锡主义盛行时期,在资料被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居然在被美方监视居住期间,几乎凭对资料的记忆创作出了《工程控制论》;以至于他的老师读完他的书后告诉钱大师:“你已经超过了我”。这是老师对钱学森最高的褒奖,此事成为钱大师十分激动的一件大事终身难忘。

钱大师在美国期间在《控制论》上的贡献特别是《工程控制论》上的原创性工作,受到毛主席的高度赞赏。毛主席有一次在开会时指着钱学森大师说,你也是一个王呢!控制论之王。毛主席告诉钱学森,我正在看你写的《工程控制论》,我们要用控制论的方法指导国家建设。按说,《工程控制论》这一科学发明,既可以在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也可以在经济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呢?!晚年,钱学森大师又致力于系统论领域大系统方面的研究,并有专著出版。这些研究都具有开创性、原创性,在世界科学史上有一席之地。

美国曾经要为钱学森颁发国家奖,以奖励他在美国火箭事业和系统论上的杰出贡献,只是由于钱学森要美国先对驱逐他出境作出道歉才接受这个奖励而作罢。系统论、控制论 、信息论是21世纪的前沿学科和基础学科,钱老一个人就涉足了前两个,并且其研究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控制论总的工程控制论他在美国作出了原创性贡献,这个学科在世界上他是开创者,引路人,由此也可以看出,钱学森大师不愧是融汇贯通的科学大家。

在《火箭理论》和《工程控制论》这两个科学领域,瑞典皇家科学院没有能够给钱大师颁发诺贝尔奖,应该是瑞典的遗憾!类似的遗憾还发生在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诺贝尔将获得者爱因斯坦身上,爱因斯坦大师虽然获得了诺贝尔奖;可是他做出的二十世纪的物理划时代意义的《相对论》并不是获奖的理由。尽管有许多科学家理解这一理论巨大意义,推荐诺奖评委会给爱因斯坦评奖,可是几次下来都没有成功,最后,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居然是由于“光电效应定律”而获得诺贝尔奖。这表明,瑞典诺贝尔奖在奖项设计上和评奖机制上还是有缺陷的。尽管诺贝尔奖对于促进世界科技发展有很大的激励和推动作用,但是有些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科学研究成果和理论研制者没有获奖,这不能不说是瑞典的一个遗憾!

钱学森 – 荣誉

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9年获“小罗克韦尔奖章”、“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奖和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

1991年10月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1995年1月获“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6年10月获“中国航天事业50年最高荣誉奖” 。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钱学森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09年钱学森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

遗憾:
这位科学泰斗,在科学上的贡献是世界级的,更是世界一流水平的,他开创的火箭理论和工程控制论完全具备获得诺贝尔奖的资格,但瑞典皇家科学院没有把诺贝尔奖颁发给钱大师是瑞典的遗憾。美国曾经要为钱学森颁发国家奖,以奖励他在美国火箭事业和系统论上的杰出贡献。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是21世纪的前沿学科和基础学科,钱老一个人就涉足了前两个,并且其研究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他是开创者,引路人,钱学森大师不愧是融汇贯通的科学大家。尽管诺贝尔奖对于促进世界科技发展有很大的激励和推动作用,但是有些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科学研究成果和理论研制者没有获奖,这不能不说是瑞典的一个遗憾!

钱学森 – 感动中国

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对钱学森老人这样评价:大千宇宙 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 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 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辗转回国,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硬劲;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劲;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钱学森给中国航天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所开拓的事业正阔步向前,冲劲十足!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航天事业奠基人

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1965年,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和规划,建议把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在实施人造卫星研制计划中钱学森在许多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上贡献了智慧。
  
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钱学森 – 家庭

钱家出过众多杰出人才

钱永刚(钱学森的长子,钱永健的堂哥,解放军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说,钱永健的父亲叫钱学榘(jǔ),是美国波音公司的工程师,钱学榘和钱学森同个爷爷,钱学榘三个孩子都是美国的院士。查了宗谱,称钱永健是钱缪第34世孙。

钱缪是五代十国时的吴越国国王。西湖边的钱王祠即为纪念钱缪而建。宋代以来,特别是明清时代,钱氏家族曾出过众多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著名学者。

据了解,北宋时有钱易,17岁取进士,时人称他“有李白才”。宋代有进士钱昆,官至秘书监,善草隶,能诗赋,有文集。明代翰林修撰钱福,弘治中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明代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钱士开,万历殿试第一。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万历进士,授编修,曾讲学于东林,有《牧斋集》等传世。乾隆进士钱大昕,于音韵训诂多有创见,长于校勘考订,有《廿二史考异》。康熙四十二年一甲进士钱名世,官翰林院侍讲。清代著名学人还有藏书家钱曾、书法家钱坫、诗人钱鲁斯等。

据介绍,钱均夫是钱缪的第三十二世孙。当代亦有众多政治家和学者出自这个家族,诸如钱其琛、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复、钱穆等。

钱缪的后裔不仅人才辈出,而且遍布世界五大洲。据统计,当代国内外仅科学院院士以上的钱氏名人就有一百多位,分布于世界五十多个国家。

中国百家姓上排第二

钱氏后裔为何经久不衰?据史书记载,钱缪临终前曾向其子孙留有十条遗嘱,这个遗嘱世代相传,激励着钱氏后人,其内容如下:1.要尔等心存忠孝,爱兵恤民。2.凡中国之君,虽易异姓,宜善事之。3.要度德量力,而识时务,如遇真君主,宜速归附,圣人云顺天者存。又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7.多设养济院,收养无业四民……9.吾家世代居衣锦之城郭,宋高祖之松楸,今日兴隆,化国为家。子孙代莫轻弃吾祖先。10.吾立明后,在子孙绍续家风,以明礼教。

