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小威

庄小威,1972年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市,华裔生物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物理学双聘教授,创办有庄小威实验室,同时也是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中科大“大师讲席”教授。

庄小威

个人履历

1987年,毕业于苏州中学的科大少年班预备班;

1991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学士;

1997年,获得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物理学博士;

1997年-2001年于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后;

2001年,被聘为哈佛大学助理教授;

2006年初,成为哈佛的化学和物理双学科正教授,是哈佛物理系和化学系少有的双科教授。

2012年5月1日,40岁的庄小威教授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庄小威教授在哈佛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带领研究团队发展超分辨率显微镜技术,识别个体病毒粒子进入细胞的机理,并用单分子技术从本质上研究核酸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她曾拍摄到单一枚感冒病毒如何影响一枚细胞,这是首次有科学家记录到这过程。

教授之路

从助教到“天才奖”得主

2001年,庄小威被聘为哈佛大学助理教授。她的物理根底启发她将带荧光的分子标记物附在病毒上,当用激光照射时,标记物发射出特殊的彩色光。用这种方法,借助显微镜,她详实跟踪了单个病毒的行为,也跟踪了诸如蛋白质和核糖核酸(RNA)片断这样的单个分子行为。她拍摄到单个流感病毒的连续影像,这是世界上首次记录到病毒的各阶段过程。50万美元的麦克阿瑟“天才奖”因此向她垂青。她是24个获奖者中最年轻的一位,而且是女性。

美国艺术与科学文学院(FAS)的科比先生预见了庄的研究对病毒侵入细胞机制的深入了解和对传染病研究以及药物开发的意义。他说,庄的研究如此引人注目,很高兴麦克阿瑟基金会注意到了“她的天才”。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也代表中科院给庄小威发去贺信。

2004年,美国著名的《科技评论》杂志从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中国、韩国、新加坡、印度等国600余提名者中,评选出在纳米技术、计算机与通信及生物技术领域从事前沿技术研究的、年龄在35岁以下的100名青年创新者,庄小威名列其中。

2005年3月,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会(HHMI,一家为全美科学家提供资助的富有卓越声望的非盈利型研究机构)从全美300多位提名人中选出43位生命科学家(当选者称为HHMI研究员,基本代表了美国生命科学及其相关交叉学科领域最活跃、最富创新能力、最高水平的研究力量,迄今341位当选者中,10人是诺贝尔奖得主,100多人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在未来7年中向每位提供700万美元的资助。庄小威和科大校友骆利群榜上有名。

“在科研领域搭建关系网络并不是最重要的,在博士和博士后阶段更应该专注于课题研究,成功的研究成果一定会引起别人的关注,功到自然成。”庄小威这样解释她的“顺”—-博士后结束时,她拿到美国七所大学(哈佛、麻省理工、耶鲁、普林斯顿、康奈尔、加州理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offer(录用通知书),而此后她总能顺利获得研究资金。

2006年初,庄小威晋升为哈佛正教授,34岁的正教授。她在哈佛大学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单分子生物物理实验室,带领21名博士、博士后研究流感、艾滋、SARS等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在实验室团队的网页上,她着无袖红色恤衫,戴着墨镜眺望远方,极其舒展。朋友们这样说她:“在课题研究之外,庄小威是一个活泼的女青年。”

2012年5月1日,美国科学院公布84新晋美国科学院院士名单,中国科大少年班校友庄小威名列其中。本次院士增选中共有3位大陆华裔当选,另两位分别为大陆华裔科学家杜克大学生物系教授董欣年(武汉大学校友)和中国科大少年班校友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系教授骆利群。

研究领域

庄小威的研究,是要探明生物体系中单个分子或单个粒子的运动表现。庄小威创造性地将荧光光谱和显微分析技术应用于单个分子,这种崭新的物理手段,使得实时揭示复杂生物过程中的分子个体及其运动步骤成为可能。

这要拜跨学科所赐的灵感。事实上,庄小威完全转入了另一领域的研究。她19岁在中国科大拿到本科学位,然后赴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硕士和博士学位,这些学位都归属物理学。1997年之后,她在斯坦福大学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进行博士后研究时,才偶然与化学、生物学科的合作伙伴一起开始做一些跟踪分子行为的实验,但几乎有整整一年时间只是在摸索试探,什么结果也没做出来。

她在单分子动力学、核酸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基因表达机制、细胞核病毒的相互作用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近年来发明了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STORM荧光成像技术,使得光学显微镜分辨能力接近纳米尺度,极大地推动了亚细胞微观结构的研究。她连续多年在Nature,Science,Cell,NatureMethods,NatureBiology,Neuron,PNAS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并获得MacArthurFellowship,HHMIcollaborativeInnovationAward,TRWorldsTop100YoungInnovatorsAward,MaxDelbruckPrizeinBiologicalPhysics,Raymond&BeverlySacklerInternationalPrizeinBiophysics等著名奖项和荣誉。

