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1084年-1156年),南宋人氏,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早年生活安定,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李清照 – 生平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父李格非,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她曾作《如梦令》,描述她少女时代在济南的欢乐生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早年生活安定,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李清照 – 生平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崇宁元年(1102),徽宗以绍述神宗为名,任蔡京、赵挺之为左右相,立元祐党人碑,以司马光等百二十人为“奸党”,其父列名党籍,清照以诗上挺之。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
1102年(崇宁元年)夏五月,将司马光、文彦博、苏轼等,籍为“元奸党”。
七月,李清照之父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宋史》),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顺藤摸瓜,在劫难逃。七月乙酉,定案“元奸党”十七人,李格非名列第五,罢官。九月,宋徽宗御书奸党人名,凡百有二十,刻石京师端礼门,以示儆尤,李格非名列其中,充军广西象郡。
崇宁二年(1103),明诚出仕,矢志撰述以访求、著录古代金石文字为职志的《金石录》一书。九月,令天下监司长吏厅各立“元奸党碑”。党人碑刻三百零九人,李格非名列第二十六。
1104年(崇宁三年)诏御书所书写之奸党,不得在汴梁居住,凡亲属,无论亲疏,遣返原籍。
仍在开封的李清照,日子是不怎么好过的。第一,她不能不挂念谪放远方的老爹;第二,她不能不犯愁自己要被遣送的命运。株连一说,虽然出自秦朝,但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无不奉为圭臬。
幸好,李清照的先生赵明诚很爱她,是那不堪屈辱的日子里,唯一的精神支柱。这位在太学读研或者考博的丈夫,既没有跟她真离婚或假离婚以划清界限,也没有立时三刻大义灭亲让她扫地出门,而是四处求情,辗转托人,送礼请客,以求宽容,挨一天算一天,尽量拖延着不走。
大观元年(1107),蔡京复相,挺之卒。蔡京以挺之为元祐大臣所荐,为庇元祐「奸党」,追夺所赠官。明诚、清照夫妇因此屏居青州(今山东益都)乡里十年。
宣和二年(1120)蔡京致仕后,明诚起知莱州(今山东掖县),此后又自莱移淄。靖康之难后。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
公元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她基本上是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但是这个可怜可恨的高宗赵构并不代表国家,就代表他自己的那条小命。他从建康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李清照一孤寡妇人眼巴巴地追寻着国君远去的方向。
第二年3月又到越州。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
离京自建康出走浙中,清照随亦入浙,经台、嵊、黄岩,从御舟海道至温州,复至越州,衢州,于绍兴二年(1132)赴杭州。
绍兴四年,作《金石录后序》。绍兴中,以《金石录》表上于朝。卒年约七十馀。善属文,于诗尤工。《宋史·艺文志》著录《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俱不传。清照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创“易安体”,为宋词大家。词集名《漱玉集》,今本皆为后人所辑。
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戕害。她无衣无助,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李清照 – 情感历程
流离生活
公元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她基本上是追随着皇
