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璐琦同志,男,汉族。1968年生于江西。1995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1992年起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常务副院长、中药研究所所长,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中药)合作中心主任,国务院中医学、中药学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中药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态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药杂志》副主编等。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常委。
人物履历
1985年7月-1989年7月 江西中医药学院获学士学位
1989年7月-1992年7月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1992年7月-1995年7月 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
1995年7月-1997年11月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生药室副主任
1997年11月-2000年7月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所长
2000年7月-2002年11月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代所长
2008月10月-2015年8月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
2002年11月-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
2015年8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
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任免信息
2018年1月24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任命黄璐琦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18年3月1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选举黄璐琦为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个人简介
主要从事中药资源学和分子生药学研究,先后负责国家级和部局级课题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在1995年,提出“分子生药学(Molecular Pharmacognosy)”这一新学科的设想,编著了专著《分子生药学》和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分子生药学》,迄今全国己有多所高校开设该课程。1999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70余名。在国内外一级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著作12部,专利2项。
先后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药学发展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青年科技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中医药十大杰出青年”、“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央国家机关十大杰出青年”、“北京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人物特写
黄璐琦1992年报考了北京医科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师从楼之岑院士、诚静容先生和乐崇熙研究员。现在为北京师范大学的聘请教授。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激励着他把栝楼属的研究扩大到世界范围。众所周知,栝楼属是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高的植物,如天花粉(有抗癌、抗艾滋病作用)即来源于此属。为了调查国内栝楼属的药用植物,他单身一人到 云南、 四川、 贵州、 广西等地的深山老林。还查阅了 英国、 美国、澳大利亚、 泰国、 马来西亚、 日本等标本室借来的标本,整理出世界范围的栝楼属植物名录,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新种植物,使这一领域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毕业论文被专家评价为“目前对世界性栝楼属最全面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创造性成果”,并因此获得北京医科大学特等奖学金。之后,他回到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经过十几年的苦心钻研,他终于继承和发扬了老师们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使得中国人在栝楼属方面的研究领先于国际水平,解决了被世界葫芦科专家C. Jeffrey称之为“东亚地区葫芦科中最难处理的分类学难题”。
在进行栝楼属方面的研究时,黄璐琦发现有很多问题用传统技术和方法已经无法很好地解决,而分子水平的研究则很可能为这门古老学科带来新的生机。1996年,他以《展望分子生物技术在生药学中的应用》为题将自己长期以来的思考发表在《中国中药杂志》上,文中首次提出了“分子生药学”的概念。这篇文章在生药学行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创建了国内第一个分子生药学实验室并通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验收。目前,他在分子生药学这个领域共培养硕士、博士50多名,营造出团结进取的气氛;在倡导和推动分子生药学建设的同时,他谨记“继承与发展”这一中药事业的永恒主题,在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前提下,把各个领域的知识引入到中医中药。
2002年,黄璐琦师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戴汝为院士,把复杂性科学的思维和理论引入到中医药的研究中。首次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复杂性研究中,立上中医药的课题,从新的角度探讨了脏腑关系、方证相关等中医药领域的重大问题。尤其,在应用复杂系统的“熵”理论研究“方证相关”,对推动复杂性科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成就及荣誉
2014年 “中药材生产立地条件与土壤微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1年,“道地药材形成机理研究及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名);2008年,“珍稀濒危常用中药资源五种保护模式的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名);2003年“栝楼属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其药材的分子鉴定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名);2009年“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名);2007年“三叶木通人工繁育研究”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名)。2012年6月,获得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 。
发布者:知识学院,火焰兔收录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https://huoyantu.com/6854.html
版权声明: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或提供具有法律效应且证据链完整的证明)发至本站的邮箱 huoyantu@qq.com
(收到核实后 24小时内绝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