成功经验

在庄小威的字典里,动力、眼界和深度思考是三个关键词。

“我从小喜欢科学。”庄小威的早期教育,是个性与顺其自然的结合,她顺着自己的心意和兴趣,保有了strongmotivation(强烈的动力)。

庄小威的父母退休前都是中国科大教授,母亲朱仁芝提起女儿,心满意足:“她小时候在江苏如皋跟爷爷、奶奶生活了5年,到5岁多时我们才接回来。小威没有上过幼儿园,拼音识字是我们在工作之余教的。我们落实政策以后分到合肥中国科大,小威就直接上了科大附小二年级。”

庄小威自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5岁多时,父母上班不在家,她自学了炒青菜、打扫卫生等家务活。初中时,年龄最小,但各门功课都拔尖,曾获得全国中学生数理化竞赛第一名。后被推荐到北京景山学校上了半年中国科大预备班,13岁转入离家较近的苏州中学科大预备班。以高考600多分的状元成绩考进少年班之后,她的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数学、物理常拿满分。

少年班同学毛珺婕回想起19年前初见留着短发,热情爽朗的庄小威,觉得她不像苏州美女,却有几分枕霞旧友史湘云的神采。

“小威得天独厚,虽然读书无数,视力却是1.5。有时在宿舍里,大家都伏案用功,她躺在上铺的床上看书,还能看见我们书上的字。小威还有个一心两用的本领,一边听三国评书一边做原子物理作业,这些都让我们好生佩服。”

做科研是很辛苦的事,对自己的学问有热情,才有动力,保持动力是化解困难的秘诀。每当遇到梗阻,庄小威就勒令自己忘掉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一切从头开始,从不轻言放弃。在哈佛大学工作以来,她一周七天,每天都从早上10时工作到半夜12时。她说:“除了吃饭和睡觉,剩下的时间都在工作。”

“由于中国传统教育方式有其弱点,以致中国人的创造性思维不够活跃,华人学生在此方面应注意调整。只要科研做得好,就一定会被别人承认,性别、国籍都不是关键。”庄小威建议后晋同行挑选对社会产生影响、能使多数人受益的课题,在研究时,务必深思,杜绝肤浅。

荣誉奖项

2000年获美国卫生研究院(NIH)国家研究个人奖,

2003年获美国国家自然基金成就奖、Beckman青年科学家奖和Searle学者奖(后面2项奖励的奖金均为24万美金),另外她还摘获奖金高达50万美金的美国“天才奖”(GeniusAwards),是第一位获此荣誉的华人女科学家,哈佛大学首页新闻对此进行了报道,中科院院长致信祝贺。

2011TheRaymondandBeverlySacklerInternationalPrize

2010MaxDelbruckPrizeinBiologicalPhysics

2008HHMIcollaborativeInnovationAward

2008CoblentzAward

2006PureChemistryAward

2005HowardHughesMedicalInstituteInvestigator

2005CamilleDreyfusTeacher-ScholarAward

2004Jean-Fran?oisLefèvreLecturer,EcoleSupérieuredeBiotechnologiedeStansbourg,France

2004AlfredP.SloanResearchFellowship

2004GunnarandGunnelKallénLecturer,LundUniveristy,Sweden

2004TechnologyReviewWorldsTop100YoungInnovatorsAward

2003MacArthurFellowship

2003PackardFellowshipforScienceandEngineering

2003CAREERaward,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

2003SearleScholarship

2003BeckmanYoungInvestigatorAward

2002YoungInvestigatorAward,OfficeofNavalResearch

2000IndividualNationalResearchServiceAward,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

1997ChodorowPostdoctoralFellowship,StanfordUniversity,

1993VictorF.LenzenMemorialScholarship,UniversityofCalifornia

1992GeorgeC.andHelenN.PardeeScholarship,UniversityofCalifornia

1991BerniceTeutebergMemorialScholarship,UniversityofCalifornia

好牛新坐标

发布者:知识学院,火焰兔收录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https://huoyantu.com/9069.html

版权声明:

  • 火焰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用户发布/投稿,故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 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火焰兔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 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或提供具有法律效应且证据链完整的证明)发至本站的邮箱 huoyantu@qq.com
    (收到核实后 24小时内绝对处理)
  • (0)
    知识学院的头像知识学院作者
    上一篇 2021年4月1日 上午8:29
    下一篇 2021年4月1日 上午8:29

    你可能喜欢的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火焰兔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