上逃亡的路线,但是这个可怜可恨的高宗赵构并不代表国家,就代表他自己的那条小命。他从建康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李清照一孤寡妇人眼巴巴地追寻着国君远去的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这样苦苦地坚持着。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也不能丢的,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出版,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她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这些文物在战火中靠她个人实在难以保全,希望追上去送给朝廷,但是她始终没能追上皇帝。她在当年11月流浪到衢州,第二年3月又到越州。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
婚变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对于李清照为什么改嫁,史说不一,但一个人生活的艰辛恐怕是主要原因。这个张汝舟,刚接触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两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权上闹矛盾,渐渐发现志向情趣大异,真正是同床异梦。无奈之中,李清照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原来,张汝舟在将李清照娶到手后十分得意,就将自己科举考试作弊过关的事拿来夸耀。李清照知道,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脱离苦海。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都要坐牢两年。李清照是一个在感情生活上绝不凑合的人,她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一旦看穿对方的灵魂,她便表现出无情的鄙视和深切的懊悔。她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她是何等刚烈之人,宁可坐牢也不肯与“驵侩”之人为伴。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之入狱。可能是李清照的名声太大,当时又有许多人关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超越时空的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李清照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本来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也是代代不绝。更何况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是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
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而她却一直还奢想什么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专,别人看她如同怪异。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行,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李清照 – 艺术风格
白描手法
李清照词意 国画李清照词不以辞采取胜,而是“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意。”通俗中见典雅,具有自然淡雅的艺术风格,达到朴素之美的境界。例如《声声慢》开头连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字,具有独创性,做到了自然朴素,不见凿痕。尤其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心理刻画,全用白描手法,正是李清照词语的生命力之所在,是李清照词被后人吟咏不哀的主要原因。
诗词手段
诗词的语言必须具备精炼凝重的特点,在短小的篇幅中蕴含丰富的内容,体现出诗人的感情。例如《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仅用33个字就细腻地概括了词人热爱自然界美好事物的心理。其中“肥”、“瘦”二字,极其精炼地概括描绘出春末夏初风吹雨打之后,绿叶繁茂、红花凋零的景象。李清照词的语言既经锤炼而又清新自然,不受前人约束。
和谐的音调
