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冰是一种非常常见和常用的东西,它的制作也非常简单。可以说,只要有冰箱,晶莹剔透的冰就可以随意制作。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只有冰凉的冰块才能解决我们心中的烦恼。很多人可能都想过没有冰的古代夏天是怎么来的。当然,古代有冰,虽然不像现在这么高科技的方法制作,但古人的智慧也不可小觑。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开始制冰,并且设有专门的冷藏冰室。冰可以从冬天储存到夏天。他们还有一种特殊的制冰方法,后来被称为“夏造冰”。那么古代的“夏造冰”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顾名思义,“夏造冰”就是夏天制冰。其实“夏造冰”的真正的意思是一种用热水制冰的技术。这个时候,有人会问,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我们都得在冰箱里放冷水制冰。在古代用热水制冰,这难道不是违背常理吗。
的确,用热水制冰到现在都是一个大难题,因为我们不了解古代的制作的具体方法、温度、气压和环境,对用热水制冰的要求各方面都必须非常严格。很多科学家都为此做过很多次实验,但是结果总是不理想。
翻看古籍,可以发现很多地方都记载了“夏造冰”的制作方法。比如最早的“夏造冰”的记载是西汉淮南子写的《淮南万毕术》,是淮南王刘安为首所编写的。书上说:“取沸汤置瓮中,密以新缣,沈(井)中三日成冰。”
我国科学技术大学李志超教授分析了古代的“夏造冰”后分析到:“其中气体有一个绝热膨胀和冷却的过程,也可以说焦耳-汤姆逊效应在起作用。”通俗的解释是,在小口大肚的瓶子里,然后把里面的水煮沸,直到里面的水蒸气把瓶子里的大部分空气都排出去。当瓶中的水迅速沸腾蒸发后,立即用细丝织物塞住嘴,立即沉入深井。瓶子里的温度急剧下降,会导致水蒸气凝结。另外,瓶子内部的气压突然下降,可以说是类似于真空状态,然后继续放,直到瓶子的温度和外界的温度差不多,这样基本上就能产生一定量的冰。
主要原理是低压下的热水快速蒸发后会快速吸热制冷,但条件是各方面都要控制好,只要控制得当,用热水制冰还是有可能的。虽然这种“夏造冰”的方法繁琐费时费力,而且产出的冰也不是很多,但在封建社会的统治力量下,人力资源的增加会导致冰产量的积累,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于“夏造冰”还有很多争议,李志超先生的解释几乎和中国古籍《淮南万毕术》中描述的一模一样。当时著名的物理学家洪震草寰先生经过多次实验,最终得出结论:“夏造冰”离不开高科技的帮助,因为这里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气压每降低一点,水的冰点只会升高0.008。所以这么说来,洪震寰先生说的确实很有道理。
之后,在李志超教授的指导下,一位叫做赵虹君的研究所做起了这个“制冰实验”。他用一个装有少量水的球形玻璃瓶,水烧开后用带温度计的橡皮塞密封。软管上还有一个夹子,可以调节松紧度。经过多次实验,证明用沸水密封冷却后可获得低温水。
后来,李志超还解释说,这个实验要产生少量的冰,必须掌握得非常准确。赵虹君的实验值得注意的是,实验室的温度为7.5摄氏度,这意味着压入瓶中的空气也是7.5摄氏度。要知道古代夏天的地温至少在25摄氏度左右,也就是说压入瓶中的温度也要是25摄氏度左右。那么问题来了。这么高温的水能从3、4摄氏度的井水中吸收热量吗?显然这是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所以这个实验的成功率可以说是非常小的。
这个实验是由许多科学家做的,但最终没有达成共识。古人在什么样的紧张环境下,投入了多少人力资源,才能产生大量的“夏造冰”。可以说这个实验难度很大,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古代人“夏天制冰”的可行性已经通过实验得到了证实,但是这个实验并没有完全成功,古代人的“夏造冰”实验在物理学领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毕竟谁也想不到,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直困扰物理学家的问题的答案早在落后的古代就已经出现了,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智慧。
发布者:知识百科,火焰兔收录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https://huoyantu.com/211301.html
版权声明: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或提供具有法律效应且证据链完整的证明)发至本站的邮箱 huoyantu@qq.com
(收到核实后 24小时内绝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