据《十国春秋》记载,武肃王钱缪统一了吴越两浙以后,保境安民,重视农桑,兴修水利,捍筑海塘,开拓海远,发展贸易,其功绩卓著。

当年赵匡胤南征北战,建立北宋时,以武力消灭了八个国家,因为吴越富庶强盛未被消灭。面对赵匡胤的强大兵力,吴越国国王钱缪的孙子钱弘,为了保护生产,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作出了痛苦而明智的抉择——取消吴越王位,尊赵氏为帝,由此统一了中国。由北宋编写的《百家姓》第一句就是“赵钱孙李”,由于赵氏为帝,所以将“赵”姓排在第一位;将“钱”姓排为第二,都是因为当年的老百姓拥戴钱氏国王为和平统一中国所做的抉择。

钱氏家训为后辈立下榜样

钱缪自幼熟读《春秋》,兼习武经,17岁阅兵法,文韬武略,才智过人,著述颇丰,他除留有上述遗嘱外,还著有《家训》一书。个人部分: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持躬不可不谨严,临时不可不谦介,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家庭部分: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内外门窗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教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娶媳求淑女勿计妆态,嫁女择婿勿慕富贵。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勤俭为本,自必丰享。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钱缪的家训与遗嘱,为后辈子孙树立了好学上进,报效国家的榜样。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也曾说:“我们钱氏家族代代克勤克俭,对子孙要求极严,或许是受祖先家训的影响吧!

钱学森家庭情况

钱学森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是独生子。父亲钱均夫(1880——1969)名家治,后以字行,祖籍杭州。
钱均夫的父亲在杭州经营丝绸,钱均夫是这位没落丝商的第二子,幼年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1904年考入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教育学、地理学和历史,以施展其“兴教救国”的抱负。后来,他在日本接受了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认识到不进行民主革命就不可能挽救中国。
1910年,钱均夫毅然回国,于1911年、1913年两次出任浙江省立第一中学(现杭州第四中学)校长,后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著有《逻辑学》、《地学通论》、《外国地志》、《西洋历史》等。
1912年,钱均夫在上海创办了“劝学堂”,以传播民主革命的思想。钱学森随父母从杭州迁到上海。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是杭州富商的女儿,因其父很欣赏钱均夫的才华,便把她许配给钱均夫。章兰娟性格开朗热情,心地善良,聪颖过人,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极强,具有数学天赋。她心灵手巧,富有想象力,尤善针带刺绣。她随手绣出的金丝珍珠鞋,可称之为巧夺天工的工艺品。钱学森在回忆他的母亲时说:“我的母亲是个感情丰富、纯朴而善良的女性,而且是个通过自己的模范行为引导孩子行善事的母亲。母亲每逢带我走在北京大街上,总是向着乞讨的行人解囊相助,对家中的仆人也总是仁厚相传。”或许,钱学森的惊人天赋,就是来自母亲的遗传基因。

钱学森的夫人蒋英生于1919年,浙江海宁人,中国最杰出的女声乐教育家和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著名钢琴家和歌唱家,专门唱最深刻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音域宽广优美。她是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和蒋左梅夫妇的三女,武侠小说大师金庸表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蒋英到了美国,但二人都把事业看得比爱情更重要,当时,钱学森已经三十多岁,蒋英也有二十四、五岁,为了各自的事业,他们再次推迟了婚期。为了支持蒋英的音乐事业,钱学森送给了蒋英一架钢琴,这架钢琴也称了二人爱情的见证。直到1947年,他们才在上海举行婚礼。
  
钱学森在美国受迫害的那些岁月中,家境状况很糟糕,作为大家闺秀的蒋英,毅然辞退了女佣,一个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从而也放下了她热爱的歌唱事业。正是这段时间,钱学森完成了他的著作《工程控制论》,这是他们的爱情结晶。
  
钱学森爱好音乐,尤其是在蒋英的艺术熏陶下,他对音乐艺术有了更深沉的感悟,也给他的科学事业增添了无比的色彩。共同的志趣,使两人的感情生活更加和谐温馨、多姿多彩,也使他们的事业相得益彰。
  
近年来,钱学森年事已高,但,同样已迈入高龄的蒋英亲密地守护在钱老身旁。国家领导人多次看望、慰问钱老时,都能看到蒋英那亲切、和蔼的面容。
  
钱学森同蒋英平凡而深挚的爱情,堪称时代的典范。

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教授1948年出生。中共党员。1969年入伍,曾任技师、技术助理员。1982年毕业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毕业,获硕士学位。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的研制工作,高级工程师,上海交大的兼职教授。

钱学森的女儿钱永真,1955年随父母和哥哥钱永刚回国,后从事音乐教育工作。

钱学森的堂妹钱学敏在中国人民大学教哲学多年,参与撰写和翻译多部专业学术著作,其中有关钱学森科学思想的论文曾荣获中国管理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钱学森 – 语录

爱国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一块美元也不存。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我本人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风骨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

治学

“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

“我认为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而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的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钱学森 – 轶事

邻居传言钱家生了个“神童” 

 

早在3岁时,钱学森就已经表现出非凡的记忆力,能背诵上百首唐诗、宋词,还能用心算加减乘除。邻居因而传言钱家生了个“神童”。5岁时,他已经读懂《水浒》。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都是他心目中的英雄。有一天,他对父亲说:“英雄如果不是天上的星星变的,那我也可以做英雄了。”父亲高兴地说:“你也可以做英雄。但是,必须好好读书,努力学习知识,贡献社会。”  

