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建民,男,中共党员,全国建筑设计大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现任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会长
人物介绍
简介
孟建民,男,汉族,1958年2月出生,山东章丘人,中共党员。
全国建筑设计大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深圳勘查设计行业协会会长。
学习经历
1978年至1982年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2年至1985年南京工学院建筑研究所学习,获硕士学位。
1990年获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历任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助理,东南大学建筑系副教授,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建筑师,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总建筑师,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院长。
现任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深圳勘查设计行业协会会长。同时兼任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著名学府名誉教授;全国注册建筑师考试委员会专家、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深圳市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内地与香港建筑师资格互认考官。
代表作品及著作
代表作品
南京雨花台纪念馆,获1992年国家优秀建筑设计铜质奖(合作者:杨廷宝教授、齐康教授)
淮安周恩来纪念馆,获国家优秀设计金质奖(合作者:齐康教授)
昆明云天化集团总部办公楼,获2009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第五届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创作奖
合肥政务中心办公楼,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银奖、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深圳基督教堂,获2003年建设部优秀设计三等奖、广东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工程类三等奖、第六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优秀奖
深港西部通道口岸旅检大楼及单体建筑,获全国优秀设计建筑工程二等奖、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
深圳滨海医院,获“十一五”全国优秀医院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类优秀项目奖
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获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优秀创作奖
代表著作
《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研究》,为孟建民五年攻读博士期间对城市结构形态问题的研究成果,本书以“规划”与“自发”这两种作用力及形成的“中间状态”为研究重心。总编出版的《失重》收集了2000年成立工作室以后八年来的一系列研究性作品,并在书中对“空间与形式”、“创意与设计”、“个性与风格”这些建筑学基本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诠释;总编《建筑设计技术细则与措施》,该书对建筑规范、技术细则进行了较详细的诠释,该书一出版即在业内收到普遍好评和欢迎,并三次再版。《新医疗建筑的创作与实践》是在26个已建成的医疗建筑项目精选13个医院进行分析研究的成果,“全方位关怀”理论贯穿其中;最近出版的《当代建筑师——孟建民》收录了近十余年的代表作品,从文化到办公建筑,再到已竣工的医疗建筑,还包括复杂的大型交通建筑等等。
个人荣誉
1997年获“深圳市青年科技带头人”称号
2007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
2007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2007年获颁发“全国建筑设计大师称号”
2009年获援建北川荣誉证书
2010年获世博会积极贡献荣誉纪念证书
2011年获首届鹏城杰出人才奖
2012年获“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称号
2012年获第六届梁思成建筑提名奖
理论研究
城市建筑学理念建构
孟建民同志基于城市设计与建筑学的教育背景(硕士与博士学位皆以城市设计为研究方向),从业30年来一直探求中国城市建筑学的理论与路径,在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大时代中,努力研究国情、研究城市、研究建筑,从城市整体出发,强调城市与建筑的宏观与微观、动态与静态、整体与局部三者的辩证关系。
基于对城市建筑的这种认识,孟建民的博士论文《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研究》分析阐释了城市与建筑人为力(主观)与自发力(客观)交互作用的博弈状态,城市与建筑呈现出既非理想规划,也非自发形成的“中间”结果。这为建筑师如何把控城市建筑的客观规律,因势利导地发挥建筑创作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了理论支持与保证。
城市建筑学将建筑师的关注点括定在宏观城市中心街区与微观建筑时空之间,为此孟建民在《城市设计概论》中阐明了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三者的分层概念与逻辑关系。另外在《城市新区设计方法探讨》中,从城市建筑学的角度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塑造、生态规划等方面着重对于现代城市新区设计进行了思考与探索;《迎接城市农业化革命》阐述了对城市化进程中将田园特色引入城市的独特见解,从而引起社会与业界积极反响,实验性尝试不断涌现。建筑作为构成城市生命体的细胞,是需要有创造力和与众不同的,《失重》就是将孟建民相关的实验性创作尝试汇集成书。
