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子升(1894—1976)——“升”字原作“异”,文字改革后一般都作“升”——字旭东,后来改名萧瑜,湖南湘乡人。1894年8月22日生,湖南省湘乡市萧家冲人。1910年在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1911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于1915年秋毕业后,到长沙楚怡学校任教。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是民国初年湖南青年参加赴法勤工俭学的主要策动者之一;在全国性的勤工俭学 运动中他亦扮演重要角色。1924年回国,任国民党北平市党务指导委员、《民报》总编辑、中法大学教授、国立北京大学委员兼农学院院长、华北大学校长及国民政府农矿部次长、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等职。1952 年去南美乌拉圭,从事教育事业。
人物生平
1910年在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1911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于1915年秋毕业后,到长沙楚怡学校任教。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是民国初年湖南青年参加赴法勤工俭学的主要策动者之一;在全国性的勤工俭学运动中他亦扮演重要角色。1924年回国,任国民党北平市党务指导委员、《民报》总编辑、中法大学教授、国立北京大学委员兼农学院院长、华北大学校长及国民政府农矿部次长、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等职。大陆解放后,随国民党政府去台湾,后来又到法国、瑞士。1952 年去南美乌拉圭,从事教育事业。
1910年在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于1915年秋毕业后,到长沙楚怡学校任教。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是民国初年湖南青年参加赴法勤工俭学的主要组织者之一;在全国性的勤工俭学运动中他亦扮演重要角色。1924年回国,任国民党北平市党务指导委员、《民报》总编辑、中法大学教授、国立北京大学委员兼农学院院长、华北大学校长及国民政府农矿部次长、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等职。大陆解放后,随国民党政府去台湾,后来又到法国、瑞士。1952 年去南美乌拉圭,从事教育事业。
杨昌济老师有三位得意弟子:萧子升、蔡和森与毛泽东。他们品学兼优、志趣相投,人称“湘江三友”,毛泽东、蔡和森两位后来接受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成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的领导人,而青年时代的激进分子萧子升则坚持信仰无政府主义,解放后长期旅居国外从事文字教育事业。
相识
他们在这里同窗共读只半年时间,但志趣相同,感情深厚。1911年两人先后又到了长沙,萧子升考入了省立第一师范,毛泽东先是进入湘乡驻省中学,1913年也考入了省立第一师范,萧子升1915年秋毕业,毛泽东1918年毕业,与萧子升在一师同学两年多,他们结成了最亲密的朋友,并于1918年共同创立了新民学会,萧子升还担任过学会的总干事。
解散前
毛泽东与萧子升发生过激烈争论。萧子升力主保存新民学会,并以无政府主义作新民学会的指导思想;而毛泽东则主张解散新民学会,先进青年可以加入共产党和社会青年团组织。由于意见不和,信仰不同,他们最终谁也没有说服谁,最终,他们分道扬镳。
与毛泽东分手后按照他自己的意愿走了下去,终于在国民党政府任职,1926年后与毛泽东中断了来往。1976年11月21日,萧子升在乌拉圭去世,终年83岁。生前曾留下遗嘱:“死后骨灰和萧夫人骨灰同放一处,如有可能,运回湖南湘乡祖坟处与原配夫人遗骨同葬一处”。
1959年
萧子升在国外出版了一本关于他与毛泽东交往的书(中译本书名:《我与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昆仑出版社出版),之中,详细描写了他与毛泽东俩人一文不名而步行游走湖南省内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传奇经历。
谈话
青年毛泽东与好友萧瑜曾有过一次关于中国家族制度的谈话。
毛认为,中国人的家族观念太重,所以人们缺乏民族感情。
萧也认为,把儿子完全当作家庭的私产是错误的,但也并不完全属于国家的,夸大国家的观念和夸大家庭的观念一样是有害的。
毛认为萧对子女的观念有些奇怪,并认为国家应高于一切。在一个理想的国家儿童将由国家扶养和教育。最重要的是应有一个强有力的好政府 有趣的是两个风华正茂,胸怀大志,忧国忧民的年青人,谁也没有试图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对方,更未为此而翻脸。两人一生都在实践着自己的理念。
