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渠道端口的革新,都会重复上演一些商业现象,商业规律在直播电商再次重演。
早年的线下商超渠道、后来的专卖渠道、电商渠道和这两年爆发的直播电商渠道,都重复上演相同的商业现象。
企业寄希望于渠道爆发-被渠道拖住-希望跳出渠道或是掌控渠道-企业和渠道共存。
企业在应对渠道初期的变化时,大多采取的是跟随策略,摸不清楚渠道形态的变化会带来什么结果,也看不清楚新渠道的商业效益。
于是就会形成几个现象:
1、举全公司资源投入新渠道,结果增长有限,投入产出比很低,企业因为资源投入失误,陷入战略性的经营失误阶段。最后被渠道拖住,企业资源长期陷在了渠道上,利润率很低,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始终没有建立核心竞争力。
2、企业想自己掌控新渠道,比如自建专卖店,自建直销渠道,自建直播电商,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投入,发现自身没有渠道经营能力,长期亏损。
对于这两年的直播渠道,亦是如此:一部分企业押注直播带货,期望通过直播一夜爆红;一部分企业长期依赖直播电商渠道,直播一断,销量也跟着断,导致企业始终没有建立良性的生意循环。
部分电商品牌,或是希望借助直播快速爆发的品牌,反而困在了直播渠道。
我们看两个案例:
美妆电商企业-逸仙电商,企业核心想做平台,通过打造平台后,高效的孵化美妆品牌。成长初期依靠kol+电商平台营销,目前企业仍然高度依赖单一形式渠道,营销推广费用率超过60%,远高于同行业企业(上海家化、欧莱雅等),并且从今年数据来看,费用率并没有下降。企业严重依赖小红书、直播等渠道。
零食电商企业-三只松鼠。从三只松鼠的营收和利润来看,企业高度依赖电商渠道,导致电商推广费用居高不下,三只松鼠核心营收来自电商,电商的渠道销售推广费用率高于卫龙、洽洽等传统休闲食品的销售费用。
从资本市场来看,逸仙电商和三只松鼠市值下滑非常大。营收增长的速度并没有加强企业的良性经营循环,并没有加固企业的竞争壁垒。
而本次直播电商来到了风口上,渠道变革的商业现象再次上演,那些把渠道当作爆发捷径的企业,反被渠道拖累。
桃知了解到:一些新型日化企业,新型日用品企业,新型休闲食品企业,通过直播渠道快速走货,但每次销售都是亏损,而后的退货率和复购率也很低。
而那些成功穿越渠道变革的企业,一再证明,谨慎思考渠道策略,用好渠道而不是依赖渠道。
新企业为何容易踩坑新渠道?
核心原因是企业对渠道认知薄弱,最根本仍然是企业不清楚自己经营的重心。
对渠道认知薄弱核心体现在:
1、被新型渠道的表面现象蒙蔽。
这两年直播电商太火了,火到所有企业都想依靠直播来提升销量,提升品牌竞争力。
但事实是最受益永远是直播渠道本身,企业是直播的过客。
企业看着直播很火,听闻行业内企业或是跨行业其他企业依靠直播销售快速提升。因为自身经营遭遇增长天花板,寄希望于新渠道,于是下重资源投入,但并没有取得预期的利润。
企业因为资源投入失误,要么撤出,要么维持现状,撤出损失更大,于是长期依赖新渠道,导致企业仍然无法摆脱经营困局,品牌竞争力上不去,利润上不去,变成了厂家供货企业。
2、自身经营渠道单一
第二个原因是则是企业自身业务上,经营渠道太单一。上文我们列举了电商企业,渠道开拓单一,营收来源太单一。
这些品类的头部品牌尚且如此,预测中尾部品牌利润率也低。
自身依赖单一渠道,必然受单一渠道牵制。渠道话语权太强,无法通过经营降低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导致企业渠道端竞争力仍然提不上去。
3、企业成长时间太短,销售来源于新营销
从目前现状来看,传统企业仍然是按着自己节奏稳步发展。新锐企业踩坑概率更大。
核心原因就是一些“新消费”企业经营周期太短,自身没有经历过渠道变革,反而是依靠上一轮渠道红利成长起来,销售本身依赖于营销推广,导致对多渠道没有判断力。
没有判断力,自然要交学费,需要付出代价踩坑。
4、企业自身没有渠道经营能力
这是很多企业在渠道上犯的第二个大错误。并且这个现象仍然在不断的上演。
早年商超渠道是消费品的绝对流通路径,很多企业认为商超费用太高,于是要自建直销渠道,直接和消费者对接,砍掉中间商。
自身建立专卖店或是搭建直销团队销售产品,结果是专卖店开不起来,直销遇到增量瓶颈。目前很多企业自建直播团队,但仍然销不动,没流量,回报率太低,看不到转折点。
以上4个原因,让企业付出了资金、人力、和时间成本,取得的效果不理想,企业在应对渠道变化时显得很无力。该怎么办?