邓颖超的“小学生”

1920年,钱学森9岁。他进入当时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读书。这所学校1955年10月改名为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成为我们熟知的实验一小。
1912年,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成立,当时的校址在琉璃厂厂甸。经过数年发展,1919年教学主楼——红楼落成,学校还新建了仪器馆、儿童图书馆。1920年钱学森到这所当时已经是非常优秀的小学就读。钱学森在这里度过了3年的小学时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钱学森在这里就读时,邓颖超也在这所学校任教,钱学森听过她宣传爱国主义的讲演。在钱学森的记忆中,邓颖超的讲演非常出色。虽然邓老师不曾教过他的课,但是钱学森一直称邓颖超为老师。

“人,生当有品”  

1935年8月,钱均夫送钱学森赴美留学,一同登上“杰克逊总统号”美国邮轮。临开船时,钱均夫从衣袋里掏出一张字条,郑重地塞到儿子手里:“这就是父亲送给你的礼物。”说罢,老人快步走下旋舷梯。钱学森怔怔地望着父亲的背影消失在出口处,这才连忙打开手中的纸条。只见上面写道;  

人,生当有品,如哲,如仁,如义,如智,如忠,如悌,如教!  

吾儿此次西行,非其夙志,当青春然而归,灿烂然而返!  

——乃父告之  

钱学森看罢潜然泪下。他默念着父亲的临别教诲踏上了赴美留学之路。 

和导师争论不讲情面

钱学森和冯·卡门有一次争论,话语激烈而又尖刻。卡门被气坏了,拂袖而去。事后,卡门经过思考,认识到学生是对的。第二天一上班,年过花甲的卡门爬了三层楼梯,来到位于三楼一个旮旯的钱学森的小小办公室,敲开门,恭恭敬敬地给他行个礼,说:“钱,昨天的争论你是对的,我是错的。”卡门上课从不点名,鼓励学生随时提问,可以打断老师的讲话。钱学森归国后,力图把冯·卡门的民主学风也带回来,他以身作则,并多次以冯·米塞斯和冯·卡门的例子教育中国学者。一个老师能教给学生的知识终究是有限的,有了民主学风,学生主动求知,这才有学术创新和超越老师的可能。无论从哪方面的贡献说,钱学森都超过了他的老师卡门,但钱学森是从卡门的民主学风这块肥沃的学术土壤中“冒”出来的。 

11名美军战俘换回钱学森

1955年6月,钱学森摆脱特务的监视,在一封写在小香烟纸上寄给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夹带了给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的信,恳切要求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帮助他回国。信件很快转送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手上,周总理亲自进行了批示。

1955年8月1 日,中美两国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商谈。中国方面以释放11名美国飞行员战俘的条件并亮出钱学森来信要求协助回国这一铁证,要求美国方面不再阻挠钱学森等中国留美人员回国。在中国政府的交涉下,美国移民当局最终不得不同意放行钱学森。

五年的“虚拟软禁”和牢狱

钱学森在回国之前受过五年的“虚拟软禁”。另外,钱学森在此之前还在监狱里住了一段时间。那个监狱坐落在“TerminalIsland”上。从谷歌地图上看,那个岛子离洛杉矶不远,开车也就半个多小时吧。一九四九年,钱学森申请过美国公民资格。一九五○年,麦卡锡主义开始,FBI从一九三八年美国共产党的文件中发现钱学森三十年代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的一些活动,于是不但不让他加入美国公民,反而吊销了他的机密工作文件,使钱学森无法继续他的研究了。两星期后钱学森便宣布回国,还真动身了。这给他带来牢狱之灾。FBI以在他包裹里搜到了所谓的机密文件的理由,把钱学森关进监狱。后来被证明是子虚乌有。FBI搜到的就是几张对数表,这比关押李文和的理由还荒谬。奇怪的是,据记载,TerminalIsland上的那个监狱当时是移民监。美国政府不是不准他回国的吗?那把他关进移民监做什么?移民监里关的是要驱逐出境的人。他的出狱是由于加州理工学院的不懈努力和抗争。钱学森出狱后再也没有完全恢复自由。至今美国政府也还没有为把钱学森关进监狱一事道歉过。二战中美国政府关押日本鬼子的事情都道歉了。钱学森为美国立过大功,还被投入大狱,不道歉就是说不过去。

以中将的军衔参加谈判

在争取苏联对中国发射导弹和火箭技术的援助谈判前,聂荣臻拿着一份名单请示毛主席。毛泽东想了想说:“聂老总,你就来做这个代表团的团长,你的代表团应该把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还有原子工业的人员包括进去。学森同志也应该去,很多问题只有他去才搞得清。我想钱学森同志作为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至少也得授予中将军衔。”

就这样,钱学森穿着威严的天蓝色将军服,戴着庄严的中将军衔,经过毛泽东批准,参加了中苏关于军事尖端技术的谈判。

在生日宴上表扬钱学森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毛泽东特别高兴。一向反对为其做生日的他,这一年一反常规,破例地请了大家一次。

宴会前,工作人员拟定了一个入席者名单给毛泽东审定。毛泽东看了3桌客人的名单后,十分郑重地用铅笔将钱学森的名字从另外一桌划到了自己所在桌位的名单上,而且让钱学森坐在紧挨自己的身边。

宴会在喜庆的气氛中开始。毛泽东坐在座位上,笑着说:“今天,请各位来叙一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原子弹爆炸了,我们的火箭试验成功了,我们中国人在世界上说话,更有底气了!”接着,毛泽东话锋一转,指着自己身边的钱学森,笑着对大家风趣地说:“我现在特别向在座的诸位介绍一下我们的钱学森同志,他是我们的几个王呢!什么王?‘工程控制论王’,‘火箭王’!他这个‘王’用工程控制论一发号令,我们的火箭就上天。所以各位想上天,就找我们的‘工程控制论王’和‘火箭王’钱学森同志!”

