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黛丽·赫本(1929.5.4—1993.1.20):著名电影女演员,奥斯卡影后,晚年曾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特使。身为好莱坞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她以高雅的气质与有品味的穿着著称。1999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3名。
奥戴丽·赫本 – 个人信息
姓名:奥黛丽·赫本
英文名:Audrey Hepburn
原名:艾达.凯瑟琳.凡.荷音斯塔.赫本勒斯顿(Edda Kathleenvan Heemstra Hepburn-Ruston)
籍贯:比利时
出生地:布鲁塞尔
性别:女
生日:1929年5月4日
星座:金牛座
发色: 棕色
身高:五呎七吋 (170公分)
体重:110磅 (50公斤)
爱好:芭蕾
最喜爱的颜色:白色
最难忘的景色:瑞士的白雪
最难忘的事情:获得奥斯卡奖
家庭情况:父亲是一名富裕的英国银行家,母亲是一名荷兰女男爵。
有二个同母异父的哥哥:大哥亚历山大(Alexander)和二哥伊恩(Ian),分别大她八岁和四岁
奥戴丽·赫本 – 人物生平
高贵、优雅与礼仪……
就是这么一个不可替代的人,她的不朽,是一个崭新的典范,创造了一个新时代的经典。
自幼就受到良好教育的赫本,能出人意料地谈笑风生,以无限的激情拥抱生活。她冰清玉洁、朴实无华,就象布鲁塞尔一样,集最古老的神秘、时代的观念和奇异的现代观念于一身,她的举止总带有一种贵族气派,每个人都很容易爱上她。
有着天使般的特质,在纳粹的铁蹄下度过的童年、忍受亲人的被杀、靠吃郁金花的球茎度日的艰难,以及在芭蕾舞鞋中秘密携带反抗组织的消息……造成的伤害,却找不到任何痕迹,但她从内在显现出的神采、精力与光芒,令人不敢逼视。
唯一可以盖过蒂凡尼珠宝光芒的人便是她。
一个完美典型——可爱、忠诚、优雅、甜美、开朗、值得信任,拥有独特的嗓音与节奏。
成长经历
1929年5月4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小便表现出对音乐舞蹈的浓厚兴趣。当沉浸于成为一各芭蕾舞艺术家的梦想.她的母亲艾拉.凡.荷音斯塔(Ellavan Heemstra)是荷兰人,父亲约瑟夫.赫本.勒斯顿(Joseph Hepburn-Ruston)则是英国人。因为父亲的工作性质的关系,赫本幼年时经常在英国和荷兰二地旅行。
1934.为了改变赫本过度内向的个性,五岁的时候,经由母亲的安排,赫本被送到英国一所可供住宿的学校念书。到了假日,赫本便住在一个矿工的家庭里,以便学好英文和英国的生活习惯等。
1935.赫本的父亲忽然不告而别,拋下他们一家人而自己前往英国了。这件事在赫本幼小的心灵上创下了很大的伤害。
在这同时,赫本也开始上芭蕾的课程,并随团到布鲁塞尔演出。这些经验也是后来赫本一度曾经十分希望成为一名专业的芭蕾舞者的原因。
1938.赫本的父母亲正式离婚了。虽然约瑟夫(赫本的父亲)在赫本的希望和要求下取得了探视权,约瑟夫实际上并没有来看她。
1939.二次大战继续。赫本的母亲认为赫本回到荷兰会比留在英国安全。于是让赫本搬回荷兰和他们在一起。于是此时已经习惯说英语的赫本又得拼命学荷语。
1940.五月,德军进驻荷兰的Arnhem(赫本和家人住的地方)。凡.荷音斯塔(Van Heemstra)家的财产被洗劫一空。
1941.赫本进入Arnhem School of Music,开始真正地正式接受芭蕾舞课程的训练,一直到1944中。她在这段时间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得意门生。
然而食物短缺却越来越严重了,常常只得煮些野草充饥,赫本和家人经常在饥寒中度过。
1942.这是悲惨的一年。赫本的五个舅舅因为支持荷兰的反抗军而遭纳粹党处决。赫本也亲眼目睹城镇上的青年被纳粹军枪杀的惨状。赫本的大哥亚历山大也为了不被德军抓去而走避。才十三岁的赫本与母亲只有投靠她的祖父巴朗.凡.荷音斯塔(Baronvan Heemstra)。
1943.虽然国家陷入战火中,赫本对音乐和舞蹈的热爱却有增无减。这段时间,赫本除了经常在隐密的房间里表演外,她也和当时的许多小朋友一样,为反抗军传递一些秘函。
1944赫本的舞艺更精进了。她甚至开始一些私人芭蕾舞教授,以贴补家用。然而就在同年,她也因为身体虚弱而停止舞蹈的学习。
1945.此时,十五岁的赫本已有一百六十八公分左右,体重却只有四十公斤。除了因长期饥饿所造成的营养不良外,她还患有气喘、黄胆及其它的疾病。这样的童年经历影响到赫本后来的新陈代谢,使她终生形体消瘦。
