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鸣,满族,生于1976年。中国京剧院二团演员。出身梨园世家,其父李卜春任职于北京京剧院;自幼随祖父李万春学艺,为李门第四代传人。3岁习艺,6岁即与祖父同台演出《闹天宫》,饰”哪咤”一角;7岁又与祖父同台演出《闹天宫》,饰演”马童”,均受到观众好评。10岁于北京市少年宫京昆艺术团学习武生和老生;11岁以《甘露寺》”乔玄”一角,荣获「1987年全国业余京剧电视大奖赛」老生组二等奖。
1998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附中表演系,专工武生、老生。师从米福生、李正平、白秉钧等老师;学习并演出剧目《战马超》《林冲夜奔》《小商河》《挑滑车》《闹天宫》《狮子楼》《坐宫》《文昭关》《打渔杀家》《十八罗汉斗悟空》《三岔口》等。1990年以《三岔口》《闹天宫》等剧出访美、加、日、前苏联与新加坡等地,以文化交流增进国际友谊。1994年以《西游记》中”孙悟空”一角出访日本,受到当地媒体及观众热烈回响。1995年分配到中国京剧院工作至今;擅演剧目《火烧裴元庆》《闹天宫》《武松打店》《小商河》《三岔口》《野猪林》,并多次随团赴港台等地参加艺术节。1996年赴香港演出《火烧裴元庆》。1999年赴台湾演出《武松打店》《火烧裴元庆》。同年赴法国演出《三岔口》《闹天宫》,荣获巴黎市政府颁发的优秀表演奖。2OOO年以《火烧裴元庆》《小商河》《闹天宫》分别赴港台等地演出。2OO1年9月参加中日合排的京剧《西游记》,以”孙悟空”一角,在日本各地巡演,受到当地观众热烈欢迎。同年,荣获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哈药六杯」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表演奖。2002年参加中俄青年交流团,在俄罗斯各地进行友好访问及联欢演出,为中俄两国人民搭起了友谊的桥梁。
除了京剧的表演外,亦涉略其它领域的演出;九六年电影《迷梦初醒》,97年主演电影《大闹天宫》;电视作品有《魂系梨园》《镜花园传奇》《杜心武》等。
李阳鸣 – 武生风骨
蓦然回首
在众多李派传人中,李万春先生之嫡孙李阳鸣演出的《两将军》格外引人瞩目。《两将军》所叙述的是《三国演义》中张飞与马超的一场遮天蔽日的鏖战。1923年,当时年仅12岁的李万春先生演出《战马超》,一举成名,获得童伶奇才誉称,八十二年后的2005年底,三十而立的李阳鸣再次登台演绎这个当年被爷爷演绎得几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勇将形象,战袍胜雪,银枪如电,正是一个骁勇善战、英气夺人的年轻将军,使人不免产生时光倒退的错觉。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的诗句再贴切不过了。
消得憔悴
中国京剧院的演员们正在为庆祝八一建军节而紧张排练。这是一场气氛热烈活泼,武打动作精彩繁多的猴戏,担纲主演美猴王的正是李阳鸣。
一遍接一遍的走台排练之后,演员们都已汗流浃背。我进团十年几乎没有周末。李阳鸣说。有的人一夜之间成为明星,更多的人终生默默无闻。三十而立的李阳鸣,3岁开始跟随爷爷李万春先生学艺,6岁登台演出,8年戏校,摸爬滚打,辗转腾挪,跌打损伤,一路走来,铺满鲜花奖杯、掌声赞誉的同时,满身是伤。这样对面坐着,可以眼见的:眉心处缝过七针留下一寸长的伤,左臂骨折用6颗螺丝钉固定钢板留下一尺长的伤,左眼角留下3针的伤。武生行当没有不受伤的。李阳鸣说。可怜负弩充前阵,历尽风霜万苦辛。--《春闺梦》中的唱词未免言重了,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这里太诗意,也太轻易,太苍白了。