钱学森说行我就批

60年代初,一次导弹发射试验在即,可是天公不作美,到底能打不能打,试验基地司令员、参谋长和钱学森的意见发生了分歧。按当时的规定,每次发射报告上必须有三人同意的签字,然后再报请聂荣臻元帅批准。可是司令员、参谋长说不能打,而钱学森说能打,形成了2:1的局面,机关只好把只有钱学森一个人签字的报告送给了聂帅。没想到,聂帅很爽快地批准发射,并说要是只有那两位签字而没有钱院长的签字,我倒不敢批了。这一发导弹还真的打成了。

第二代战略火箭让第二代人挂帅 

 

上世纪初,我国开始研制第二代战略火箭,钱学森做出大胆的建议——第二代战略火箭让第二代人挂帅。当时年轻的王永志因为提出了大胆建议引起了钱学森的注意。1964年,王永志参与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火箭第一次飞行试验。在计算火箭的弹迹时,研发人员发现射程不够,需要考虑多加一些推进剂,但是火箭的燃料储箱有限,再也“喂”不进去了。王永志结合当时炎热天气对推进剂密度的影响,经过周密分析计算,提出了一个独特的解决方案——从火箭体内卸出600公斤燃料,导弹就能达到预定射程。其他老专家都认为这个“反弹琵琶”的想法近乎天方夜谭。年少气盛的王永志不甘心,鼓起勇气向发射场技术总指挥钱学森直接汇报。钱学森耐心地听完了王永志的想法后,马上把火箭总设计师叫过来,说:“就按年轻人的意见办!”果然,火箭卸出推进剂后射程增大了,连打三发,发发命中。之后,钱学森郑重建议,让王永志担任第一个型号的总设计师。现在,王永志除了对伯乐充满感激之情外,也感受到了钱学森的超越历史的眼光:“随着我自己年纪的逐渐增长,我越发认识到钱老建议的高瞻远瞩。”  

对后生的鼓励支持

1964年,一位远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学院的年轻人郝天护给钱学森写信,指出钱老的一篇力学论文中的一处错误,并提出纠正意见。 信发出后,郝天护惴惴不安。然而,不几天他收到了钱学森的亲笔回信:“我很感谢您指出我的错误。您应该把您的意见写成一篇几百字的短文,投《力学学报》刊登,帮助大家。”  

在钱老的鼓励之下,郝天护写成文章,由钱学森推荐发表在《力学学报》上。钱老的鼓励给郝天护以动力,后来他成为东华大学教授。

一字之差他主动要求扣分

钱学森于1929年考入上海交大机械系,一年级时因患伤寒病而休学一年,因此延至1934年毕业。1933年6月 钱学森参加国立交通大学水力学的期末考试,各门功课成绩优异,其中“水力学”试卷6道答题,钱学森全部做对,据说这份试卷的分数老师本来给了100分,因为有一个公式写的不规范,在公式推导的最后一步,将“Ns”写成了“N”钱老亲自找到老师,指出了这个小错误,其实这个小错误属于可判可不判的范围,但是在钱老的坚持下,老师扣了4分,得了96分。96分试卷成“交大一宝”

后来,任课的金悫教授谈起这件事时连声称赞钱学森:“他接受能力强,反应快……当时我出的题总有一两道难度大费琢磨,由于他能举一反三,总是迎刃而解,势如竹破。”因此,金教授个人将这份难得的96分的考卷珍藏起来,一放就是四十多年,直到1980年春,钱老回母校看望老师,金悫教授才将此考卷取出赠送给学校。现在这份考卷已陈列在校史博物馆内,成为校史文物中难得的珍品。

机械系学生最佳实验报告

还有一次钱学森在做热工实验时,由于他特别认真细致,不仅完整详尽,书写和作图都很清晰,整个实验报告竟长达100多页,老师给了他100分,成为机械系学生历史上完成的最佳实验报告,广泛受到称赞并一直传为佳话。因此陈石英教授曾对人说“钱学森是我最好的学生”。钱老在1989年回忆在母校的学习生活时也特别提到“专业基础课给我教育最深的是陈石英先生,他讲工程热力学严肃认真而又结合实际,对我们这些未来工程师是一堂深刻的课。”“虽然这份实验报告实物已经找不到了,但这种治学作风,仍然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学生。”陈华新说道。

Nothing is final

《钱学森手稿》这一本书中记载了一个故事,他当时困扰航空工程师的难题——薄壁扁壳和薄壁圆柱壳的失稳问题。经过反反复复计算推导,以及吸收了其导师冯.卡门教授的建议后,研究的手稿最后达到800多页,当最后写完后钱老在存放手稿的信袋上用红笔写下了“Final”(最后的定稿),但过后不久觉得这样写不合适,他又用铅笔在旁边写了“Nothing is 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

特别提一下,这片论文最后发表为10页。从800多页到10页,大家应该可以看到一份研究工作背后的艰辛。大家可以在下图出看出钱老用红红的笔记写了Final,但在其后会看到他有写了一行小字,Nothing is final。

