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30万。寻找300位朋友,每个人借我1000元,多了拒收,少了也拒收,只接受微信转账。”
“按照目前的薪水,不过度影响生活的情况下,我每个月可以还5个人,我需要还5年,这当中不排除工资不断上升以后,我会加快还款的速度。”
2015年6月14日晚上,张海林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朋友看到后急忙联系她让她删掉。
“这样太像一个骗子了。”
在张海林发的那条借钱朋友圈中,她甚至没有怎么介绍自己,只说:
“信任我这个27岁姑娘人品和性格的人,给我一份帮助。此后数月经年,我做一个感恩的人。”
9分钟后,第一笔借款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打到了张海林的账户中。
这像是敲开了这场看上去匪夷所思的借款行动:微信对话框不断弹出新的转账消息,以及无数好友申请……
30万借款,一夜之间全部筹集完成。
01▼
祸不单行,却没想过逃
张海林不是什么特别的人。
27岁,上海一枚普通打工族。在发那条朋友圈前,她正经受着人生最黑暗绝望的时刻:
两个月前,张海林母亲突发脑出血住院治疗,生命垂危;
两个月后,开卡车的父亲撞到了别人,伤势严重。
张海林的父亲焦急慌张,却也没敢跟病重的妻子说这件事。
张海林挂断父亲电话后,马上给自己的律师朋友打电话咨询解决方案,又和伤者家属协商调解,最后认定需要30万才能摆平这件事。
作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家庭,父亲是卡车司机,母亲则是跟车的,30万这个数额即便是砸锅卖铁也凑不出来。
弟弟打电话说,要不全家都出去躲债吧?张海林将他骂了一顿。
最后弟弟甩下一句,“你根本不知道家里的情况”,挂断了电话。
张海林独立要强,与父母保持着中国传统式内敛,又稍显疏远的情感联结。
在外工作后,她很少和家人打电话,家里具体情况的确像弟弟所说,不是一清二楚,但她清楚的是:
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爸爸坐牢;
不可能一逃了之,不管还躺在医院的伤者。
她骨子里有份责任感,不仅是对自己的家庭,还包括人生中所有应当承担的责任。
02▼
向300人借钱,确保还得上
花了15分钟时间,张海林写下一封《此后数月经年,我做一个感恩的人》,发在了自己的朋友圈中,没提前跟任何朋友说。
她将30万拆分成300份,向每个人只借1000,多的不要。
有朋友看到劝她删掉,说这像是一种打着情感牌的新型骗局。
也有朋友看到主动说,你这样让自己压力太大了,我可以借你几万。
张海林一一谢绝了这些好意和关心。
她清楚地知道,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不容易。
一个人出了大事,身边的亲朋好友都会陷入困境中。
不帮,显得没情义;帮忙,那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一次性朝一个人借好几万,如果人家后边遇到困难急需用钱,自己一下还不上,又怎么办?