这一年,赫本和母亲搬到阿姆斯特丹,并且开始和荷兰知名的舞蹈家桑妮雅盖斯凯尔(Sonia Gaskell)习舞。虽然后来赫本已经无法支付学费,桑妮雅仍让她继续学舞。
1946.赫本成为桑妮雅的得意门生,后来并曾在阿姆斯特丹的Hortus Theatre有过一场表演。一个评论家写到赫本的演出时说:「虽说没有最好的技巧,她的潜力无限。这一年,经由朋友的引荐,赫本开始为一些摄影师担任模特儿的工作。
1948.赫本和母亲来到伦敦并作了短暂的停留。在这里她通过著名的Marie Lambert芭蕾舞学校的甄试并获得奖学金。然而因为筹不足学费,只好暂缓入学的时间。回到荷兰后,奥黛丽赫本通过试镜,在一部半纪录片性质的荷兰片Nederlandsin Zeven Lessen里扮演一个KLM航空公司的一名空职人员的小角色。这部电影被视为赫本的电影生涯的第一个作品。之后,赫本和母亲再度回到伦敦,以便回到芭蕾舞学校。为了帮助赫本,母亲艾拉曾做了许多卑微的工作。学校的Lambert女士也让赫本干脆住进她家。总算暂时不必担心吃住问题的赫本在这段长达六个月的时间内,除了全心全意跳舞外也开始在周末时兼任模特儿的工作。
虽然十分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专业舞蹈家,十九岁的奥黛丽却也逐渐地明白自己现在的年纪和过高的身高已经使她很难成为一名顶尖的舞者了。
这一年,赫本和另外三十九个人击败其它一千名甄试者,同时成为音乐剧High Button Shoes所需要的四十名合音演唱员。
1949-1950.由于在HighButton Shoes里的表现受到注意,赫本受邀继续参加另一个音乐剧Sauce Tartare里演出。这部舞台剧在伦敦的Cambridge Theatre四百三十七场的演出都相当成功,赫本也一面上发声和编舞的课程,以精进自己的演出。
音乐剧SauceTartare的延续作品Sauce Piquante在1950年的四月推出。虽然卖座不如Sauce Tartare,赫本的表现仍受到报章杂志的注意。一连串成功的演出使得赫本开始有机会在一些电影里出现,虽然扮演的角色都并不重要。
星路历程
《罗马假日》是赫本辉煌事业的开端,这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对她有着特殊的意义。
就在赫本被挑选为《GIGI》一戏的主角时,在伦敦,挑选《罗马假日》饰公主的演员的工作正在进行。起初,导演打算邀请名演员琼.茜蒙丝主演该片,但琼想换换口味拍歌舞片,因而予以婉言拒绝。于是,导演决定采用电影《乱世佳人》公开招聘女主角郝思嘉的扮演者的办法来挑选演员。 这部片子由美国派拉蒙公司拍摄,好莱坞的著名导演威廉.惠勒执导。赫本本无心去参加女主角的角逐,一来她已决定演《GIGI》,二来《GIGI》一拍完她就准备结婚、成家立业过日子。所以她对《罗马假日》毫无兴趣。后来男爵夫人一再劝说,没办法,她才不得不去敷衍一下,即使选不上,她也会满不在乎。
测试选用的一组戏是:公主穿着睡衣,在一张大床上做仰卧起坐。赫本柔软得象只小猫,将双臂伸向装饰美丽的天花板。在此之后,她又极其自然地、孩子气地完成了一系列规定情节,当她做这些动作时,一架摄影机正悄悄地对着她拍摄,而她却全然不知。无论从现场还是从胶片上看,效果都是理想的。她当选为公主的扮演者,和派拉蒙公司签订了合同。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赫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一结果对她的一生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当时演记者的男主角已定下来,是好莱坞的著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
该片在全世界获得了极大成功。在日本,这部片子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
赫本后来成为日本人心目中的偶像。赫本片中的短发型一下子成了国际流行发式。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罗马假日》是同期上映影片中最走红的一部。
因主演《罗马假日》,赫本第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几天以后,赫本又听到一个好消息:她荣获美国戏剧年度奖——托尼奖。从此以后,荣誉对她纷至沓来。事实证明,此时赫本已处于事业的顶峰。自1948年她拍第一部40分钟的短片以来,仅仅五六年时间内,她就获得如此殊荣,实在是很了不起的.