李清照的词十分注重音律声调的和谐美。她的词给人一种旋律优美,富于感情变化和韵味浓厚的美感。李清照很重视音律声字,强调“协律”,但在创作中又不受束缚。节奏是构成诗歌音乐和谐美的一个重要因素,李清照善于运用错综变化的声调韵律的不同节奏,来表达起伏变化的思想感情。如《声声慢》这首词在声调艺术上的大胆创新,是宋词中绝无仅有的。不仅在单调上表现出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和谐悦耳的节奏感,同时,在感情上也层层深入,把人物感情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李清照词不仅在叠字运用方面具有美感,而且在叠句和偶句运用上也具有美感。
李清照 – 主要作品
词
《武陵春》、《醉花阴》、《一翦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忆秦娥·临高阁》、《多丽·小楼寒》、《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念奴娇·萧条庭院》、《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清平乐·年年雪里》、《菩萨蛮·风柔日薄春尤早》、《减字木兰花·浪淘沙帘外五更风》等。
诗
《浯溪中兴碑诗》、《乌江》、《皇帝阁春帖子》、《钓台》、《上枢密韩肖胄诗》等。
文
《金石录序》、《词论》、《打马图序》、《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等。
李清照 – 诗词赏析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作者以 “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 ”,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
《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这首词中作者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虽显低沉,但分析此词不能脱离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氛围。联系作者的遭遇,可知作者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称千古绝唱!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赏析:
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 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的很沉重高雅。 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比喻巧妙,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词的意境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
李清照 – 艺术成就
李清照是中华诗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她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而尤以词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王
的《碧鸡漫志》称:“易安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杨慎《词品》谓:“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王士镇《花草蒙拾》云:“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李清照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
写作方式
善于移情于物
她更多地采用比拟的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明志,用心灵的眼睛观察生活,所描述的情景无不惨透自己的心情,使主客观得到高度的统一,感情深挚,诗味隽永。
李清照善于熔铸典故和前人诗词。李清照现存诗词中,用典及点化前人诗句者近半。
其显著特点:
一是多用人们熟悉常通之典,为避生僻晦涩;
二是由作者意旨流摄,创意新颖,拓深了词作内涵;
三是把典故用通俗口语表现,明白晓畅,灵动自然。
如“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念奴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雁过也,正伤心,即是旧相识”(《声声慢》)。这既用典,又以触景生情,生动地反映出作者彼时彼地的复杂内心世界,率真自然,明白易晓,典故与词境水乳交融,达到了“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以故为新的境地,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其重大贡献,对宋词的发展起了良好的影响。