振兴京剧的口号提出了二十年,京剧也似乎有了复苏的迹象,而人们接受京剧,大多流连于缠绵委婉的唱词,行云流水的唱腔,花叶荼的衣衫,旖旎飘逸的水袖。俏丽的花旦,婉约的青衣,远比武生吸引人们的目光。许多人都认为武生的功夫是“花架子”,其实那是从小摔打苦练出来的真功夫。中国武术中的功夫是需要时间的,“面壁十年图破壁”,功夫是需要“工夫”来打磨的。然而,京剧武生的功夫又何止武术。“京剧武生行当是一门深厚的学问,”说到武生,李阳鸣珍爱而自豪,“武生综合了武术、舞蹈、音乐、历史……很多方面的知识。”我当然赞同他的说法,而在他所言的硬件学科之外,还有一些更加精神化的因素:演员自身的素质。我想,这里的素质除却文化素质之外,更涵盖了品德。所谓“德才兼备”,所谓“厚德载物”,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艺术形式总是强调“德”字的,无论书法、绘画、音乐、武术……这个听来看似都似乎有些飘忽而过于“形而上”的“德”,正是中国传统的精髓与根源。德,是品质,是操守,是境界,是有灵性的生命与器物之上升腾的一种“气”。“蓝田日暖玉生烟”。只可意会,难于言传。这种自然氤氲的“气”源于品德,源于修养,大约也只有“角儿”身上才有。这种“气”,李阳鸣应该具有了,在他扮演的《野猪林》中的林冲身上,在《两将军》中的马超身上,在《快活林》中的武松身上,在《长坂坡》中的赵云身上……我已经看到了这位年轻的京剧演员,李氏嫡派子孙身上的英气与正气。
独上高楼
很多时候,不关注是因为不喜欢,不喜欢是因为不懂得。对于京剧,对于京剧中的武生行当亦如是。在崇尚“复古”之风的某一短暂时期,京剧成为时尚的符号,而昙花一现地被人云亦云又叶公好龙地追捧,可真正热爱、懂得京剧,懂得武生行当艰辛的人,又有几何?每一个行业背后都有其甘苦,个中滋味,冷暖自知。武生行当的苦除却跌打损伤和不被重视之外,还有就是清贫。一场业务演出,主要演员的报酬是50元,作为配角的演员有的只有30元。清贫是一种美德,清贫不移,承担寂寞,更是可堪珍视的品德。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秉德无私参天地。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京剧之于人生、社会的教化作用毋庸置疑,可叹的是没有人欣赏的京剧,如何发挥其教化作用?高洁、大气、忠烈、节义……都到哪里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对京剧,对传统的不屑一顾,善良被当做软弱可欺,诚实被当做迂腐笨拙;玩世不恭、投机取巧、骄奢淫逸、工于掩袖……却自然而然地滋生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好在还有这样一些人在坚持着不肯放弃传统道德,不肯伤害自己的清白,即使步履维艰,即使瘦影带月,凄清冷落。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武生是花木扶疏的京剧行当之中的一棵空谷幽兰。兰生幽谷,不为无人而不芳。之于京剧,之于京剧武生,可以不喜欢、不懂得,但至少应该给予京剧武生演员一些理解和尊重。甚或兴趣和喜爱是可以培养的,可以不会唱,可以不会腾空而起,京剧行当和流派的一些知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结构中的一部分,应该知道。这大概是一种人文素质。《史记》中,项羽曾言:“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万人敌”在项羽那里指的是“兵法”,“剑非万人敌”,“书生不用剑”,关于京剧的知识,亦是兵法,是智慧,是道德,更是情怀。
发布者:知识学院,火焰兔收录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https://huoyantu.com/13137.html
版权声明: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或提供具有法律效应且证据链完整的证明)发至本站的邮箱 huoyantu@qq.com
(收到核实后 24小时内绝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