赫本荣获第2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标志着好莱坞进入了新秀辈出的时代,人们为影坛出现这样一个清新隽永、纯洁可爱的形象而欣喜若狂,世界各地纷纷向她表示祝贺,赫本也十分愉快,她用各地发来的贺文装饰她的房间,以此来庆祝她的成功。之后,她一帆风顺,成为欧美影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
赫本一生共拍摄了26部影片,这在欧美著名演员中应该算是最少的了。但她几乎每一次的表演都让人永久难忘。她拍片精挑细选,宁缺毋滥,从影26年,平均每年只拍一部电影。成名后,她不但慎选剧本,而且只和一流导演合作。所以,赫本每拍一部片子都水准高,卖座也好,深得影界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
她先后五次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亦即是说,她先后至少五年都在该年度欧美影坛的五大女明星之列,奥黛丽.赫本还曾十三次名列美国明星排行榜首位。继泰勒之后的第二个拿到百万片酬的女演员。
奥戴丽·赫本 – 影视作品
1953年奥黛丽.赫本、葛雷哥莱.毕克 (Gregory Peck)、艾迪亚伯 (Eddie Albert) 出演罗马假期 (Roman Holiday)
1954年奥黛丽赫本、亨佛莱鲍嘉 (Humphrey Bogart)、威廉荷顿 (William Holden)出演 龙凤配 (Sabrina)
1956年奥黛丽赫本、梅尔法瑞尔 (Mel Ferrer)、亨利方达 (Henry Fonda)、维托瑞欧 (Vittorio Gassman)、梅布莉特 (May Britt)等人出演 战争与和平 (War and Peace)
1959年奥黛丽赫本、彼得芬奇 (Peter Finch)出演 修女传 (The Nun’s Story)
1961年奥黛丽赫本、乔治派伯(George Peppard) 出演第凡内早餐 (Breakfast at Tiffany’s)
1962年奥黛丽.赫本、雷克斯.哈里森出演 窈窕淑女(My Fair Lady).1964年重拍的《窈窕淑女》是有史以来成本最高的音乐片,布景华丽,服装讲究,美不胜收。奥黛丽·赫本以含蓄、典雅的演技成功扮演了卖花女伊丽莎这个角色,从而开始了她的百万片酬。
奥戴丽·赫本 – 其它作品
《惊才绝艳》《艾丽丝-亚当斯》《抚育婴儿》《天堂笑语》《野燕麦》《变小七次的荷兰》《少妇的神话》
百老汇戏剧《翁丹》《滑稽的面孔》《苏格兰的玛丽》《下午的爱情》《绿色公寓》《萨布瑞娜》《下午的爱情》
《不能忘记》《孩子们的时刻》《愤怒的巴黎》《字迷》《爱神》《怎么偷一百万》《等到黑暗》《械劫装甲车》
《罗宾和玛丽安》《血统》《他们都笑了》《总是如此》《小妇人》《盲女惊魂记》《俪人行》等影片。
奥戴丽·赫本 – 荣誉奖项
《罗马假日》获得金球奖最佳女演员(戏剧) , 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女主角奖 , 奥斯卡最佳女演员
“It’s too much. I want to say thank you to everybody who, these past months and years, has helped, guided and given me so much. I’m truly, truly grateful and terribly happy.” – 赫本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致词
《龙凤配》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提名
《修女传》获得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女主角奖, 奥斯卡最佳女演员提名
《第凡内早餐》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提名
《窈窕淑女》获得1964年第三十七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彩色片),最佳艺术指导(彩色片),最佳服装设计(彩色片),最佳音响,最佳音乐(配乐)共八项奖.