敢死队员

你如果以为钱学森不过是个整天和书打交道的文弱书生,那你可就错了。 他还是一位视死如归的敢死队员。 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做学问时,一天到晚要和火箭打交道。 那些个玩意儿稍微一不小心,擦枪走火什么的,可是要命的。 加州理工学院的师生们常为钱学森那帮家伙捏一把汗。 不久,人们给钱学森这一伙玩命的起了个外号: 敢死队员 (“Suicide Squad”)。 美国《航空周刊》评选钱学森为2007年年度人物,高度评价了他的贡献。 不过这件事当时也惹毛了美国的一些愤青。

航天飞机祖师爷

众所周知,在弄到德国的导弹技术前,美国的导弹技术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 德国是导弹技术的发源地。 二次大战中,德国的V-1和V-2导弹是世界最早的导弹。 二次大战中盟军也知道德国的导弹厉害,但一直搞不到其秘密。 盟军占领了德国的导弹研制中心和发射场后,立即封锁了所有资料,扣押了所有参与研发的人员。 二战一结束,美国陆军立即派遣了当时他们最厉害的两个火箭顾问到德国去挖掘导弹秘密。 这两个人一位就是钱学森,另一位就是他的导师卡门。 钱学森仔细研究了纳粹德国的火箭和导弹生产设施和设备,查阅了他们的大量资料。 最重要的是,钱学森亲自审问和询问了人类导弹之父冯. 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和另一位德国空气动力学家鲁道夫.赫曼(Rudolph Hermann)。钱学森从纳粹的导弹专家口中了解到了当时世界最为顶尖的导弹技术。

钱学森被派往德国考察纳粹德国的火箭、导弹技术时,发现了纳粹德国从未来得及运用的一些技术。 其中之一就是一种由火箭做驱动引擎的高速轰炸机。 当时喷气式飞机还没有造出来,所以使用火箭发动机可以说是最先进的。 这个计划的名称是“Silbervogel”,也就是银鸟的意思。当时德国这种轰炸机尚未进入试飞阶段。 钱学森凭他敏锐的直觉,看到了这个构思的巨大潜力,也看到了德国没有把这个轰炸机搞成功的原因。 在他回到美国后,不久就开始设计一种由火箭驱动的,能多次使用的洲际太空飞机。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 钱学森由于被怀疑是共产党而被吊销了机密工作许可。

1957年,美国空军的研究人员开始在若干年前钱学森的基础上搞了一个X-20 Dyna-Soar (“Dynamic Soarer”)项目。 这项研究倒是有好几次试飞。 不过由于几个瓶颈问题没有解决,所以就没有再继续下去。 但是这项研究却为后来的航天飞机奠定了基础和积累了经验。 有了这些基础和经验,后来研制航天飞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所以,要说美国的航天飞机就不能不说X-20 Dyna-Soar项目。 你到休斯顿宇航中心展览馆去参观航天飞机的历史,那上面就有说这个过程。 而X-20 Dyna-Soar 项目又是在钱学森奠定的基础上发展的。 是钱学森把一项几乎被埋没在历史的垃圾堆中的纳粹技术发掘出来并发扬光大。 美国人至今没有忘记这个。 美国宇航局(NASA)的文件中多将钱学森称为 H. S. Tsien (Tsien Hsue-shen 的缩写)。

正是由于钱学森的杰出工作,美国才得以很快制造出自己的导弹。 也正是由于钱学森接触到如此顶尖的技术,他的回国路才十分坎坷。

张纯如的笔下钱学森

根据已故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采访,麻省理工的学子曾对他佩服不已。有一回,钱学森正在黑板上解一道十分冗长的算式,有个学生问了另一个与此题目无关、但也十分困难的问题,钱学森起初不予理会,继续在四个十英尺长、四英尺宽的黑板上,写满了算式。“光是能在脑袋中装进那么多东西,就已经够惊人了,”一位叫做哈维格的学生回忆,“但是更令我们惊叹的是,他转过身来,把另一个复杂问题的答案同时也解答出来!他怎么能够一边在黑板上计算一个冗长算式,而同时又解决另一同样繁复的问题,真是令我大惑不解!”

天才绝对来于勤奋。钱学森在加州理工的一位犹太籍的校友回忆:“有天一大早——是个假日,感恩节或圣诞节——我在学校赶功课,以为全幢建筑物里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把留声机开得特别响,还记得我听的是有个特别响亮的高潮的《时辰之舞》。乐曲高潮到一半时,有人猛力敲我的墻壁。原来我打扰到钱学森了。我这才知道中国学生比犹太学生更用功。后来他送我几份他写的关于近音速可压缩流体压力校正公式的最新论文,算是对于曾经向我大吼大叫聊表歉意。”钱学森在麻省理工的一位学生麦克则回忆:钱学森教学很认真,全心全意放在课程上。他希望学生也付出相同的热忱学习,如果他们表现不如预期,他就会大发雷霆。有一次,他要求麦克做一些有关扇叶涡轮引擎的计算,麦克说:“我算了好一阵子,但到了午餐时间,我就吃饭去了。回来的时候,他就在发脾气。他说:‘你这是什么样的科学家,算到一半竟敢跑去吃中饭!’”

