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胜者为王”机制:能做&要做&可做


产品经理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需求,光是已经排期的需求就有一大溜,没有排期的更是一个个嗷嗷叫,人人都觉得自己提的需求最重要,希望产品经理必须立刻、马上把需求给办了。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与你分享。 但开….

产品的“胜者为王”机制:能做&要做&可做

产品的“胜者为王”机制:能做&要做&可做

但开发资源永远有限,程序猿们还总怼产品经理“你的需求能不能靠谱点?你说说哪个需求是有价值的?”

就这样,产品经理在被需求和开发的前后夹击中,愁煞自己,蓝瘦香菇成胖子、凸子、病瓜子。

那到底哪些需求该做?为什么是这几个需求从需求的汪洋大海中脱颖而出,成为需求的胜利者。这是产品经理要回答的重要问题,也就是“什么是该做的”。

有人说客户需要就做,有人说老板要的就做,还有人说“产品经理说什么没用,技术决定做不做”。

渔歌认为剔除公司内部组织阵型、团队因素外,任何产品,都要回归到客户价值(能做)&公司价值(要做)&技术可实现(可做)上。这三者任一条件不符合,产品都无法可持续发展。

所以,往往看上去需求很多,但实际上能胜出(符合三者交集)的并不多。如下图:

产品的“胜者为王”机制:能做&要做&可做

能做用户的痛永远是产品的根源,没有用户需求,就是YY,就是耍流氓。所以,用户价值足够清晰、有规模、有延展性,就能做。

要做符合公司战略、业务发展的需求,才会对公司产生价值。符合公司战略的事,也才能获得公司资源。再往下一层,至少要有部门价值,不然老板们为啥要给资源做?产品经理想做,但不在公司业务范围内,或者部门领导不想做,都会苦死产品经理。

可做技术是产品实现的保证。如果技术实现上天马行空、难度大、投入大,需求动起来也很困难。当然技术日新月异,技术成为障碍的情况越来越少。但现实中,往往大家都想要小投入大产出,所以技术也往往是一个卡点。

一、案例1

客户需求合理(能做),但公司价值需论证(是否要做)

背景:某国际贸易网站,全球各地的买家在网站上给国内的卖家下单。负责卖家业务的产品经理们正在调研卖家需求。

产品经理们对需求的讨论:

产品经理A:国内卖家要知道海外各国家的买家流量分布,比如美国买家占比多少,印度买家占比多少?因为卖家在每个国家的销售策略不一样,比如有的产品主要销售到美国,有的产品主销欧洲,不同区域对产品的要求也有差异,即使同一个产品,在美国、欧洲的产品名称、销售淡旺季、市场标准也不同。国内卖家知道这些海外买家的国家分布后,可以针对性营销。

产品经理B:从客户需求上看是合理的,也是我们能做的,可以更好的让卖家分区域、分时间精准营销。

产品经理A:是的,那我们做吧。

产品经理B:但我们的流量中,国内流量也有一些,国内卖家们看到后可能会反弹,会质疑我们做国际业务的,但国内流量不少,甚至可能会对公司整体品牌有影响,销售也可能反弹,因为影响销售业绩。

产品经理A:那怎么办?不是说产品源于用户需求吗?现在明摆着用户有需求,又不做?

产品经理B:我们先评估影响。产品需求的确来自客户,但并不是所有的客户需求都要做,一来看客户需求是否合理,二来看客户需求是否符合公司的发展方向,两者都符合才行。咱们两步走:

第1步:分析数据

1)看整体流量中,国内流量的准确占比、变化趋势?

2)看本地流量占比在所有卖家中的阶梯分布:本地流量占比5%、10%、20%、30%以上的卖家分别是多少?这批客户的规模、区域分布等,及对公司营收影响等?

3)把本地流量占比高的头部卖家用户名单明细拉来出来。

第2步:根据数据分析,评估业务影响

1)评估本地流量的整体分布和阶梯分布对公司业务的潜在影响,是否在能承受的范围内?比如在10%-20%以内是正常的。

2)分析头部用户的名单,确定是否有需要特别关注的名单?