词构思精巧
善于造境,实可谓篇篇佳构。有的前乘后继,一泻千里;有的层层设疑,由果追因,储蓄委婉;有的上情下景,或情景交融。每一首词者可看出其高超的艺术功底。
通过神奇的艺术构思把自己凄楚的心情,深沉的愁怨,婉约蕴藉,跌宕曲折的表现了出来。
语言独具风格
清新自然而又富有音乐美。她的语言明白家常,能“以寻常话度入音律”,化欲为雅。李清照独能用浅欲之语,发清新之思。如“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全是口语,似信手拈来,全无雕饰凿痕迹。但细细品来,却又词蕴深意,言外有情。
李清照对语言的煅炼正在于发掘生活中富有读音的情感后,又能从口语中挑选最准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所以能够在平易中显现功力,浅近中显现精美。李清照的语言还富有音乐美。她本人对音律的造谐很高,懂得利用语言本身的自然音响和节奏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增强了作品表达情感的效果。《声声慢》开拍连用十四个叠字,这十四个叠字,取得了出人所思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主题,达到了“复而不厌,迹而不乱”的艺术境地。
《词论》
李清照除了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外,另外在中国的词史上,她还是最早提出和触及词学理论的作家,这些理论都集中的体现在了她所写的《词论》中。李清照在文中叙述了词的源流演变,总结以前各家创作上的优缺点,并指出了词体的特点及创作的标准。
《词论》中有三个要点,即词的雅俗问题、词的音律问题、词“别是一家”的解说。“词别是一家”是其最核心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历代词评家褒贬不一。李清照指出,词是“歌词”,必须有别于诗;词在协音律、以及思想内容、艺术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应保持自己的特色。
她就词所区别于诗的种种特点,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高雅——不满柳永“辞语尘下”;
二、典重——不满贺铸的“少典重”;
三、浑成——不满张先、宋祁等人“有妙语而破碎”;
四、协乐——要分别五音六律及清浊轻重,不满晏殊、欧阳修、苏轼的词“句读不葺(qi去声)之诗”;
五、故实——不满秦观“专主情致,而少故实”,黄庭坚“尚故实而多疵病”;六、铺叙——不满晏几道的“无铺叙”。
各种文体的艺术特征,都应该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所以李清照的词论有相当大的合理性。李清照的理论,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明清时期李渔等人论词有“上不似诗,下不似曲”的要求,就是沿循此说而来的。《词论》不但是宋代词坛上的第一篇词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女性所写的文学批评专文。
李清照 – 贡献
史学修改
李清照对中国史学的第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协助赵明诚纂修《金石录》并历尽艰辛将它保存下来。清道光《济南府志?列女传?李清照》:“明诚作《金石录》,考据精确,多足证正史之失,清照实助成之。”李清照与赵明诚在青州一同生活了十年的“归来堂”,实际上是一个史学研究的“夫妻店”;《金石录后序》前半部分,基本是叙述他们共同研究史学的经历;所谓“浸觉有味,不能自已”,所谓“甘心老是乡矣”,所谓“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所谓“意会心谋,目往神受,乐在声色犬马上”,道出了两人对史学的共同兴趣。可以这样说,即使李清照没有参与《金石录》的编著、整理,她能力尽艰辛把这部珍贵的史学著作保存下来,也已经难能可贵了。
史学保存
李清照对史学的另一重要贡献——为宋代保留下一部孤本的《哲宗皇帝实录》。《哲宗皇帝实录》由蔡京主持编写于徽宗大兴党狱之际,自然有褒贬颠倒、轻重失伦等诸多问题,但作为历史文献,它叙典章,述文献,次第先后,却大致能保存真相,对后世修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李清照于兵荒马乱、辗转流离中,所收藏文物丧失殆尽,而最终将《哲宗皇帝实录》与《金石录》一同保存下来,说明她充分了解在汴京沦陷,碧简飞灰之后,这部著作关系国史存亡,斯文绝续的意义。
李清照 – 影响
