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明朝和清朝的一些事情,有的时候还真的挺复杂的,如果要仔细的说,那还是挺难一下就说完的,要说不知道的多少天了,所以我们今天不说这个,我们说和明朝还有清朝相关的书籍的一些问题,话说有读者独到了《明朝那些事儿》,又有人读到了《明实录》,读完《明朝那些事儿》就开始讨厌明朝,但是读完《明实录》之后又开始讨厌明朝,这就很有意思了,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继续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我的回答是:因为人是矛盾的,是感性和理性的集合体。读《明朝那些事儿》,我们感性一时间占了上风,所以读完后第一反应便是爱明朝、恨清朝。但是,激情过后,理性回归,当我们再认真读完《明实录》,便会明白,明朝并不像当年明月讲的那么好,他有很多很多问题。和清朝相比,它许多方面差得远。
感性让我们的莫名其妙恨上了清朝
《明朝那些事儿》,语言幽默风趣,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对许多我们在历史书中看起来很抽象的人和事,当年明月用现代人习惯的说话语气,同时加进去个人的感情和思考,完美的做了诠释,从而让人想看、觉得好看、看了还想看。
通常来讲,当我们读一本书的时候,如果感觉它写的很好,很切合我们的实际,读起来很舒服,我们就会不知不觉认同书中的许多观点。我们在读《明朝那些事儿》时,就是这样。书读完了,作者刻画的那些美好的形象、作者的观点也扎根在我们的脑海中了。
所以我们会忍不住想,这么强大的、精彩纷呈的明朝,如果能够再延续1000年至1万年,那该多好啊!可结果呢?是看起来很野蛮、很落后的清朝,推翻了明朝。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清朝摧毁的不是明朝,而是我们心中美好的梦。所以我们恨他,就在所难免了。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你暗恋上同班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子,每天光看着她都非常开心,希望永远能够保持这种美好的感觉。然而有一天,另外一个男生和她牵手了,你的梦,碎了一地……
在这个例子中,你就是喜欢《明朝那些事儿》的读者。你暗恋的女孩子,就是明朝。而那个男生,就是清朝。
理性让我们开始反思,明朝是否真的有那么好?!
首先这里要讲清楚一个观点。《明实录》和《明史》不是一回事。
《明史》是清朝官员修订的,为了拔高清朝,有时候会刻意的贬低明朝,所以有些表述是很不客观的。另外,编写《明史》的时候,距离有些事情发生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要难免会有些资料不可靠,表述不够精确。
《明实录》在这方面则做的比较好。首先,它是由明朝历代史官编纂的。其次,内容除了明成祖朱棣继位之后,刻意删改了一部分外,其余内容可靠性非常高。再者,因为记载的时间与事情发生的时间离得很近,有时候甚至就是同一天,所以资料准确性很高。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明实录》就相当于每天日记,皇帝什么时间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晚上和谁睡的觉,都要一五一十、原原本本的记下来。
正是因为太真实了,所以我们从中会看到,明朝的人和事,并不像当年明月写的那么好,而是问题多多,甚至有些事情特别残忍。看的时间越长,了解的东西越多,我们就越来越接近一个真实的明朝,开始把目光聚焦到他的不足上。
比如,皇帝不敬业,几十年不上朝啊。比如,太监专横,太监误国,等等。而这些毛病,清朝都没有,或者很少。两相对比,我们就越来越喜欢清朝。
明清两朝各有特点,不应厚此薄彼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一个很著名的观点,叫做:评价历史中的人和事,要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从他的个人的阶级以及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出发。
根据这个原则,我们来评价一下明朝和清朝。
首先,明朝确实有很多问题,比如说皇帝不上朝、太监干政、内斗不止等。但明朝也不全是问题,他也有很多优点。比如,它有一套成熟而完善的政权运作机制,可以确保皇帝几十年不上朝,朝廷仍然能够有效运转。
其次,清朝有很多优点,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鉴了明朝的优点,总结了明朝的教训后才能做的这么好的。同时,它也有很多缺点,比如,大兴文字狱、闭关锁国等。
总结语:
习大大曾经讲过一段话,叫做:不能以改革开放之后的成绩来否定改革开放之前的那段历史,也不能以改革开放之前的历史,来否定改革开放之后的成绩。
我觉得,也可以借用这个观点,来评价明朝和清朝的功过得失。
发布者:知识百科,火焰兔收录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https://huoyantu.com/199789.html
版权声明: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或提供具有法律效应且证据链完整的证明)发至本站的邮箱 huoyantu@qq.com
(收到核实后 24小时内绝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