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未来商业的竞争是场景营销之争
随着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无时无刻不在看手机,刷抖音/快手,浏览各种论坛/资讯软件,但很多产品营销人员却依旧无法找到自己的目标客户,并与之交流互动。
每个人都可以及时了解各种信息,但随之而来的信息碎片化却在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传统的营销方式已无法适应时代变化的节奏,消费者面对产品信息也失去了耐心。
企业应如何制定营销策略,如何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015年,滴滴专车推出“北上广深吸血加班楼大PK”微信活动。用户自主参加,投票选出全城吸血加班办公楼,滴滴专车会给排名前100办公楼的投票用户赠送5张面额分别为45元的滴滴专车券。
在滴滴专车看似简单的微信营销中,它用“我们都是加班狗,每天凌晨才能走”这首《加班之歌》引起用户情感上的共鸣,并且采用奖品的形式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参与,从而成功获取了用户数据。
从滴滴专车的营销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为受众构建特定的场景,可以实现精准营销。
场景营销就是企业根据消费者所处时间、地点、场合的不同,而采取不同措施,为其提供实时服务,以满足不同需求。
用户所使用的技术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而场景则负责整合这些技术,使其发挥应用的效力。
在传统时代,技术的发展程度满足不了企业营销的需求,因此,企业在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时,通常为了解消费需求、研发相应产品、物流配选三步。企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让消费者意识到自己有这个需求”以及“当他在渠道进行购买时能回忆起我们的产品及品牌”上,也就是如何吸引客户、住客户,留住客户。
央视第五道直播中超决赛前,可谓是广告的黄金时段,其中就有C罗的清扬洗发水广告。这款洗发水广告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其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到处都可见C罗代言的这款洗发水广告。
那么,受众的洗发水用完之后,是否会凭借着印象去购买清扬洗发水?或许清扬凭借着产品质量以及C罗的形象成功地在受众心里留下一丝印象,在同类产品大肆推出优惠促销活动时,消费者还能选择清扬的洗发水。
消费者从需求到购买、使用,期间经过了较长的时间,接受过大量的促销信息,甚至可能由于工作、学习等原因更换居住地点,所有这些不确定的因素都会对产品的营销形成考验。更为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意花费时间去研究一款洗发水。
在用户没有产生需求的情况下,企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做出的营销方案只能是白辛苦一场。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而催生出的场营销,将改变这一现状,伴随着技术的发展,或许人们的头发会带有传感装置,将自动记录消费者的发质况,同时预测头发的生长状况,并根据生成的数据,向消费者推荐相应的洗发水牌。而消费者只需与发梳推荐的洗发水品牌交流互动,点击购买,就可以在洗发水用完之前收到新的洗发水。
在上述过程中,消费者不需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洗发水品牌,也不需时时关注家里的洗发水是否用完,一把智能化的发梳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对于企业来说,它的营销创意、资金投入也不会再浪费。
(1)商业未来将由场景决雌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朝着两个方向进化:在物质生活方面趋懒惰化,而在精神生活方面则越来越勤奋。基于人类的进化方向,社会进入一个“我们不用很累很麻烦就可以过得很舒服”的时代,而场景营销则是这一现象的催化剂。
消费者不需要考虑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营销人员借助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等新兴技术就可以获取消费者的消费记录,根据分析得出的数据向目标客户有计划地推送产品信息,引导购买,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
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企业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消费者的有关倍息,如消费者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跟哪些人接触过,浏览过什么样的商品,甚至消费者在某一时间段内的情绪和感受,企业都可以精确地获取。
科技的进步,为消费者提供了众多便利,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困着所有人人们的隐私将会暴露在迅速发展的技术下。不过为了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大多数人还是会向企业提供自己的信息。
《生活大爆炸》中的Sheldon曾担心随着科技的进步,有一天以ATM为代表的智能机器将不受人类的控制,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更倾向于使用ATM机而非到银行办理业务。
技术进步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企业在利用科技获取消费息的同时,需要得到消费者的信任。只有得到消费者的信任,他们才会将自已的信息主动提供给企业,并且接受企业所推荐的产品。
未来,场景营销将是市场争的主流。消费者不需向有家反自己的需求,就可以体验到个性化的服务。
02、场景争夺:主战场从入口转向场景
传统互联网争夺的关键点一直聚于流量和入口,面到了移动互联时代,这一争夺点转移到了场景。
如今,页面测览量的煌时代已经过去,立足于场景触发的场景时代悄然而至。企业应当及时调整思维和立场,拥抱场景,不然很快就会与时代节。现在,很多全业都处于从PC经济到移动互联网经济的转型中,在流量经济逐失效的过渡期,不少业面临着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以场景为中心的商业体系正在构建,那么,在这一构建过程中究竟该遵循怎样的规则呢?
(1) 流量模式失灵的原因是什么?
传统的互联模式是以流量为核心构建的模式,到了移动互联时代,这一模式似乎运转不灵了。PC互联时代下,PV日进百万无法支撑一个团队。这是受人诟病的;而移动互联时代,基于广告面积来计算价格的准则。流量当然无法占据优势。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百度对移动互联的战略偏向于重视总量面忽视优质数量。比如如果超级APP不够,其余的就由低一级的APP来补足。这样的战略直接导致了百度始终无法在BAT里超越其他两家占据优势,原因在于这些低一层的APP在超级APP面前完全发挥不出自己的作用,在用户面前的曝光率不够,很容易被用户忘至脑后,成为不被打开的“僵尸应用”。
实际上,流量模式僵化老去的重要原因之一还在于其应用方式的简单粗暴。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横幅广告作为一个出现率极高而且碎片化程度极强的广告形式特别容易受到用户的排斥,它出现在主程序界面上简直就是要催促用户快点关掉这个界面。
如今社会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除手机、电脑之外,智能终端甚至已经应用到家用电器上,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流量模式还能保持价值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2) 主战场从入口转向场景
如果说百度已经从冰冷的神坛上走下来,那么阿里巴巴和腾讯就要“亲民”许多。他们狠下功夫了解用户的心思,顺应用户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构建场景,给了用户一个使用自己APP的理由。
以打车软件为例,阿里巴巴和腾讯分别推出了快的和滴滴,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为用户构建了一个打车支付的场景,双方之间的争其实就是阿里巴巴和腾讯之间场景的竞争。从场景支付构建的过程我们可以得知,场景的构建需要找准用户的需求痛点,或者说弱点,切中这个点进行构建最容易激起用户的使用欲望,当然,购买欲望也随之而来。
实际案例证明,目前能够在互联网领域站稳脚跟的,无一不是能把场景运用得炉火纯青的。陌陌能在微信运用普及率如此之高的今天杀出一条路,闯出自己的市场,关键在于它构建了一个与微信有很大区别的同陌生人社交的场景。小米致力于建造一个独立的智能硬件王国,同时也注重用户与手机之间交流场景的构建。从腾讯所打造的游戏中,我们不难发现社交场景的影响和关联。而阿里巴巴始终保持对自己支付场景的维护。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移动互联时代,企业主战场已经从入口转向场景。
发布者:梦醒时分,火焰兔收录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https://huoyantu.com/29151.html
版权声明: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或提供具有法律效应且证据链完整的证明)发至本站的邮箱 huoyantu@qq.com
(收到核实后 24小时内绝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