1965.第十八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英国女演员
1991年奥黛丽·赫本荣获美国林肯中心电影协会向全世界最资深的艺术大师颁发的荣誉奖
1990.第四十七届金球奖西席·地密尔奖
1993.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1993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颁发的琼.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
1988-1992.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奥戴丽·赫本 – 经典赫本
曾经是否有一名女演员获得公众的挚爱比奥黛丽.赫本还多呢?每一个人看起来都像是奥黛丽迷,每一个人都记得自己第一次爱上奥黛丽.赫本时的情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她的第一个角色是《罗马假日》中的安妮公主,这部影片将她介绍给全世界而且使她成为耀眼的明星。奥黛丽.赫本绝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电影明星,而且还是二十世纪最受人们崇拜和仿效的女性之一。
高雅和久经世故使得奥黛丽完全迥异于同时代玛丽莲.梦露,伊丽莎白.泰勒这一类型的女演员。按照五十年代的审美标准,奥黛丽.赫本似乎太高挑纤细了,而奥黛丽本人对于自己的外表也不甚满意。平胸,清瘦,细长的手足,而且确实很高(五英尺七英寸),这些都粉碎了她能够成为与玛戈特.芳廷齐名的芭蕾舞蹈家的梦想。但是,她苗条的体形,完美的身姿,优雅的动作以及贵族的仪容却使观众深深着迷,并且萌发了大众对于女性美的一种崭新定义。
她的外表是那么的独特,远非虚夸的人工雕琢,她的着装强调了她的苗条纤柔,她具有一些特殊的天赋,包括了她总能以最少的服装穿出最佳的效果的非凡才能。赫本的吸引力并非来源于性,至少也不是直接通过性来达到的。她将温顺柔弱的女性特质予以具体化,不仅受到男人们的爱慕,也受到女人们的崇敬。我们不会忘记她那混合着魅力世故与优雅又时而糅合着贵族气派和孩童般天真烂漫的形象。实际上,奥黛丽不仅仅展现出一种新颖的样貌,而且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巴里.派瑞斯说:“自莉莲.吉许以来,那些拥有孩童特质的女人开始吸引人们的注目,但赫本的那一个版本却携着逼人的魅力和世故复杂,大多数迷人的女演员都是从女招待,女店员做起,通过她们的努力被举荐整饰后而获取了成就。但奥黛丽.赫本不是,她或多或少是从另外一种形式达到这一点的,像波提切利半个外形的维纳斯塑像。美丽与魅力可能是同时存在的,但这绝不意味着它们是等同的。视觉上的美感是必要的,但并不能充分表述出”魅力“二字的涵义,魅力更抽象,深奥,假如魅力能催人入眠,那么赫本无疑是她所身处的时代最能够充分证明的例证。”
“她是我们中的一员。”据说在会见赫本后,英国皇太后伊丽莎白对女儿说了这么一句话。而评论家莫利.哈斯科尔则说“她就好像从天上飘落到五十年代,半个仙女,半个公主,然后消失了,没有留下任何足迹”。《罗马假日》公映后,时尚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演比利.怀尔德曾说“那么多免下车餐馆的女招待成为了电影明星。虽然她们进过学校,接受过语音训练,甚至能弹钢琴,然而仍然缺少某些真实的东西,她(奥黛丽.赫本)可能纤细瘦弱,但当你注视着这个女孩,你知道你确实感受到某些东西的存在,而这些东西曾经只出现在嘉宝,另一个赫本或者褒曼身上,非常非常的稀少”。设计师阿泽蒂纳.阿拉亚是这样描述她对女性时尚的看法:“一个女人应该如一个女演员,经常站在舞台上,她必须时刻看起来不错且自我感觉良好。她的服装应该是她身体的一部分,她应该感受到它覆着她的身体。我宁愿女人的脸,身体和手比服装更受到人们的关注。服装只是一种装饰工具,以此来突出她的某些特质,强调她的美丽”。
