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河北唐山一饭馆发生打人事件冲上热搜,引发众怒。据目击者称,凌晨他路过一家饭馆时发现几名男性正在对一名躺在地上的女子进行殴打。警方表示,已出过警。媒体从当地医院了解到,目前受伤女子仍在医院接受治疗。
目前,网上流出了现场监控拍下的视频,行为性质的确恶劣。从犯罪心理学角度来看,有这几个点值得关注,也是打人者行为心理上的一些显著特点。
1. 酒精促进。目前不清楚是否是喝了酒,看周围环境,应该是喝了,那本来这些人清醒的时候已经很恶劣了,喝了酒,自控就下降了,更加容易出现一些非正常行为,行为的程度控制也会随着酒精下降,更加严重。
2. 暴力控制。就现场的反应来看,就好像我们前面说的,不喝酒,暴力控制可能也有问题,这些人里面,最先动手的那个人,暴力控制能力也可能就是最弱的,在被刺激的情况下,就容易首先考虑使用暴力去解决问题,慢慢的形成一种固化的行为模式,所以一遇刺激,立刻就激化出来了。
3. 身份促进。我个人觉得,这几个人吧,应该存在某种自以为的社会身份,比如会有“我这样身份的人,怎么会如此如此”的想法,这平常可能影响没那么大,但受到挫折(比如当众搭讪被拒绝)的时候,身份会激化当时的负面感受,前后落差巨大情况下,就会产生打击报复的动机,所以又促进了一下。
4. 纯性别群体促进。这个不用仔细看都知道,打人的都是男性,这就有几个问题,首先要看的是出现了那种群体低能的状态,就是一个群体,大家好像没啥脑子,行为都很失格。还需要注意的就是性别了,纯性别群体,会形成明显的性别比较,比较会带来更严重的自尊伤害,为了挽回就需要重手段。
5. 自尊竞争。这个案子里明显存在自尊竞争,暴力实施者首先上去抱着一种自尊目的诉求,然后被拒绝了,然后他就需要以更重的手段找回自尊,结果遇到了同样的反抗,然后就需要更加重的手段,这就形成了一种竞争,手段不断升级,最终形成暴力状态,当然可能整个思考和反应状态非常快,所以看起来就像突然发生。
6. 旁观者效应。为什么没人帮忙呢,因为暴力行为看上去是失控且群体性的,所以可能有些人是颤栗的,就是懵的,其他人呢,可能就是很本能的趋利避害,再者大家都不动,这样的情况,责任会分摊,大家都觉得肯定有人动,我不动也行。
最后,希望这些打人者得到法律的惩处!
发布者:我爱自学网呀,火焰兔收录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https://huoyantu.com/172086.html
版权声明: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或提供具有法律效应且证据链完整的证明)发至本站的邮箱 huoyantu@qq.com
(收到核实后 24小时内绝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