在张纯如的笔下,钱学森有着十分粗犷而任性的硬汉形象。譬如说,上世纪40年代初,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为一批攻读硕士学位的军官上课。他当年的学生们回忆,他上课总要迟到几分钟,正当大家猜测他今天会否缺席时,他快速冲进教室,二话不说,抓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开了,直到用细小而工整的字迹,填满所有的黑板为止。有次,一个学生举手说:“第二面黑板上的第三个方程式,我看不懂。”钱学森不予理睬。另一个学生忍不住发问:“怎么样,你不回答他的问题吗?”钱学森硬邦邦地说:“他只是在叙述一个事实,不是提出问题。”又有一次,一个学生问钱学森:“你刚提出的问题是否万无一失?”钱学森冷冷地瞪了他一眼,说:“只有笨蛋才需要万无一失的方法。”钱学森教学,没有小考、大考,也不布置家庭作业。课后,学生们只能绞尽脑汁地温习课堂笔记,那都是纯数学,一个方程式接一个方程式。期末考试,钱学森出的题目极难极难,全班差不多都吃了零蛋。学生有意见,找上级的教授告状。钱学森对此回答:“我又不是教幼儿园!这是研究所!”

数年后,钱学森转到麻省理工学院,为航空系的研究生开课。在那儿,学生们的回忆同样充满恐怖色彩。诸如:“人人知道他是个自我中心的独行客。”“他在社交场合总显得惴惴不安,学生觉得他冷漠高傲。”“他总是独来独往——不搭理人,学生都不喜欢他。”“他非常冷淡,没有感情。”“他是我见过的最难以亲近而惹人讨厌的教授。他好像刻意要把课程教得索然无味,让学生提不起兴趣似的。他是个谜。我既不了解他,也没兴趣去了解。”“钱教授作为一个老师,是个暴君。”“大多数学生不了解他,甚至怕他。我知道起码有一个相当不错的学生,是被他整得流着眼泪离校的。”

还有更加不近人情的描述:钱学森在校园中是个神秘人物。除了上课,教师和学生都只偶尔在古根海姆大楼跟他擦肩而过。他总是把自己关在研究室里,学生跑去请教问题,他随便一句“看来没问题嘛”,就把他们打发走。有时他完全封闭自己,不论谁去敲门,哪怕是事先约好的,他也会大吼一声:“滚开!” 以上细节,恐怕都是真实的,因为张纯如写的是传记,不是小说,她经过扎扎实实的采访,所举的事例都出于当事者的回忆。但这样的细节,很难出自我们记者的笔下,不信你去翻看有关钱学森的报道,类似的描述,保证一句也没有。多年来,我们的思维已形成了一种定势,表现科学家、出类拔萃的大师,照例是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循循善诱等等。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苍白得可怕,也枯燥得可怕。

钱学森:今生绝不再去美国

1979年他的母校加州理工学院授予他“杰出校友”的称号,1986年6月南加州华人科学家工程师协会给他授奖,1989年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在纽约给他授奖,他都没有去。

1985年,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基沃思访华,他在会晤原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时表示:钱在美工作过20年,对美国的科学技术进步特别是军事科学的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在研究过联邦调查局的历史档案后,十分清楚,麦卡锡黑暗时期的美国是欠钱学森的债的。我们现在感到很难过。美国政府对钱学森横加迫害,是没有道理的。钱的遭遇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情况很类似(奥在麦卡锡时期被诬为“苏联间谍”而受审;上世纪60年代美国以授予他“国家勋章”的形式为其“平反”)。美愿邀请钱学森访美,并由政府和有关学术机构表彰他对科学的重要贡献。如钱不去美访问,美方可派美国科学院院长普雷斯来华,授予钱学森“国家勋章”,表彰他的贡献。

当时的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在得悉美国有关方面邀请钱学森访美,并要授予他学术荣誉称号和国家勋章后,曾在一次会议期间找钱学森谈话,劝他接受这一邀请。据钱老后来说,胡的谈话大意是,钱老,你在国际上影响很大,一些国家邀请你,我建议你还是接受邀请,出去走走。你出去和别人不一样,对推动中外科技交流会有很大影响。这也是今天改革开放的需要啊!今天,世界在变,中国在变,美国也在变。几十年前的事,过去了就算了,不必老记在心上。你去美国走走,对推动中美间的科学技术交流,甚至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都会有积极意义。听了胡耀邦这一番话,钱老说:“总书记,当年我回国的事很复杂,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我不宜出访美国。”胡只好说:“钱老,我这是劝你,不是命令你一定要去。如果你认为不便去,我们尊重你个人的意见。”

后来,当钱学森正式接到国防科工委、国家科委和外交部三家的联合请示件以后,他明确表示:“这是美国佬耍滑头,我不会上当。当年我离开美国,是被驱逐(deport)出境的,按美国法律规定,我是不能再去美国的。美国政府如果不公开给我平反,今生今世绝不再踏上美国国土。”所以,美国人给他再高的荣誉,钱学森也不稀罕。钱老说:“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为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那些外国荣誉头衔!”

钱学森1985年3月9日给我国国务院一位领导同志的信对此作了十分坦白的回答:“我本人不宜去美国。……事实是我如现在去美国,将‘证实’了许多完全错误的东西,这不是我应该做的事。例如,我不是美国政府逼我回祖国的;早在1935年离开祖国以前,我就向上海交大同学、地下党员戴中孚同志保证学成回到祖国服务。我决定回国是我自己的事,从1949年就作了准备布置。……我认为这是大是大非问题,我不能沉默。历史不容歪曲。”

钱学森:我一生激动过三次

第一次:

是在1955年,我被允许可以回国了。我拿着一本我刚出版的《工程控制论》交到老师冯·卡门手里。他翻了翻感慨地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我钱学森在学术上超过了这么一位世界闻名的大权威,为中国人争了气,我激动极了。

第二次:

是建国10周年时,我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激动得睡不好觉。

第三次:

心情激动,就在今年。今年,我读了王任重同志为《史来贺传》写的序。在这个序里,他说中央组织部决定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和钱学森这五位作为解放50年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我能跟他们并列,心情怎不激动?!