刘勰论作家和艺文风调之大别,曾谈到作家体性不同,“气有刚柔”、“文之任势,势有刚柔”。李清照诗文词赋,韵致多样,刚柔兼具,其审美风姿,也卓有独诣。李清照历来被推为“词采第一”、“婉约之宗”。其词作以柔美见胜。清思细腻执著,意象轻灵疏淡,意境密丽婉曲,风致委婉清雅,构成了《漱玉词》特有的阴柔美。李清照以女性本位,运用精于抒情的词体,表现少女之天真、少妇之缠绵、嫠妇之凄苦,使其词作带有独特的柔婉美和悲剧性,具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漱玉词》继承婉约派的创作风情和手法,又有所开拓创新。其表现是笔力俊爽疏宕,意境展延开阔,风韵柔中带刚,时露崛强之气。如《蝶恋花》写别怀:“……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既写别怀之乱,又言音书易通,以爽俊之笔,开解沉抑之情。《鸥鸽天》写怀人:“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视力不局限于闺帏物事,笔锋伸展而及于王粟怀远、陶潜赏菊,思路藐远。 《渔家傲》记梦词,写“天接云涛”,星转帆舞,与天帝对话。境界阔大,想象瑰丽。路长日暮之嗟,诗徒惊人之慨,感概深沉。收拍高唱“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心高志壮,奋力求索,昂扬不屈的精神堂涌溢注。《寥园词选》谓为“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历代名媛诗词》评曰:“玩其笔力,本自矫拔,词家少有,庶几苏辛之亚。”漱玉词的这些特色确与苏轼、辛弃疾有一脉相通之处。沈曾植《菌阁琐谈》谓“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自明以来,堕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骏”,这不是偶然的。李清照词以婉约称胜,但它是柔中有刚、婉中含豪,刚柔融通的。
宋代诗词分流、诗庄词媚、诗豪词婉一时形成一种创作潮流。李清照诗词与时代轨迹也有相契合之处。如果说其词为婉约之宗但不乏刚气,那么她的诗,则充盈着阳刚之气、骏健之风。与词主要表现自我不同,其诗多取材于现实或史事,锋芒针对国势与政局;与词尚白描不同,其诗多掌故联翩,用事博洽,讲究典重;与词之清雅婉曲细密要吵不同,其诗多气象恢宏、笔势矫健,体现出作者超人的识力和气度。 比如《乌江》绝句之锐气凌厉,《题八咏楼》之气象宏敞,《钓台》之思致超拔,《和张文潜》之奇气横溢,可以说具有更多的“丈夫气”,所以朱熹叹曰:“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朱子语类》)。王的《碧鸡漫志》说她“自少便有诗名”。李清照的诗虽存留不多,但却有相当成就,也形成与其词风貌不同的独立诗格。
李清照文章流传不多,但无论书序、札启、辞赋都有佳构,且长于四六骄俪,博于用史使事,运笔曲伸自如,行文声情并茂,并大都贯穿着关注现实国运的时代精神、爱国情棕。绝不拘圃于闺帏闲情,诚如古人所评,显见出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据此,我们可以说:李清照诗、词、文、赋悉有独诣,在艺术风调上阴柔美臻于极致,而阳刚气一脉贯通。
李清照 – 纪念堂
山东省济南趵突泉公园内的李清照纪念馆是全国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功能最齐全的李清照纪念堂(馆)。整组建筑由厅、轩、亭、廊、门楼等组成。院落四周,绿竹环绕,青松挺立,垂柳轻拂,繁花似锦。前院门楼颜额牌匾“李清照纪念堂”,为1959年郭沫若题写。迎门屏风前后两面分别是郭沫若题写的“一代词人”和“传颂千秋”。
正厅
坐北朝南,青瓦起脊歇山飞檐,匾额“漱玉堂”为郭沫若所题,门前抱柱上有郭沫若题写的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是对女词人身世和作品的高度概括。厅内陈列李清照塑像、著作版本以及后人的诗词、题字等。正面立着的李清照石膏塑像是著名雕塑家王昭善等雕塑的。左边小展室是李清照详细的生平及行踪图。
右边展室陈列
后世研究李清照的著作书影及李清照年会的盛况照片。后院“静治堂”,原是赵明诚居莱州时宅第的名字,取“静心治家”之意。堂内两个展室陈列着四组栩栩如生的蜡像,分别是“书香门第”、“词坛绽绣”、“志同道合”、“流寓江南”,从不同时期再现了李清照的生活。
纪念堂西院
为易安旧居。旧居由飞厅、走廊、方亭、石桥等组成。走进高悬的“易安旧居”匾额大门,但见院中假山堆叠,亭阁耸立,瀑布直挂,小桥流水,奇石玲珑,松竹相映,十分雅致。正厅高屋飞檐,古朴典雅。门上匾额“有竹堂”,原是李清照的父亲居汴京时的府邸名字,取竹子“出土有节、凌云虚心”之意。两边楹联悬挂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的对联“金石录有几页闲情好梦,漱玉词集多年国恨离愁”。正厅展橱内摆放多种文物,有清代版本《金石录》、历代各种铜镜等。院内100米长的游廊内镶嵌了由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欧阳中石、沈鹏等书法家书写的李清照诗词的40余方时刻。整个建筑古朴清幽,既有纪念意义,又具观赏价值。