借钱,几乎能排在大多数人人生中“难以启齿事件”的名单里,但她仍然希望自己尽可能处理得妥当。
让借款者不感到为难,不必为此牺牲他们的正常生活,也不让自己深陷债务压力之中。
1000块钱,对于大多数借款方来说,不是一个会对生活造成巨大影响的金额。
而对张海林来说,这种方式能让她掌控还钱进展:
一共300个债主,每个月还5个人,共5000元,1年还60人,5年还完。
03▼
借款者:我想看看世界还有没有信任
这场“借钱行动”,无疑是令人匪夷所思的。
然而微信不停弹出的转账对话框和好友申请,宣告着她的成功。
第一个给张海林转账的人,是刚认识不久的朋友,张海林给她编号:001。
随后她按着顺序,一个个给那些转账过来的微信好友编上序号:001——300。
说是好友,不太贴切。
因为给她转账的大部分人,其实都是陌生人。
朋友们自发转发那篇文章到朋友圈,善意突破一道道社交圈层,涌向张海林。
一个还未毕业的学生,把自己做家教赚的钱拿了一半出来,还不忘宽慰她:这个月底我的兼职工资就会发了,不要担心。
一个陌生人给她直接转去5000块钱,他说:就当交5个朋友好了。
张海林践行自己定下的原则,仍然只收了1000块钱。
并非所有的借款人都手头宽裕,能潇洒说出“你可以不急着还”或“你还不还我都没事”这种话。
有位创业者也转去钱,并坦言自己在创业中不算富裕,希望还款的时候尽量将他往前排。
张海林表示明白,并发去一个拥抱的表情。
这样的1000块钱,在某种程度上显出了更重的分量。
对于这样的借款人,她会再打一个标签,提醒自己在还钱时将他们放在前面。
大多数借款者同张海林只有两次交流,一次是他们借钱的时候,一次是她还钱的时候。
其中有位是做环保义工的姐姐,却经常主动找张海林聊天。
张海林猜想,对方这样做是不是有经济压力。
她问那个姐姐,还款的时候需不需要将她排到前面。
却不曾想,对方只是担心她压力太大,所以才经常找她聊天鼓励她,还问她要不要做一些兼职,她可以提供帮助。
在最后,姐姐说道:
“虽然我们曾经不认识,也有朋友当初劝我不要借,但是我还是想证明一次,看看世上有没有可以信任的事情……”
04▼
300份信任:清白之年
5年还钱计划,看似轻松,其实也并不容易。
作为一个普通的,漂泊在大城市的打工人,张海林一直面临着工作压力与精神孤独。
刚到北京工作的时候,她住在月租300块钱的房子里,一百一十多平的房子被隔成11个房间,张海林的房间编号为7号。
将凑齐的30万转给父亲后,这笔债务便正式地压在了这个27岁的女孩身上。
然而第二年,张海林的母亲再次脑出血,瘫痪在床,现实的巨浪又一次毫不留情地扑向她。
但即便如此,张海林也没想过逃脱这笔债务,反倒将它作为应当达到的收入标准。
其实,张海林那条朋友圈,完全可以改写一些词,比如将“借钱”改为“捐款”。
在一个采访中,主持人也说:“这很常见”。
但她告诉主持人,自己在做公益的时候见过太多困难的人,他们的艰难甚至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她认为自己还有能力挣钱,不能拿着公众捐款去填补自己家庭的意外事故——这对张海林来说,是一个“常识”。
此后几年里,她如同上了发条的机器,拼命工作,不敢停下来。
但即使已经在最大限度地工作赚钱,债务和生活压力仍然随时随地压在张海林心中。
她觉得太难了,压力大到每次洗澡的时候都忍不住大哭,
但哭过之后,她还是迅速收拾崩溃的情绪,重新面对现实。
原定的5年还款计划,在张海林咬牙拼命工作下,不到4年便完成了。
在漫长的还款期限中,有些借款方早已忘了还有这件事,非要看了借款记录才愿意收下还款;
还有一些已经同张海林失去了好友关系,她便在好友申请中写下详细的情况说明,把人加回来,把钱还回去。
还有几位借款人的联系方式,张海林怎么都找不到了,她只好把那几笔还款捐给了慈善机构。
还完最后一笔借款时,张海林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平静。
那天晚上八九点,下班回家的路上,她走得很慢,耳机里一直放着朴树的《清白之年》。
大风吹来了/我们随风飘荡
在风尘中遗忘的清白脸庞
此生多寒凉/此生越重洋
轻描时光漫长低唱语焉不详
一曲终了,夜晚的梧桐摇曳不止,暖黄的灯光依旧照着前路,和路上的行人。
回望这一路,何其幸运。
有300位陌生人捧着赤子之心相随,有她自己始终如一的坚韧、清白、坦荡。
人海茫茫,迷雾重重,这世间仍有善意和爱,刺破这无边黑夜,让我们看见彼此清澈的目光
发布者:梦醒时分,火焰兔收录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https://huoyantu.com/92939.html
版权声明: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或提供具有法律效应且证据链完整的证明)发至本站的邮箱 huoyantu@qq.com
(收到核实后 24小时内绝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