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1973年2月6日——)女,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乒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当时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邓亚萍 – 简介
邓亚萍,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乒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当时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1997年退役后开始了11年的求学之路,求学期间,邓亚萍还身兼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工作,这些经历使她的综合能力明显提升。
2000年11月,她经国际奥委会主席任命进入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2002年1月成为运动和环境委员会委员。她曾担任北京申办奥运会形象大使,2003年出任北京奥组委市场部国内赞助商处负责人。北京奥运筹办和举办期间,任奥运村部副部长。
2009年4月正式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
2010年9月,出任人民搜索总经理。
邓亚萍 – 概况
邓亚萍1973年生于河南省郑州市。两岁时就天天被爸爸用自行车驮到工人文化宫看爸爸打球,5岁时,父亲开始教她打球。多年的耳濡目染,小亚萍第一次拿起球拍就有模有样,父亲给她发来一个和平球,她一下子就接住了球。邓大松惊讶地发现,女儿虽然个子矮,却对乒乓球有着惊人的悟性。她打球非常专注,目不转睛地盯着乒乓球。你只要稍微一点拨,她就心领神会。亚萍好胜心强,不能输球,一输就急,拉住对手不放,非要和人家比个高低。
女儿在乒乓球上表现出的灵气令邓大松叹为观止。邓大松打算把女儿送到少年体校,培养她当乒乓球运动员。但女儿个子太矮,体校的大门把她关在门外,倔犟的女儿就是不死心。于是,邓大松自己教女儿打乒乓球。邓大松是个严格的教练,他规定亚萍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瘦削的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却有着超人的毅力。她在两条腿上分别绑上了2.5斤重的沙袋,在乒乓球台前左右蹦跳着。一天下来,胳膊疼得连筷子都拿不起来,腿肿得一按一个坑,手掌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可她从没有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邓大松坚信女儿是块干运动员的材料,就把自己多年摸索出来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女儿。
身高仅1.50米的邓亚萍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但她邓亚萍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获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1992年,19岁的邓亚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又勇夺女子单打冠军,并与乔红合作获女子双打冠军。1993年在瑞典举行的第四十二届世乒赛上与队员合作又夺得团体、双打两块金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乒坛皇后。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曾获4枚奥运会金牌,14次获得世界冠军头衔,连续8年女乒世界排名第一,是世界上唯-位蝉联奥运会乒乓球单打金牌的运动员。 1997年,24岁的邓亚萍退役。退役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 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2008年11月29日,邓亚萍从英国剑桥大学jesus(基督)学院毕业,获得土地经济学博士学位。拥有18个世界冠军头衔的邓亚萍在学生舞台上也站上了新的高度。在剑桥大学近八百年的历史中,第一次有像邓亚萍这种重量级的世界顶尖运动员拿到博士学位。
邓亚萍 – 运动生涯
1983年,10岁的小亚萍离开家来到了郑州市乒乓球队,边读书、边打球。她打球悟性强,善于总结,在球场上有一种咄咄逼人的杀气。但由于成绩不错,1986年,13岁的邓亚萍荣获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在此期间她打败了国家队种子选手和世界冠军戴丽丽而一战成名;第二年入选国家青年队。她又在全国比赛中与队友合作,战胜当时拥有陈静、胡小新与乔红等世界冠军的湖北女队夺得冠军。1988年,15岁的邓亚萍再次获得全国青年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她如愿以偿进入国家队。
在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很快就凭无可挑剔的战绩征服了国家队教练,并走上乒坛的最高峰。1989年,邓亚萍和乔红搭档,荣获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双冠军。