李清照 – 评价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历史的角度
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实的角度
认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高举爱国大旗,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时充分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李清照 – 李清照年谱
一岁(公元1084年宋种宁元丰七年)
清照生于济南(今山东章丘明水),父李格非,字文叔,“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宋史·文苑传》有传,有《洛阳名园记》等著作传世。母王氏,元丰宰相王珪之父王准的孙女,善属文。
六岁(1089年宋哲宗元祐四年)
格非官太学正,赁屋于汴京经衢之西,名其堂曰“有竹”。清照与其毋仍留原籍。
十五岁(1098年元符元年)
清照仍在湖山佳胜的明水原籍,是年春、秋两季有溪亭之游。
十六岁(1099年元符二年)
清照是年前后,与其母及胞弟迒由原籍赴汴京,其“学诗三十年”伊始。结识文学上的忘年交晁补之。《如梦令》(尝记)、《双调忆王孙》(湖上)等词当作于是年来汴京之后。
十七岁(1100年元符三年)
格非始除礼部员外郎。清照得识张耒(字文潜)并作《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又《如梦令》咏海棠、《浣溪沙》(小院)、《点绛唇》(蹴罢)等词亦当作于是年前后。
十八岁(1101年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清照适赵明诚。明诚字德甫,二十一岁,太学生,赵挺之季子。有《金石录》传世。是年,格非仍力礼部员外郎、挺之为吏部侍郎。《渔家傲》(雪里)、《庆清朝慢》、《鹧鸪天》(暗淡)、《减字木兰花》、《瑞鹧鸪》诸阙,当作于是年前后。
十九岁(1102年崇宁元年)
七月,格非被列为元祐党籍,九月,徽宗书党人名单,刻石端礼门。“奸党”名额此时共约120人,格非名在余官第26人。六月,赵挺之除尚书右丞,八月,除尚书左丞,清照上挺之诗云:“何况人间父子情”,当为营救其父格非而作,人谓“识者哀之”。
二十岁(1103年崇宁二年)
四月,挺之除中书侍郎;明诚亦于是年“出仕宦”。九月庚寅诏禁元祐党人子弟居京、王午诏:“宗室下得与元祐奸党子孙及有服亲为婚姻,内已定未过礼者并改正。”据此,清照被遣离京,只得投奔上年回原籍的父母。
二十一岁(1104年崇宁三年)
六月,合定元祐、元符党人名单,共309人,格非名仍在余官第26人。
由徽宗书而刊之,置文德殿门之东壁。清照为党祸松紧所左右,时归原籍,时返汴京。于原籍作《一剪梅》、《醉花阴》、《蝶恋花》(暖雨)、《浣溪沙》(莫许);返汴京时作《小重山》、《玉楼春》、《行香子》等。
二十二岁(1105年崇宁四年)
二月,挺之除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六月,挺之为避蔡京嫉,引疾乞罢右仆射。十月,明诚授鸿胪少卿,其长兄存诚为卫尉卿、次兄恩诚为秘书少监。清照献诗挺之云:“炙手可热心可寒”,当抒发她为党祸株连而得不到翁舅救援之感慨。
二十三岁(1106年崇宁五年)
正月,大赦天下,井令吏部李格非与监庙差遣。二月,蔡京罢左仆射,赵挺之为特进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毁《元祐党人碑》,除党人一切之禁,时清照由原籍返汴京,作《满庭芳》、《多丽》、《晓梦》等。
二十四岁(1107年大观元年)
正月,蔡京复相。三月,挺之罢右仆射后五日卒,年六十八。卒后三日,家属亲戚在京者被捕入狱。无事实,七月,狱具。是年或下年伊始,明诚母郭氏率其于女、媳妇归居青州。
二十五岁(1108年大观二年)
明减、清照夫妇于青州“归来堂”读书、斗茶。明诚撰《金石录》,情照“笔削其间”,心情舒畅,甘心终老是乡。大致于是年所作、以“别是一家”著称的《同论》,是清照继晁补之《评本朝乐章》之后的一篇同史上最早产生重要影响的词论。它最先由胡仔在其《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晁补之》子下著录时,称“李易安云”;第二位著录《同论》的是南宋人魏庆之,见于其《诗人玉屑》卷二十一《诗余》条;第三位著录《词论》的是清人徐釚,见于其《词苑丛谈》卷一《体制》。是年,明诚、清照或为隐居金乡的晁补之贺寿,清照遂作《新荷叶》词。
二十八岁(1111年政和元年)
五月,郭氏奏清除挺之指挥。明诚亲至泰山,得二碑。
二十九岁(1112车政和二年)
明诚夫妇仍屏居青州。存诚于是年以秘书少监言事,思诚亦起复。
三十一岁(1114年政和四年)
相传明诚为“易安居士三十一岁之照”题赞云:“清丽其词,端庄其品。”此“照”存有所衣非宋人服装等若干破绽,已考定其为赝品。