3)给出建议方案。比如到底做还是不做?不做的话,如何应对客户?做的话,又怎么做,包括相关风险怎么处理?

4)和相关团队沟通确认业务影响评估和解决方案,如销售团队、市场团队、服务团队等。

结论:

如果只是客户的需求,不符合公司业务发展诉求,甚至和公司的业务发展相悖,或者会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失,便不能成为产品,至少不是长期有成长性的产品。

比如公司准备退出某个领域,而产品经理又执着于要做这个领域的产品,那将会很痛苦。

二、案例2

公司需要,但客户不需求

背景:金融公司对外输出资金代扣能力。

产品经理间的讨论:

产品经理A:公司希望合作业务的所有资金代扣都走公司的通道,至少同一笔业务的多次代扣都走我们的系统,而不是让商家或消费者自由选择哪几笔由我们代扣,哪几笔不由我们代扣,这样我们只是一个纯资金代扣通道,不是完整的业务和客户闭环。

产品经理B:从我们的单一业务来说,客户接了我们的通道,爱从我们这代扣几笔就扣几笔,我们只看总的支付笔数。但从公司整体战略大图来看,当然希望客户所有的资金流都走我们,甚至信息流都是完整的,这样我们和客户的粘性也能越来越强。

产品经理A:可是这样,我们的业务逻辑会更复杂,为了鼓励用户把几十次代扣都给我们,我们得设计相应的商业机制,但这样我们自己的系统也搞的很复杂,业务、技术压力大。更要命的是,现在客户急着只上一个代扣接口,根本不需要这么复杂,我们把事搞复杂了,客户和我们的对接成本也高,这不是客户要的。

产品经理B:怎么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满足公司的业务发展要求,这是我们要考虑的。不然我们从哪要资源?从长期来说,也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

产品经理A:我们再梳理下完整的业务场景,看怎么能让客户自愿跟我们捆绑的更深。

结论:有时候,公司要的(要做)和客户要的(能做)不完全重合,或者短期内不完全重合,但依然要从顶层商业设计上去优化,有节奏的坚持客户价值和公司价值的合一。

三、案例3

技术说做不到

产品经理:我们要全量SKU的实时交易数据。

技术:你又没事找事。全量的实时数据,你知道数据量多大?性能要求多高吗?做了,数据也刷不出来。

产品经理:你确定技术上没有解决方案?

技术: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或者没有高性价比的技术方案。请产品上先做取舍!不要啥需求都扔给技术。

结论:产品要考虑技术实现成本。技术无法实现或者实现成本大的,也的确需要从产品上做取舍。

四、最后

结论:只有符合客户价值,又符合公司业务价值,技术还能实现的才能成为产品。这3者中不符合任何一个条件,都无法成为产品,这就是胜者为王的法宝。渔歌把这3者概括为能做、要做、可做

同时,这三者是动态的比如疫情之前,用户对口罩没有那么多需求,但疫情降临后,口罩需求激增,工厂加班加点都干不完,原材料都采购不到。再比如中美摩擦之前,国内自研的芯片不被市场待见,因为国内和国际芯片竞争力有差距,但中美关系变化后,国内的芯片公司如久旱逢甘霖,迎来大的窗口机会,必须迎头赶上,“卡脖子”工程被放到了战略地位。同样,技术也在日新月异。

最后,产品的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此时不成,不代表未来不行。过去可行,也不代表现在可行。产品需要符合当下的能做、要做、可做,才有生存空间。如果能把未来的能做、要做、可做想清楚并布局,那就是YYDS。 好牛新坐标

发布者:梦醒时分,火焰兔收录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https://huoyantu.com/29352.html

版权声明:

  • 火焰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用户发布/投稿,故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 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火焰兔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 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或提供具有法律效应且证据链完整的证明)发至本站的邮箱 huoyantu@qq.com
    (收到核实后 24小时内绝对处理)
  • (0)
    梦醒时分的头像梦醒时分投稿
    上一篇 2021年11月29日 下午5:35
    下一篇 2021年11月29日 下午5:35

    你可能喜欢的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火焰兔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