毛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创立了一个国家利益至上的崭新社会,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好政府,让内受军阀涂炭,外受异族凌辱的中华民族好生扬眉吐气了一回。
萧也贸然走上了一条自选的无政府主义的道路,既反对国民党,也未因好友的成就而放弃自己的主张,一生流落于欧洲、美洲。让人感叹不已。
友谊情深
老家
是湘乡萧家村桃坞塘,他比毛泽东小8个月。他和毛泽东都到东山高等小学堂(现东山学校)读过书。他前脚毕业,毛泽东后脚进东山学堂。
父亲
叫萧岳英。萧岳英是湘乡有名的教书先生,在省里也有名。萧岳英留过洋,人很开明,有人喊他假洋鬼子。他1907年到东山学堂教书的时候,把他儿子也带到东山了。东山学堂是新式学堂。
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毛泽东的表哥文运昌介绍进去的。还有种说法是毛泽东自己强烈要求进去的。他到东山小学那年是宣统元年(1909)年,刚好萧子升毕业。
毛泽东在东山学堂读书的时候,和萧子升的弟弟萧三关系很好。对毛泽东影响很大的一本书,《世界大英雄传》就是萧三借给他的。
毛泽东和萧子升这个时候,应该就互相认得了。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
毛泽东给萧子升兄弟各写了篇文章,考进湖南一师。这是不对的。萧子升比毛泽东早三年进一师。萧子升进一师的时候,一师还是叫湖南中路师范学堂,到1914年才改名叫湖南公立第一师范。1913年毛泽东考进第四师范,读了半年的样子,第四师范合并到一师。毛泽东和萧子升又成了校友。萧子升有个外号,叫萧菩萨,是毛泽东起的。大概是讲萧子升的性格好,人温良些,像菩萨一样。
他们都到一师后,经常玩在一起。他们年龄差不多,有共同语言。另外呢,他们又都好学,都关心时事。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问题。
萧子升从一师毕业,是1915年。开始是在修业学校读书,徐特立介绍的。第二年又应聘到了楚怡学校。从萧子升毕业那年8月到第二年的7月,毛泽东给萧子升写了13封信。这些信我在《毛泽东早期文稿》上看到过,大多数是谈论时事政治的。不过也看得出他们朋友间的感情蛮深,我记得有些信开头是这样写的——“日来思念甚殊”,等等。
他们还一起去打过秋风。打秋风就是游学,跟讨米差不多,从这里到那里,一分钱都不带,拜访一些读书人家。从长沙出发,去了宁乡,益阳,安化,沅江。在宁乡,去了何叔衡屋里,去了密印寺。
好多书上讲,新民学会是毛泽东创建的。这个说法不完全正确。新民学会,应该讲,是毛泽东和萧子升一起创建的。
刚准备创建的时候,萧子升取的名字是“新民会”。 “新民会”的名字来源于四书中的《大学》。《大学》里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么一句。毛泽东取的名字是“新学会”。他们两个名字综合起来,就是“新民学会”。
新民学会第一次开会是在蔡和森屋里,长沙河西刘家台子(现在的新民小区)。萧子升的威信比毛泽东还要大些,所以,开会选举,萧子升是总干事,毛泽东是干事。解放后有些人讲,是毛泽东让萧子升,应该不是。
新民学会成立后,萧子升、毛泽东、蔡和森一起组织湖南学生到法国勤工俭学。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法国缺少劳动力。最早发起去法国勤工俭学的,是蔡元培和李石曾。蔡元培是华法教育会会长,李石曾是副会长。他们看中了萧子升的才华,要萧子升做秘书。
萧子升做了华法教育会秘书后,和毛主席他们一起组织了五百多个学生去法国。萧子升和他弟弟萧三也去了,他妈妈把陪嫁的田卖掉给他们兄弟做路费。
蔡和森也去了。蔡和森到法国后,受苏联革命影响,希望中国向苏联一样。萧子升呢,是个改良派,希望靠教育改造中国。他们都给毛泽东写信。毛主席的想法和蔡和森的一样。从这个时候开始,毛主席和萧子升有了矛盾。
1920年9月,萧子升从法国回来。第二年春,他喊人在老家桃坞塘的祖山上栽了很多杉树。栽完树,到长沙。从3月到7月,经常和毛泽东争论。一个要改良,一个要革命。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我在萧子升写的书上看到,共产党开“一大”,毛泽东和萧子升是住在一起的。毛泽东每次开完会,会上讲了什么,都给萧子升讲。他想把萧子升拉过来,也信得过萧子升。
1921年年底,萧子升又去了法国。3年后回来,在国民党北平市党委编《民报》,以后一直在国民党那边做事,不过和毛主席还是经常有信件往来。1926年,段祺瑞政府的黑名单,李大钊排第一,萧子升排第二。
国共完全闹翻后,他们就没来往了。不过杨开慧1930年在长沙抓起后,萧子升想办法救过,没成功。
一九三几年到抗战结束,萧子升又去了几次法国,后面一直在国外。李石曾在法国办了个中国国际图书馆,萧子升是馆长。这个图书馆1951年搬到乌拉圭,萧子升也跟着去了。
1976年,萧子升在乌拉圭去世。
发布者:知识学院,火焰兔收录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https://huoyantu.com/8245.html
版权声明: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或提供具有法律效应且证据链完整的证明)发至本站的邮箱 huoyantu@qq.com
(收到核实后 24小时内绝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