在近代历史时期里某些女性引导着女人们,使她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女性可能是杰奎琳.奥纳西斯,戴安娜王妃或者科科.香奈尔。但你还会想起某个人吗?最终的答案可能就是奥黛丽.赫本。
奥黛丽风格呈现于银幕始于《罗马假日》,这部电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她在时尚界的影响力立刻得到了应验。《罗马假日》创造了一种简洁大方而又不失高贵典雅的风格。女影迷们开始把自己与奥黛丽认同为一体,模仿她的“赫本头”和样式类似于男式的白衬衫,长而舒展,附着腰带的圆裙,以及平底的便鞋。
《罗马假日》拍完后,在拍摄影片《萨布丽娜》时,奥黛丽与法国女装设计师纪梵希相遇了。纪梵希回忆:别人告诉我赫本小姐将要来为她的下一部电影《萨布丽娜》挑选服装,我以为是凯瑟琳.赫本,由于我十分欣赏凯瑟琳.赫本,而能为她工作真是太神奇了。但是当我打开了工作室的门,一个年轻的女子飘然而至,非常的纤细高挑,有着母鹿般的双眼,短短的发型,穿着窄裤,T恤衫,拖鞋,水手帽上还扎着一条红色的缎带。我告诉她:“小姐,我很乐意帮助你,但我只有很少的几台缝具,而且我正在准备新的展览,我实在是不能为你设计服装了。”她说:“可以让我看看你曾经展览过的服装。”她试了几套服装—–“这就是我所想要的!”—–它们确实非常的适合她……她很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她了解自己的容貌与身材,优点与缺点。她知道要穿着削肩的晚礼服遮住自己嶙峋的锁骨。我为她设计的款式终于变成广受欢迎的时装,我将之命名为‘萨布丽娜露肩洋装’。”纪梵希也许设计了奥黛丽在电影中最成熟世故的服装。
纪梵希与奥黛丽共同创造出了一个神话“奥黛丽.赫本风格”,通过《萨布丽娜》,赫本以全新的形象登场,成为媒体和大众追捧与崇拜的偶像,她的名字开始与“时尚”二字划上了等号,她也成为纪梵希高雅女装的典型影象。1957年,这位女演员的芳名出现在纽约时装协会推选的全球十位最迷人的女性之列。从那以后,赫本几乎每年都出现在最佳着装女性的名单中。 不久,最富有与最著名的女性们开始身穿纪梵希的时装——温莎公爵夫人,惠特尼斯,玛丽娅.卡拉斯,伊斯兰教徒的公主艾加.可汗斯,杰奎琳.肯尼迪以及摩纳哥的格蕾丝王妃。她们在出席午宴抑或是豪华晚会时都获得了人们的赞叹,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萨布丽娜》之后,奥黛丽和纪梵希之间的友谊与艺术上的合作持续了终生,也是时装界里最重要的搭档。事实上,纪梵希与奥黛丽的亲密关系一直不曾改变,他们的友情比起她和任何一任的丈夫都来的长久。纪梵希为奥黛丽设计的戏服包括了《滑稽面孔》,《午间的爱》,《蒂梵尼早餐》,《谜中谜》,《灼烧的巴黎》,《怎样偷窃一百万》等等,甚至还包括第二次结婚,儿子受洗时她所穿的礼服,受洗袍等。
纪梵希为奥黛丽.赫本设计的合身外套,高雅礼服等都是那么地完美。某些人可能会推测,如果没有纪梵希,奥黛丽的高雅和成熟是否依然如故?是奥黛丽创造了纪梵希,还是恰恰相反?其实,奥黛丽和于贝尔,抑或是纪梵希和赫本,谁主谁副?并不重要。
纪梵希与奥黛丽的友谊和合作关系持续发展,设计师发现了他的缪斯女神,而女演员则发现了她的皮格马里翁。赫本曾经坦承:“有一些人是我深深爱过的,他是我所认识的人里面最正直的一个。”多年之后,纪梵希也感慨道:“在每一场发表会上,我的心,我的笔,我的设计都是跟着奥黛丽走。奥黛丽虽已去世,但我仍然感受到她与我同在。” 于贝尔.德.纪梵希与奥黛丽在很多方面都有相同之处。他们都是完美主义者,直到最后一个细节也要尽善尽美,他们都对工作专注投入,竭尽全力。赫本会为了试装的需要几小时纹丝不动地站立着,而相同的顽强的人格特质在纪梵希身上也可以找到。他们都是早起者,赫本,像她的设计师朋友一样,清晨以愉快的心情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不管是穿着斜纹布裤,打着围巾,还是身穿庄重高雅的晚礼服出席像奥斯卡颁奖仪式或是大型展览开幕式这样的盛大场合,都能够保持着轻松宜然和美丽。