三十二岁(1115年政和五年)
明诚、清照夫妇仍屏居青州,并于花前月下,相从赋赏花诗。
三十四岁(1117年政和七年)
夫妇仍屏居青州。河间刘跂为《金石录》前三十卷作序,题为《〈金石录〉后序》。前此赵明诚自己尝作《〈金石录〉序》。
三十五岁至三十七岁(1118至1120年重和元年至宣和二年)
这期间,明诚亦当起复。在其单独离开青州居官过程中,或有“天台之遇”,或独携其妾前往。是时,清照独居青州之“秦楼”。为明诚送行时作《凤凰台上忆吹萧》,又相继作了《念奴娇》、《点绛唇》(寂寞)和《声声慢》等词表达其被疏、无嗣之苦。
三十八岁(1121年宣和三年)
明诚守茅不久,八月初,清照赴莱州途中,晚止昌乐驿馆,赋《蝶恋花》(泪湿)。八月十日,清照在莱州“独坐”一破败清冷之室,因作《感怀》诗并序,道其所遇之“可怜”,实讽明诚对其之冷落。
四十来岁(1123年前后宣和五年前后)
清照仍随居明诚莱州住所,于静治堂夫妇共同辑集整理《金石录》,且“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作一帙。每日晚吏散,辄校勘二卷,跋题一卷。”守莱期间,明诚尝与僚属登今山东莱州城南偏东约五公里的文峰山,且徘徊北魏郑羲碑下久之,得其下碑;又遣往天柱山之阳访求上碑,在胶水县(今山东平度)界中,遂模得之。
四十三岁(1126年钦宗靖康元年)
明诚守淄州,因其提兵帅属,斩获逋卒为多,被朝廷“录功”,且转一官。明诚在淄川邢氏之村,得白乐天所书《楞严经》,“因上马疾驱归,与细君共赏。”近人疑此《楞严经》非真迹。十二月,金军破东京,史称“靖康之变”。翌年四月,俘徽宗、钦宗和宗室、后妃等数千人,并辅臣、乐工、工匠等及大量财物北去,汴京为之一空,北宋亡。
四十四岁(1127车靖康二年一月至四月,高宗建炎元年五月至十二月)
三月,明诚独自往金陵奔母丧。四月,北宋亡。五月,高宗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之正厅,改元建炎,史称南宋。四、五月间,清照由淄州返青州,整理金石文物准备南运。七月,明诚起复知江宁府,兼江东经制副使,八月至任。十二月,明诚家存书册什物十余屋,焚于青州兵变,清照赴金陵。
四十五岁(1128年建炎二年)
春,清照携《赵氏神妙帖》等文物赴江宁,途经镇江遇盗掠勿失,为明诚和岳珂所称道。是年有“作诗以低士大夫”事,所作诗为“南渡衣冠少王导”、“南来尚怯吴江冷”等,以及《分得知字》、《乌江》等诗,又作《临江仙》(庭院),以讽明诚“章台”之游,是年春、冬及翌年春,清照有雪天顶笠披蓑,循城远览君诗之事。
四十六岁(1129年建炎三年)
二月,明诚罢知建康府。三月,夫妇备办舟船上芜湖,入姑孰,将择居赣水上。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安家于池阳,清照留此,明诚独赴召。清照乘船相送,直送到六月十三日,明诚改走陆路的那一大。是日,明诚坐岸上,戟手向舟中的清照告别,并叮嘱她,在紧急时,自负抱宗庙礼乐之器,“与身俱存亡”。说罢,驰马冒大暑,往建康朝见高宗,途中感疾。七月末,清照得到明诚卧病的消息,遂解舟,一日夜行三百里,赶赴建康探视。八月,明诚病危时,阳翟张飞卿携玉壶(实珉),视明诚,便携去。八月十八日,明诚卒于建康。葬毕,清照大病,仅存喘息。事势日迫,遣人将行李送往任兵部侍郎、从卫在洪州的明诚妹婿处。十一月,金人破洪州,清照寄洪之文物尽委弃。正月初七(人日)作《菩萨蛮》(归鸿)、三月作《蝶恋花·上巳召亲族》、八月作《祭赵湖州文》、闰八月作《鹧鸪天》(寒日)、九月作《南歌子》和《忆秦娥》。
四十七岁(1130年建炎四年)
是年闻“玉壶颁金”之传言,清照惶恐,便携所有古铜器赴越州、台州等地追赶高宗投进,未遂。又踵高宗移晔所在而奔走于明州、温州。之温后,或有经三山(福州)往泉州之想,故作《渔家傲》(天接)。刘豫受金册为“齐帝”,赋《咏史》诗讽之。《诉衷情》、《好事近》等词亦或作于此时。
四十八岁(1131年绍兴元年)
三月,赴越州,择居钟氏宅,卧榻之下五簏文物被穴壁盗去,钟氏遂出十八轴求赏。可见钟复皓为梁上君子。后世张居正为此事殊不平,尝辞退会稽籍钟姓部吏。
四十九岁(1132年绍兴二年)
春天赴杭州,三月作“露花倒影”联,陆游谓此系清照嘲张九成。巨清照患重病至牛蚁下分,是时张汝舟巧言惑其弱弟以骗婚。张实觊觎清照手中残存之文物,不得,即对她日加殴击。秋,清照与张离异,并“讼其妄增举数入官”,张遂编管柳州。依宋刑律,告发亲人者应“徒二年”,清照仅系狱九日,因得明诚远亲、建炎时曾与高宗共患难的綦崈礼搭救的缘故,清照以《投年翰綦公崈礼启》谢之。秋冬作《摊破浣溪沙》(病起)等词。
五十岁(1133年绍兴三年)
六月,尚书礼部侍郎韩肖胄使金,试工部尚书胡松年为副使。临行入辞,肖胄言:“今大臣各徇己见,致和战未有定论。然和议乃权时宜以济艰难,他日国步安强,军声大振,理当别图。今臣等已行,愿毋先渝约。或半年不复命,必别有谋,宜速进兵,不可顺臣等在彼间而缓之也。”肖胄母文氏,闻肖胄当行,为言:“韩氏世为社稷臣,汝当受命即行,勿以老母力念。”言行慷慨,清照缘此事而作《上枢密韩公诗》古、律各一首,古诗中有“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之句,可见清照气概!