钱学森1955年离开美国后再也没有回去过。他坚持只要美国政府不对当年“驱逐”他出境正式道歉,他今生今世绝不再去美国。原来,凡在美国移民局的档案里留有被驱逐记录的,必须经由某种特赦手续才能入境。“我钱学森本无罪,何须你特赦?” “他是一位把祖国、民族利益和荣誉看得高于一切的人,说得上是一位精忠报国、富有民族气节的‘中国人’。”蒋英对钱学森特有的爱国情结十分认可。根据麻省理工学院的办学宗旨,各专业学科的学生都要在学期内到对口的工厂、科研部门实习。钱学森应该去飞机制造厂实习。可是,他没有想到,美国的飞机制造厂只准许美国学生去实习,不接纳外国学生。这种民族歧视是钱学森在美国遭受的又一次沉重打击。

1947年,钱学森留美后第一次回到阔别12年的祖国。与蒋英在上海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后,他携夫人回到美国后,更加勤奋地钻研业务。他清楚地知道,在美国,这里只是他人生的一个驿站,遥远的祖国才是他永远的家园。自被美国政府软禁,他们全家一夕三惊,为此经常搬家。蒋英作为他的忠实伴侣,给了他无比的勇气与力量。蒋英回忆说:“我们总是在身边放好三只轻便的箱子,天天准备随时获准搭机回国;可以讲,他最后是作为‘美国犯人’被驱逐出境的。”这一段历史,确实让他们刻骨铭心。钱老家的客厅里,墙上挂着一张巨幅“蘑菇云”照片——那是第一颗战略导弹在罗布泊精确命中靶心的激动人心时刻——“每当他看到这幅照片,总有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因为它掌握在自己民族的手里,就是和平的象征。”在这对老夫妇的心目中,那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和平之花。

钱学森家教就是“不教”

家教就是“不教育”,这看似不可思议的教育理念,却充满了哲理。从钱永刚的介绍中足以体现这种“不教而教”教育理念的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有一次,家里的炊事员很郑重地对钱永刚说:“你父亲是个有学问有文化的人。”钱永刚当时就说:“这还用你说,我当然知道了!”但炊事员接着解释的话却让钱永刚记住了一辈子:“你看你父亲每次下来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这是他看得起咱、尊重咱!”钱永刚从此也向父亲学习,至今保留着吃饭要穿戴整齐的习惯。钱学森独特的家教法,值得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家庭认真反思。
要说家长们不关心孩子的成长委实有点儿冤枉,可家长们常常忘记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角色,忽略对孩子做人品德上的培养,总是围着一个“补”字打转,一家攀着家将孩子领进各类培训班、补习班、辅导班、才艺班。如此“恶补”,对家长来说,“牛扣桩上也是老”;对学生来说,是“带着镣铐的舞蹈”。而有的家长干脆做起了“甩手掌柜”——将父母的义务、家长的责任、长者的榜样全都“移位”给了老师,素不知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孩子最好的“培训班”。再看看某些家长的言行,不是身教,简直就是教唆——旁若无人地揿着手机翻看短信并与其他人“交流共赏”,不避讳孩子津津乐道那些“黄色段子”,在茶余饭后的一笑之余可曾想到身边孩子的感受?可曾想到孩子们的“灰色童谣”几乎源于黄色短信?
“钱式家教法”的核心就是一万次言传不及一次身教。对此家长们应当充分意识到自身的教育责任,率先垂范,以良好的榜样影响孩子,与学校、社会一起共同为青少年成长营造一片绿荫。文摘自(浙江在线2008年10月27日梁红涛文)

最后一次系统谈话:大学要有创新精神

钱老去世以后,许多人想知道钱老有什么遗言,并希望钱老身边工作人员写一篇”钱学森在最后的日子”的文稿。其实,钱老去世时很平静安详,他没有什么最后的遗言。因为在钱老去世前的一段日子,他说话已经很困难了。工作人员可以向大家提供的,是钱老最后一次作的系统谈话的一份整理稿:钱老谈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那是于2005年3月29日下午在301医院谈的。后来钱老又多次谈到这个问题,包括在一些中央领导同志看望他时的谈话。那都是断断续续的,没有这一次系统而又全面。现在,工作人员把这份在保险柜里存放了好几年的谈话整理稿发表出来,也算是对国家和人民,对广大读者,对所有敬仰、爱戴钱老的人的一个交代。