1991年4月,在日本千叶举行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邓亚萍击败朝鲜对手获得女子单打冠军。她的球风给坐在观众席上观看比赛的萨马兰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赛后,他对邓亚萍说:“你打得好极了,绝对是世界一流水平。我邀请你今年秋天到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访问。”邓亚萍爽快地答应了。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19岁的邓亚萍与乔红这对黄金搭档一举夺得女子双打比赛的金牌。两天之后,她们从搭档变成了对手。邓亚萍夺得了女子单打金牌。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邓亚萍和乔红成功卫冕乒乓球女子双打冠军。两天后,邓亚萍再次在女子单打决赛中折桂。
进入国家队之后,她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女双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邓亚萍便成了中国女队的顶梁柱,参加了所有的亚洲比赛和世界大赛,各种级别的冠军拿了100多个。六七年来,邓亚萍的名字几乎成了“冠军”的代名词邓亚萍也成为一个不可战胜的神话。
自国际乒联实行电脑排名起到邓亚萍退役,她一直稳居女子排名第一位。邓亚萍精湛的技艺和顽强的作风,使她成为世界乒坛的传奇人物。
邓亚萍 – 成长经历
童年时期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运动员时期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
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 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求学时期
刚到清华大学外语系报到时,指导老师让她一次写完26个英文字母。当时在别人眼中看来最简单不过的事,邓亚萍却费尽心思后才把它们写出来。 于是邓亚萍把自己的睡眠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经常学习到很晚才肯休息,有时,一边走路一边看书,就连吃饭的时间都用上了。
邓亚萍不断要求自己,做作业也要和完成训练课一样,绝对是今日事今日毕,毫不含糊。邓亚萍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让辅导老师和学友都深表叹服。
1998年2月,邓亚萍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读书,邓亚萍在剑桥大学的语言学校开始学习英语,短短3个月的时间,邓亚萍坚持每天8点多从自己的住所赶往学校上课。下午3点半下课后,她还到学院的学习中心去学习,听磁带,练自己的口语,直到晚上8点学习中心关门后才赶回住所。 回到住所,邓亚萍也从不浪费时间,她坚持和房东用英语交流,坚持按时完成作业和预习功课。在她终于获得硕士学位后,邓亚萍又动身前往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邓亚萍 – 婚姻生活
广东人林志刚是原国家男子乒乓球队主力、第三届世界杯男团冠军成员。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与邓亚萍同时进入国家队,林志刚左手横握球拍、反胶弧圈球的打法在他那一代男队员当中成绩非常突出,刻苦钻研的邓亚萍常找林志刚切磋球技,林志刚也乐于当邓亚萍的陪练。在朝夕相处中,林志刚、邓亚萍这对身高差不多的乒乓明星相互钟情,不过,因为乒乓球队严格的要求和管理,考虑到当时被作为女队主力培养的邓亚萍的前途,本来也同样有潜力的林志刚曾一度被国家队送回广东。
分居两地的生活反而让邓亚萍与林志刚的感情迅速升温,当时两人的恋爱关系已经上升到了双方父母允诺婚嫁的程度。被打回广东队后,林志刚发奋努力,很快便重新回到国家队中。然而再次归来的林志刚已没有了以往一线主力的位置,甚至一度还给参加奥运会等比赛的队友们当起赛前陪练。而另一方面,邓亚萍接连拿下数个世界冠军,一个黯然失色,一个荣耀光鲜,林志刚与邓亚萍之间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
一次,大赛在即的邓亚萍在国内刻苦训练,林志刚则随队参加一次访美的表演赛,赛场上,林志刚一扫在国内压抑的情绪,球路刁钻,球风稳健,在美国大受欢迎。举手投足间,林志刚的洒脱、刚毅吸引了场外一名美籍华裔女球迷的注意,她才不管林志刚是否有女友,只要林志刚走到哪儿,她就追到哪儿,女球迷的热情让林志刚又找到了那种被人崇拜的感觉,与邓亚萍在一起所承受的失落和压抑在美籍华裔女球迷这里得到了补偿。于是,背着邓亚萍,林志刚与那个女孩子书信往来,在没有比赛的日子里,她还从美国飞到广东探望林志刚。得知此事的邓亚萍一气之下,便提出了分手。林志刚也不解释,默默地回到了广东队。第二年,已经28岁的林志刚远赴法国飞跃乒乓球俱乐部队,这一去便是5年。
在林志刚走后不久,邓亚萍宣布正式退役,在清华大学潜心苦读。表面上看,邓亚萍是将自己在球场上的斗志转移到学业方面,事实上,邓亚萍也是在通过这种方式疗伤。
从清华读到英国的诺丁汉大学,邓亚萍始终忘不了林志刚。在诺丁汉大学,没有人会把瘦小的她和国际乒乓名将联系在一起。因为语言的障碍,邓亚萍没有朋友。她异常孤独甚至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软弱。在最孤独的时候,邓亚萍不止一次地想起林志刚。