五十一岁(1134年绍兴四年)
八月,清照在杭州作《。金石录)后序》。九月,金、齐合兵分道犯杭州等地。十月,清照逃往金华避难,择居陈氏宅。是时思诚知台州。十一月,作《打马赋》、《打马图经》并序等。《钓台》诗当系是年或下年经桐庐江往返于杭州、金华时,亲睹汉严子陵垂钓处所作。
五十二岁(1135年绍兴五年)
春及初夏,仍居金华,并于此地作《武陵春》词和《题八咏楼》诗。五月三日,诏令婺州取字故直龙图阁赵明诚家藏《哲宗皇帝实录》缴进。这当是一种带有违禁性质的大事,清照不久离开婺州府治金华当与此事有关。
五十三岁至五干九岁(1136至1142车绍兴六年至十二年)
清照于上年由金华返临安,作《清平乐》(年年)、《摊破浣溪沙》(揉破)、《孤雁儿》等词。
六十岁(1143年绍兴十三年)
清照居临安。夏撰《端午帖子》。进帖子词原力学士院事,此系代笔。
《金石录》于是年前后表进于朝。
六十三岁(1146年绍兴十六年》春,曾慥《乐府雅同》成,其下卷收情照词二十三首。
六十四岁(1147车绍兴十七年)
撰于是年或稍前的、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所引的《诗说隽永》云:“后有易安李,李在赵氏时”,意谓李后适他姓。清照仍居临安,尝忆京洛旧事。《永遇乐》、《添字丑奴儿》作于是年或稍后。
六十五岁(1148年绍兴十八年)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成,其卷六十《丽人杂记》条苕溪渔隐曰:“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小词云:‘昨夜雨疏风骤……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此语甚新。又九日同云,‘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此语亦妇人所难到也。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启事与綦处厚云:‘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传者无不笑之。”
六十六岁(1149年绍兴十九年)
王的《碧鸡漫志》撰成于成都,其卷二谓易安“再嫁某氏,讼而离之。”
六十七岁(1150年绍兴二十年)
是年或上年,清照携所藏米芾墨迹,两访其子米友亡,求作跋。
六十八岁(1151年绍兴二十一年)
是年前后,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撰成于四川荣州、洪适跋《赵明诚〈金石录〉》于临安。晁著云“格非之女,先嫁赵诚之(明诚),有才藻名。其舅正夫相徽宗朝,李氏尝献诗曰:‘炙手可热心可寒。’然无检操,晚节流落江湖间以卒。”洪跋云“赵君无嗣,李又更嫁。”
六十八岁至七十三岁(公元1151至1155年绍兴二十一至二十五年)
陆游《夫人孙氏墓志铭》云易安晚年欲以其学传孙氏,孙氏云“才藻非女子事也。”清照当卒于此时。
李清照 – 相关影视
连续剧
黄梅戏电视连续剧《李清照》
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与安徽电视台合拍的5集黄梅戏电视连续剧《李清照》是从舞台本《李清照》改编发展而来,增加了和赵明诚的爱情、婚姻故事,以一代词宗李清照的爱情、婚姻作为该剧主线,以李清照的两段婚姻的讲述与对比来诉说一代词人的人格魅力。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被编剧赋予了全新的解释,在何种情况下,都不愿舍弃自己做人,做文人,做知识女性的人格底线和人文理想,在今天依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黄梅戏当红演员孙娟、蒋建国与著名淮剧艺术家梁伟平强强联手,并驾齐驱,每个人都在艺术上超越了自我,使得电视中的各种人物如同在工笔画和水墨画之间达成了一种奇异的关联,达到音乐性、色彩、意象的完美糅合,风格清丽、韵味流长。
评说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康震评说《李清照》
作为古代文学银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李清照是古代文学群山中一座秀美的山峰,在男性占据主宰地位的文学时代,李清照似乎是一个精彩的意外。现在,就让我们透过她精美绝伦的诗词作品,透过散落在历史书页里的斑斑点点,走进一代婉约词宗的内心世界,走进这千年词史中的精彩意外,去领略其中那意外的精彩。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在中央电视台10频道《百家讲坛》讲解《李清照》。2005年至今,康震教授在中央电视台CCTV-10《百家讲坛》主讲《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苏轼》、《李清照》等专题讲座,获得观众的广泛好评。
电视剧台湾版《李清照》
台湾刘雪华早期作品,刘雪华演绎的一代女词人李清照,无论服装设计、外部形象都属上乘之作,李清照昔日风采再现眼前!
发布者:知识学院,火焰兔收录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https://huoyantu.com/12237.html
版权声明: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或提供具有法律效应且证据链完整的证明)发至本站的邮箱 huoyantu@qq.com
(收到核实后 24小时内绝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