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看的出来刘备十分信任诸葛亮的能力。但是刘备对于这样一位毫无经验的山间书生,他的信任感究竟从何而来呢?这可不是单单有人向刘备推荐就能做到的。当时刘备非常需要人才来辅佐自己,但他自己又不是什么名门望族出身,想要吸引人才必须靠真心打动他们。所以刘备大费周章请诸葛亮对于他来说是完全不亏的,如果诸葛亮真是一位治世之能臣,那刘备不就赚大了么。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回。按照小说的时间顺序,这个故事发生在诸葛亮火烧博望坡之后。故事的主人公分别为刘备和诸葛亮。原文如下:
却说玄德问孔明求拒曹兵之计。孔明曰:“新野小县,不可久居,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玄德曰:“公言甚善;但备受景升之恩,安忍图之!”孔明曰:“今若不取,后悔何及!”玄德曰:“吾宁死,不忍作负义之事。”孔明曰:“且再作商议。”
按照小说的故事进程,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不久,曹操就派夏侯惇、李典、于禁等人率兵进攻新野。关羽、张飞对诸葛亮的能力心存疑惑,张飞甚至出言讽刺。不过,在诸葛亮的巧妙安排下,刘备大军火烧博望坡,取得诸葛亮出山后的第一场胜利,关羽、张飞二人对诸葛亮佩服不已。此战结束后,诸葛亮认为曹操必将亲率大军前来进攻,向刘备献上一计,提出趁着刘表病重夺取荆州。也就是在这番交谈之中,诸葛亮说出了“安身之地”这句成语。
安身之地这句成语的大意是存身的地方,多用意形容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这句成语大家都耳熟能详,或许会认为该成语很早就已经出现,其实它的最早出处就是《三国演义》。
小说中的这个故事与真实的历史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刘备火烧博望坡在历史上是存在的,不过时间确实在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而诸葛亮出山则是在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这也就意味着这个故事真假参半。火烧博望坡是真,诸葛亮参战是假。
那么,诸葛亮建议刘备夺取荆州是真是假呢?同样也是个真假参半的事情。《三国志·先主传》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由此可见看出,诸葛亮的确向刘备提出过夺取荆州的建议,不过时间却是在刘表病逝之后,而非病重期间。
刘备为何会拒绝诸葛亮的建议,这一点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经提过,刘备并非不忍心夺取荆州,而是力不能及。且不说以刘备的兵力能否拿下荆州的州治襄阳,就算是占据了襄阳,也将马上面临曹军的强大的攻势。以双方的力量对比及襄阳的地形来看,刘备全军覆没的可能性很大,所谓的“安身之地”其实是一块死地。由此可以看出,刚刚出山的诸葛亮还是经验不足,远远比不上久经沙场的刘备。
发布者:知识百科,火焰兔收录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https://huoyantu.com/198416.html
版权声明: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或提供具有法律效应且证据链完整的证明)发至本站的邮箱 huoyantu@qq.com
(收到核实后 24小时内绝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