《战争与和平》拍完后,奥黛丽.赫本接拍了《滑稽面孔》。这部电影鼓舞影响了一代的服装设计师。影片是以时装界的故事为背景的,这似乎是为奥黛丽量身定做的角色,甚至她的母亲还告诉编剧伦纳德.格什,她真不敢相信,这样的剧本是一个根本不认识她女儿的人写的。《滑稽面孔》里,一个平凡无奇的女孩本来安分守己在一间书店工作,却被时装摄影师(弗雷德.阿斯泰尔饰)发掘到巴黎做时装模特儿,为一本时装杂志拍摄彩页,演绎所谓的“优质女性”,一夜之间变成风华绝代的俏佳人,迷倒了不少男士。这个故事是以理查德.艾弗顿的生活为灵感而创作的。可能影片中最眩目的场景就在卢浮宫一座宽阔的台阶上,奥黛丽身穿火红礼服走下台阶,催促摄影师:“你拍呀,你拍呀!”其他的场景还有她穿着黑色紧身连衣裤,在巴黎咖啡馆里跳舞,以及行走在时装天台上,展示纪梵希所有的创作。
另一件不能被遗忘的服装样式也非常简单高雅,奥黛丽.赫本穿着黑色紧身裤,黑色高领毛衣,白袜和黑鞋。我们会记得《滑稽面孔》中奥黛丽站在凯旋门前,穿着细腰的黑色洋装,捧着一束色彩缤纷的气球,仿佛她自己随时也会跟着气球飘起来。她站在火车旁,穿着那件毛料套装,抱着她的宠物“出名”,提着时髦的白藤行李箱,被周围的烟雾与神秘环绕着。也许奥黛丽高雅的最大奥秘就是她有能力将自己的特质最大限度的转变为优势,强调她的纤柔与高挑,把她的资产表现出来。她了解自己的缺点与优点,她发展了属于她自己的风格,但却从不念念不忘。她引领的风潮,前卫的风格几十年来风行不坠,历久弥新。可能她唯一的规则就是不要盲目地跟着流行走,趋之若骛。事实上,她总是遵循着自己的趣味,坚持着自己的步调。任何衣服穿在她的身上,绝对不会显得喧宾夺主,这就是时尚界所说的“是奥黛丽穿衣服,而不是衣服穿在奥黛丽身上”,而纪梵希的卓越才华也增加了不少裨益。
很难想象让其他任何人来饰演霍莉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尽管霍莉的创作者,小说家杜鲁门.卡波特本打算让玛丽莲.梦露在银幕上演绎这个角色。毫无疑问,《蒂梵尼早餐》和它的主题曲《月亮河》会一直流传下去,奥黛丽在防火梯上清唱《月亮河》的那一幕是电影史上最令人感动的镜头之一。
《蒂梵尼早餐》中的黑色长裙已成为那个年代流行的标志。事实上,这套用黑色丝绸制作,无袖的鸡尾酒裙堪称时尚界不朽的经典之一。出自纪梵希工作室的原作的复制品在1992年巴黎的回顾展中再次亮相,被描述为“带着利索线条的晚装,在腰部做了隔开处理,黑色的缎纹,无袖”。1961年,当这部影片公映后,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和深远的影响。成千上万熙攘往来的女性,个个穿起了奥黛丽.赫本的合身黑色晚礼服,带着超大镜框的太阳镜。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蒂梵尼早餐》是奥黛丽最真实本色的演出。她赋予了霍莉.戈莱特丽以迷人可爱以及敏感脆弱,这也是几代的奥黛丽迷们特别喜欢的一部电影。这部一流的喜剧让我们一路上含着笑容,而最后却流下了激动的眼泪。电影史上没有多少女演员能够具有这样的表演天才,把一个关于交际花的简单故事脱胎成为真实复杂的传奇。
在长达四十年的交往中,奥黛丽.赫本与于贝尔.德.纪梵希将“优雅”发挥至及至。纪梵希的工作室里四十年中一直保留着一具作为赫本试穿衣服的人体模型。这具模型没有头也没有四肢,高却平实的胸部和黑色的线条把它分割成模糊的剪裁系统,它虽有些怪异,但却唤起人们对这位已故女演员的追忆,这也不失为一种安慰。“她的轮廓和她的风格是那么地强烈,她的一切都历历在目,对我而言”,纪梵希说,“她是上天赐予我的礼物,我们是亲密朋友,我们在一起工作。由于她的文雅和亲切,我们总是发现仅仅属于我们彼此之间的乐趣,就好像我们俩隐藏着某个秘密。” 在影片《窈窕淑女》中饰演希金斯教授的雷克斯.哈里森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当记者让他为自己心目中的美女下一个定义,他丝毫没有迟疑,回答说:“《窈窕淑女》中的奥黛丽.赫本。”