如何解决?
首先企业应该策略性的评估自身的渠道布局。
对于消费品企业,一般渠道分为传统商超经销、电商、批发、直销和B端采购等等,而对于新起的直播,企业要根据自身评估,把直播纳入渠道体系,给予怎样的资源,希望取得什么样的销售效果?通过对自身企业的资源和实力来调整渠道策略。
企业对直播电商可以尝试思考以下配置策略:
1、主力渠道
即把直播作为销售主渠道。目前看来极少企业选择作为主力渠道,部分小经销商依靠直播流通和售卖产品,和2010年前后的电商发展期极其相似。
小店家批发产品,再通过直播卖出去,算是直播电商的小经销商。
大型企业自身有丰富的渠道结构,并且渠道效率和利润率都可观,难以将直播作为主力渠道。
同时目前市场上还没有涌现出纯直播渠道下,营收和利润表现良好的企业。
所以将直播当作主渠道,还值得观察、试探、调整。我们不建议中小企业选择此策略。
2、补充渠道
把直播电商纳入企业销售渠道的分支渠道,头部企业和品牌影响力强的企业可以通过自播+第三方的形式,丰富自己的渠道路径。
把直播纳入除开平台电商的第二电商渠道。品牌依靠自身影响力,能吸引粉丝和流量,自播能打通;同时借助第三方大流量主播走货,丰富全渠道竞争力。
目前,这种形式是品牌选择的主要形式。
但这里面仍然值得细致分析,即企业是否只做第三方或自播?选择第三方该如何配置资源,头部、中部、尾部的组合配置?直播的频次?如何优化投资回报率?通过长期的直播经营,怎样实现盈利?怎样优化直播利润率?
对于自播,企业能否支撑自播团队?小企业的流量从哪里来?如何优化推广费用?如何转化沉淀品牌粉丝?预测多长时间能正向盈利?这些问题决定了企业能否做好直播渠道的关键,企业必须认真研究。
企业在进入直播渠道前,未思考以上问题,一定会踩坑。
3、品牌的营销行为
把直播作为企业对外营销的一个动作,不计销售回报,纯作为营销行为。比如传统企业的年轻化动作,大企业的对外营销展示等等。
传统国企或是有绝对竞争优势的企业,可以选择此策略,把直播当作对外展示的一个营销动作
4、不进入直播渠道
第四个选择是等市场上跑出较好的案例,企业再择机进入。当然此时错过红利时期,但也避免了自身试错的风险。至少短期来看,大多数行业并不会被直播瓜分太多。所以,等待和观察也是一种策略。
以上,就是我们关于直播渠道的核心观点。
企业一定要明白的是: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直播都不是爆发捷径,而是要作为长期经营的通路路径。
制定直播渠道的经营策略,慢慢实现盈利转化,把直播当渠道来长期经营。
而不是跟风的热潮,慢慢细化,相信一定可以建立有利可图的直播渠道竞争力。
发布者:梦醒时分,火焰兔收录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https://huoyantu.com/28285.html
版权声明: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或提供具有法律效应且证据链完整的证明)发至本站的邮箱 huoyantu@qq.com
(收到核实后 24小时内绝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