总而言之,城市建筑学是以城市宏观环境为背景,强调建筑生命的周期性与动态性,并呈现自然气候、场所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文脉等城市基因再现的建筑学。建构这一理念对城市的发展更新、建筑新旧交替,以及保持城市建筑文脉之延承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全过程设计”理念
一般建筑学范畴的建筑创作,集中表现出对建筑功能与形式本体性问题的强调与关注。城市建筑学是对一般建筑学的发展与补充。从城市建筑学关注城市建筑生命全周期的角度出发,孟建民提出“全过程设计”的策略与方法,从而适应与实现城市建筑学的设计理念与追求。
“全过程设计”的特征在于设计不仅关注建筑的功能与形式,而且还关注建筑的立项、策划、计划与规划,关注建筑的建造与运营,同时也关注建筑的维护与改造,甚至还顾及建筑的拆迁与更新。总之,“全过程设计”是对应城市设计与建筑生命全周期的设计方法,这为提升城市的建筑品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创造更人性化的建筑环境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与可能。
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孟建民更为关注建筑绿色节能技术运用,多采用当地建筑材料与施工技术,降低建筑成本,实施限额设计。30年来通过大量的创作实践来践行城市建筑学的思想理念,以“全过程设计”的方法创作出一批得到业界广泛认可的建筑作品。再如,从人体工程学角度研究了“微型多功能建筑单元”,在确保符合人体学要求、满足基本舒适度的基础上,创作出相对极小化的功能空间,为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解决低收入阶层居住空间提供了一种可能。在近几年我国保障房建设的高潮中,一些微小房型参考借鉴了本人提倡的这一理念。
另外,在十多年医疗建筑的创作实践中,孟建民提出对医院各类人群“全方位关怀”的理念、以人为本,坚持医疗建筑人车分流、医患分流、洁净分流的三大分流原则,并适度复合医院功能内容,为医院不同人群提供除医疗外更广泛的社会化服务。建成项目如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疗综合楼、深圳市滨海医院等,都能反映出“高效能”、“全过程”的设计理念。2011年出版的《新医疗建筑的创作与实践》,收录了12项实际案例,详细总结了孟建民近十年在医疗建筑领域“全过程”设计创作与实践。
创作实践
孟建民建筑研究所,由孟建民创立及领衔,隶属于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为总院的主要创作团队。研究所由众多对建筑充满热情的青年人组成,我们追求建筑创作的文化性、时代性和原创性,是一个坚持学术研究的实践性建筑设计团队。
由2002年(原孟建民工作室)成立至今,已发展成为近80人的建筑研究所,参与重大工程项目300余项,拥有多样化的项目经验,包括文化、办公、医疗、交通、体育、商业及城市设计等,其中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创作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工程奖、建设部优秀设计奖、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广东省优秀创作奖等国家、部委及省级以上优秀设计大奖30余项。
多年来,研究所以精湛的专业技术和独特的创造能力,完成一系列在建筑领域产生广泛影响的设计作品。同时,持续参与海内外多项展览及交流活动,如2010年威尼斯双年展CAu2019ASI中国新锐建筑创作展、深圳\香港双城双年展、2012年从北京到伦敦:当代中国建筑作品展等等。建筑作品及学术论文曾多次发表于《建筑学报》、《建筑师》、《城市环境设计》、《FUTURE》、《中国建筑艺术年鉴》等权威建筑设计刊物,并且独立出版《失重》、《新医疗建筑的创作与实践》、《当代建筑师系列——孟建民》等书籍,均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其他
关注国计民生 对保障性住房有独到见解
孟建民提出,保障性住房关系到国计民生,能缓解城市中低收入者压力。目前正在进行的“关于深圳市保障房标准化和系列化的课题”是建立在他的微型多功能建筑单元专利基础上的一个研究项目。经过新加坡的考查,深受“居者有其屋,才能安居乐业”观念的启发,提出中国的保障房建设应从国情出发,立足于解决社会基本需求,而不是追求高品质的住宅环境,过分注重住宅的日照和配套,力求解决基本居住问题是建保障房的一个目标。
为了响应当前的国策,投入到建筑实践当中,孟建民团队投入大量经费研 究关于深圳市保障房标准化和系列化的课题,这个课题有别于其它的可能只是对保障房局部的一个研究,而是贯穿于整个设计与建造的全过程,注重设计与建造的衔接,以及延后的管理和维护的全过程。
深圳市保障房标准化和系列化研究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针对深圳市特有的经济和文化背景。
第二:保障房标准化与系列化设计作为建造全过程中的一环,注重与其他环节的关系。
第三:关注到设计与建造的衔接。
语重心长 为青年建筑师指明道路
从一个青年建筑师成长为现在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孟建民大师眼中的好建筑离不开原创性,他指出建筑包括创作与设计两个层面的问题,创作的功夫在专业之外,设计的功夫在专业之内。创作涉猎广泛,包括科学、艺术、历史、哲学等等,而设计是专业技能的积累。拿合肥渡江纪念馆来说,首先他是一个战争军事解放纪念建筑,整个纪念馆以叙事的方式,从领导人群雕为起点,胜利之师雕塑、解放广场、铁石铺成的金沙滩、胜利广场、90米高的五角星胜利塔依次展开,与开阔的巢湖水景十分协调,气势恢宏,能更好地体现纪念馆的主题,增强感染力。他的五角星、战舰造型创意是源于当时的历史背景,这是一个用最简洁的建筑语言进行创作的成功范例。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深入到建筑设计层面,包括材料的选用,结构,水电,消防等以及施工图设计和后续的执行力。
发布者:知识学院,火焰兔收录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https://huoyantu.com/7045.html
版权声明: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或提供具有法律效应且证据链完整的证明)发至本站的邮箱 huoyantu@qq.com
(收到核实后 24小时内绝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