钱老是这样说的:
  今天找你们来,想和你们说说我近来思考的一个问题,即人才培养问题。我想说的不是一般人才的培养问题,而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我认为这是我们国家长远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今天,党和国家都很重视科技创新问题,投了不少钱搞什么”创新工程”、”创新计划”等等,这是必要的。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问题在于,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问题。
  最近我读《参考消息》,看到上面讲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情况,使我想起我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所受的教育。
  我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去美国的,开始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麻省理工学院在当时也算是鼎鼎大名了,但我觉得没什么,一年就把硕士学位拿下了,成绩还拔尖。其实这一年并没学到什么创新的东西,很一般化。后来我转到加州理工学院,一下子就感觉到它和麻省理工学院很不一样,创新的学风弥漫在整个校园,可以说,整个学校的一个精神就是创新。在这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在前沿。这里的创新还不能是一般的,迈小步可不行,你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那里的学术气氛非常浓厚,学术讨论会十分活跃,互相启发,互相促进。我们现在倒好,一些技术和学术讨论会还互相保密,互相封锁,这不是发展科学的学风。你真的有本事,就不怕别人赶上来。我记得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我的老师冯.卡门讲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术思想,美国人叫”good idea”,这在科学工作中是很重要的。有没有创新,首先就取决于你有没有一个”good idea”。所以马上就有人说:”卡门教授,你把这么好的思想都讲出来了,就不怕别人超过你?”卡门说:”我不怕,等他赶上我这个想法,我又跑到前面老远去了。”所以我到加州理工学院,一下子脑子就开了窍,以前从来没想到的事,这里全讲到了,讲的内容都是科学发展最前沿的东西,让我大开眼界。
  我本来是航空系的研究生,我的老师鼓励我学习各种有用的知识。我到物理系去听课,讲的是物理学的前沿,原子、原子核理论、核技术,连原子弹都提到了。生物系有摩根这个大权威,讲遗传学,我们中国的遗传学家谈家桢就是摩根的学生。化学系的课我也去听,化学系主任L*鲍林讲结构化学,也是化学的前沿。他在结构化学上的工作还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前我们科学院的院长卢嘉锡就在加州理工学院化学系进修过。L*鲍林对于我这个航空系的研究生去听他的课、参加化学系的学术讨论会,一点也不排斥。他比我大十几岁,我们后来成为好朋友。他晚年主张服用大剂量维生素的思想遭到生物医学界的普遍反对,但他仍坚持自己的观点,甚至和整个医学界辩论不止。他自己就每天服用大剂量维生素,活到93岁。加州理工学院就有许多这样的大师、这样的怪人,决不随大流,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大家都说好的东西,在他看来很一般,没什么。没有这种精神,怎么会有创新!
  加州理工学院给这些学者、教授们,也给年轻的学生、研究生们提供了充分的学术权力和民主氛围。不同的学派、不同的学术观点都可以充分发表。学生们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学术见解,可以向权威们挑战。过去我曾讲过我在加州理工学院当研究生时和一些权威辩论的情况,其实这在加州理工学院是很平常的事。那时,我们这些搞应用力学的,就是用数学计算来解决工程上的复杂问题。所以人家又管我们叫应用数学家。可是数学系的那些搞纯粹数学的人偏偏瞧不起我们这些搞工程数学的。两个学派常常在一起辩论。有一次,数学系的权威在学校布告栏里贴出了一个海报,说他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讲理论数学,欢迎大家去听讲。我的老师冯*卡门一看,也马上贴出一个海报,说在同一时间他在什么地方讲工程数学,也欢迎大家去听。结果两个讲座都大受欢迎。这就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学术风气,民主而又活跃。我们这些年轻人在这里学习真是大受教益,大开眼界。今天我们有哪一所大学能做到这样?大家见面都是客客气气,学术讨论活跃不起来。这怎么能够培养创新人才?更不用说大师级人才了。
  有趣的是,加州理工学院还鼓励那些理工科学生提高艺术素养。我们火箭小组的头头马林纳就是一边研究火箭,一边学习绘画,他后来还成为西方一位抽象派画家。我的老师冯*卡门听说我懂得绘画、音乐、摄影这些方面的学问,还被美国艺术和科学学会吸收为会员,他很高兴,说你有这些才华很重要,这方面你比我强。因为他小时候没有我那样的良好条件。我父亲钱均夫很懂得现代教育,他一方面让我学理工,走技术强国的路;另一方面又送我去学音乐、绘画这些艺术课。我从小不仅对科学感兴趣,也对艺术有兴趣,读过许多艺术理论方面的书,像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我在上海交通大学念书时就读过了。这些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
  像加州理工学院这样的学校,光是为中国就培养出许多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家桢、郭永怀等等,都是加州理工学院出来的。郭永怀是很了不起的,但他去世得早,很多人不了解他。在加州理工学院,他也是冯*卡门的学生,很优秀。我们在一个办公室工作,常常在一起讨论问题。我发现他聪明极了。你若跟他谈些一般性的问题,他不满意,总要追问一些深刻的概念。他毕业以后到康奈尔大学当教授。因为卡门的另一位高才生西尔斯在康奈尔大学组建航空研究院,他了解郭永怀,邀请他去那里工作。郭永怀回国后开始在力学所担任副所长,我们一起开创中国的力学事业。后来搞核武器的钱三强找我,说搞原子弹、氢弹需要一位搞力学的人参加,解决复杂的力学计算问题,开始他想请我去。我说现在中央已委托我搞导弹,事情很多,我没精力参加核武器的事了。但我可以推荐一个人,郭永怀。郭永怀后来担任九院副院长,专门负责爆炸力学等方面的计算问题。在我国原子弹、氢弹问题上他是立了大功的,可惜在一次出差中因飞机失事牺牲了。那个时候,就是这样一批有创新精神的人把中国的原子弹、氢弹、导弹、卫星搞起来的。
  今天我们办学,一定要有加州理工学院的那种科技创新精神,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我回国这么多年,感到中国还没有一所这样的学校,都是些一般的,别人说过的才说

好牛新坐标

发布者:知识学院,火焰兔收录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https://huoyantu.com/9601.html

版权声明:

  • 火焰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用户发布/投稿,故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 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火焰兔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 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或提供具有法律效应且证据链完整的证明)发至本站的邮箱 huoyantu@qq.com
    (收到核实后 24小时内绝对处理)
  • (0)
    知识学院的头像知识学院作者
    上一篇 2021年4月2日 上午11:29
    下一篇 2021年4月2日 上午11:29

    你可能喜欢的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火焰兔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