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网站日前刊发的《2022年5月份外贸形势分析与展望》指出,今年下半年的就业压力可能仍比较大,人民收入可能面临进一步下降风险,国内消费性需求大规模增长的可能性不高。
这篇分析文章称,从5月份数据来看,进口环比增长趋势处于低位,明显低于出口的恢复速度,反映生产驱动和消费驱动的进口需求均面临较大障碍。
一方面,受当前疫情影响,当前我国加工贸易受到较大影响,企业中间品进口仍处于低位,但是如果6月份后疫情完全好转,则进口增速有望逐步上升。随着疫情缓解,三季度进口有望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由4月份的47.4上升到5月份49.6,反映企业的生产活动开始好转。而且,进口指数由4月份的42.9上升到5月份的45.1,6月份可能继续上升。
另一方面,疫情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可能维持一段时间,失业率可能在下半年仍处于高位,人民收入上升的难度较大,这都将使得国内消费性需求下降,对进口形成较大压力。随着人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们对进口食品、服装、首饰、烟酒、电子产品等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但是,面对疫情造成的不确定性以及对未来收入下降的担忧,可能强化消费者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个人消费可能更加谨慎,从而使得消费品进口受到负面影响。而且,今年下半年的就业压力可能仍比较大,人民收入可能面临进一步下降风险,国内消费性需求大规模增长的可能性不高。
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及两年复合增速(%)
另外,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网站发布的《2022年5月消费状况分析与展望》认为,本次疫情对消费的影响程度及疫情后消费的恢复进度都已经接近2020年2月疫情初期,疫后恢复进度甚至稍弱于2020年2月。当时,国内各省份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疫情影响,疫情波及范围几乎遍布全国,且当时防控体系建设还很不完善,核酸检测、疫苗等都尚未普及,社会和政府对于疫情的恐慌程度相对较高。因此,当时不少省份不得不直接对经济完全按下“暂停”键以应对疫情,但即使如此,当时的消费降幅也在次月快速收窄4.7个百分点,报复性线下消费现象时有出现。相比之下,在防疫体系逐步完善、措施日益精准、疫苗接种且疫情基本集中在一个地区的情况下,本次疫情后,消费降幅仍仅收窄4.4个百分点,就短期冲击后的回弹形势而言,可能尚不如2020年2月。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仍可能归结于居民消费能力未完全恢复,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不足。”文章分析道, 2022年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较4月份的6.1%有所下降,其中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达到6.6%,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达到6.9%,仍远超2020年疫情初期水平。从新增就业人数指标看,2022年5月份,我国实际新增就业仅123万,基本与3、4月份持平,同样低于2021年同期水平。
16-24岁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
具体来说,5月份的就业数据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疫情推升大城市调查失业率。5月份,得益于疫情好转,消费复苏,我国总体失业率已经开始下降,但31个大城市失业率却不降反增,与总体水平的距离越来越大。原因归结于两点,第一、疫情对大城市企业的影响更强。一般来说,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更多,就业前景更广阔,“去大城市找工作”也是大多数初次就业群体的优选。因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大城市失业率都低于总体失业率。然而疫情之后,形势发生反转,大城市失业率屡屡高于总体失业率,侧面反映同样涌入大城市的初创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受挫严重,就业带动力量下降。
第二、本次疫情主要集中于上海、北京等地。事实上,更加直接的原因是上海作为经济重镇在疫情中受到影响,就业吸纳能力下降。待上海、北京等地疫情好转后,大城市失业率可能很快回落至3月份之前水平。二是毕业季带来青年失业率继续上涨。5月份青年人群失业率较上个月继续提高,达到18.4%,这也是2018年以来青年人群失业率的又一顶峰。前瞻来看,2022年毕业生人数达到历史高峰,企业招聘需求却因为疫情冲击缩小,供需差距持续扩大。到7、8月份毕业生正式离校,季节性失业还会上升,失业率还可能达到新高。就业结构的持续失衡必定拖累居民收入,进而降低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提高预防性储蓄动机。
发布者:我爱自学网呀,火焰兔收录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https://huoyantu.com/198844.html
版权声明: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或提供具有法律效应且证据链完整的证明)发至本站的邮箱 huoyantu@qq.com
(收到核实后 24小时内绝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