安德烈.普莱文说:“她是如此的美丽,令人不敢逼视。像其他人一样,我深深地迷恋着她,我的眼里噙着泪水,这也是几代电影迷们遭遇过的经历。”
奥戴丽·赫本 – 爱心使者
1988年,奥黛丽·赫本代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奔赴饱受战乱、饥荒困扰的埃塞俄比亚,那情景使她想起了二战中的自己。1929年5月4日奥黛丽·赫本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座豪华宅邸里。布鲁塞尔是一个充满魅力、讲究礼仪、舒适而又优雅的城市,它既不大得令人精疲力竭,也不是小得偏僻闭塞。整个城市色调灰暗,气氛严肃而富有理性。稳健持重、不动声色是布鲁塞尔人的性格特点。如果说出生地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奥黛丽就是这一见解的活见证。
奥黛丽·赫本的母亲是荷兰人,因为有着王室直系贵族的血统,所以一直被尊称为男爵夫人,父亲是个纳粹倾向很重的英国商人。一对不太合适的配偶终于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父亲抛妻弃女远走他乡。与同龄孩子相比,奥黛丽·赫本显得过于文静,过于寡言少语,向来有“老太太”的绰号。观日出而知全天,从小就爱着的芭蕾舞、巧克力、小狗,一生一世形影相随地跟着她。伴着二战隆隆的炮声,奥黛丽·赫本一天天长大,并且舞姿日渐优美。舞蹈给了奥黛丽·赫本一个情绪的出口,一种表达完美的方法,因为对舞蹈执著和热爱,她在当时残酷的世界里找到了美好的事物。人的一生有许多梦想,而儿时的梦想恐怕是最刻骨铭心也是最难实现的。
可恶的战争不禁粉碎了她的梦,还将她的城市顷刻间炸成废墟。她脱下舞鞋,换上能让她大步流星的布鞋,并且这里成了藏密最保险的地方。战争在她身上留下了永久的创伤。奥黛丽·赫本的童年让她坚强而又脆弱,造成了她两极化的个性,这一点当然使她与同年代的美国人大不相同。有过战争经历的人,不是变得刚强,就是变得温和。她则是后者。
1959年,在《修女传》中奥黛丽扮演一个名为路加的修女。从成为修女到护士,经过艰苦的考验,她都默默忍受,但她对人类的爱心超过了对宗教仪式的膜拜。她不愿在她照顾病人、安慰病人、或是病人有话对她倾诉的时候,被修道院的钟声打扰。既然不肯违背良心,又不能屡犯院规,她只能告别宗教,再度回到人群中。在白色道袍下,她美丽的脸庞依然动人。
三十年后,她的所作所为与她在《修女传》里的表现不谋而合,她成为危难中的人们的希望。1988年,奥黛丽·赫本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她也非常适合这项工作。在这之后的五年里,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埃塞俄比亚、苏丹、土耳其、中非、南非、越南、索马里。
“我是个母亲,所以我有责任这么做” 奥黛丽·赫本说,“我希望我的名气可以用来帮助儿童。”那是她老年时的梦想,并且她一天天都在积累圆梦的可能性。
发布者:知识学院,火焰兔收录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https://huoyantu.com/12393.html
版权声明: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或提供具有法律效应且证据链完整的证明)发至本站的邮箱 huoyantu@qq.com
(收到核实后 24小时内绝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