此时的林志刚早已与那个女球迷没了关系,他也知道邓亚萍在英国留学,也一直想去看望邓亚萍,但他也忍住了自己的渴望。他和邓亚萍一样,也想等自己阳光灿烂的时候再去见对方。于是,这对相爱至深而又意志坚定的人在异国他乡忍受着思念和寂寞的双重煎熬,努力地改变着自己的境遇。
终于在2002年7月,邓亚萍顺利取得诺丁汉大学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两个月后,邓亚萍进入剑桥大学进修学习。而此时的林志刚和瑞典名将卡尔松合作,使飞跃队两次获得法国乒超冠军。稳定下来之后,林志刚马上与邓亚萍取得了联系,他试探着提出,能不能约邓亚萍见一面。邓亚萍接到林志刚的电话,百感交集,她轻声说了一句:“你来吧。”这一句承诺对于林志刚来说,如同福音。
在剑桥大学美丽的校园里,这对有情人终于又见面了。他们一笑泯恩仇,很自然地就牵着手在校园里流连着。两个人都突然觉得,他们似乎从来没分手过。
2004年底,邓亚萍与林志刚低调地领了结婚证,他们把家安在了北京龙潭湖小区的一套三室二厅的房子里。2006年3月6日邓亚萍在巴黎一家医院足月剖腹产下一个男孩。邓亚萍的儿子生下时体重3.4公斤,出生后被放入暖箱,巴黎医院的医生在给婴儿做了全面的检查后称,孩子的身体很正常。林志刚给孩子取名“林翰铭”。
邓亚萍 – 学习经历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邓亚萍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身份初进清华时,她的英文几乎是一张白纸。老师想看看她的水平,让她写出26个英文字母看看。她费了一阵心思总算写了出来。看着一会儿大写、一会儿小写的字母,她有些不好意思。
上课时老师的讲述对她而言无异于天书,她只能尽力一字不落地听着、记着,回到宿舍,再一点点翻字典,一点点硬啃硬记。为了更快地掌握英语,几位英语老师建议邓亚萍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经清华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批准,1998年初,刚在清华读了几个月的邓亚萍作为交换生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突击英语。
1998年2月26日,邓亚萍飞往剑桥。第二天就是开学上课的日子,全班一共9个同学,教室不大,9张课桌椅向着黑板,摆成半圆形。老师先让大家做自我介绍。接下来给每人发了两张讲义就开始讲课,课堂上没什么纪律,讲解方式也很随意,老师一边讲课,同学们一边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她在云山雾罩中上完了课。四五个星期过去了,每天十五六个小时的付出,但收效并不大,英语水平的提高也不显著。作为一个插班生要赶上其他同学困难太大。加上没有教材,每次上课才能拿到老师发的讲义,这种教学方法也很难让她适应。
邓亚萍就读的纽汉姆学院是隶属剑桥大学的一所小学院,类似于国内的语言进修学院。这里的学生主要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而邓亚萍是惟一来自中国内地的留学生。开始的一两个月,邓亚萍根本听不懂老师在上面讲什么,她把老师所有写在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一遍,回到家里后自己再翻字典,再看。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她回到清华戴上学士帽时,已能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词。
2001年9月,邓亚萍从清华走进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原本更喜欢剑桥,那里风景可人,令她心醉,可她还是投奔了诺丁汉大学,因为诺丁汉大学有全英最棒的外语系。导师对她不太了解,似乎有些不放心,担心一个运动员能否完成学业。她恳切地对导师说:“我可能比您的其他学生基础要差,请你多费心了,别人能听懂的课程,我可能要两次甚至多次,别人需要一年,我可能需要一年半甚至两年。但不管费多少力、多长时间,我都要把学业拿下来!我是那种很要强、性子也很犟的人,因此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打球的时候,她的视力两眼都是1.5,上学以后下降得很快,现在有一只眼已经0.6了。
在诺丁汉大学上课的过程中,邓亚萍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抢着发言。老师和她开玩笑,说从她学习的劲头就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世界冠军。
2002年,邓亚萍面对严格的考官,用英语宣读了35000字的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以翔实生动的材料和清晰有力的论点论述了中国妇女及中国妇女体育的巨大发展和变化。临场考官的一致结论是:无条件一次通过。2002年12月22日,她如愿获得硕士学位。萨马兰奇先生称赞她“拥有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2002年,她开始攻读剑桥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2008奥运会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从1997年进入清华大学起,邓亚萍已在校园度过了近6个春秋,并将自己当年的小学“学历”变为研究生学历。邓亚萍坦言,从运动员到学生,尤其是一个留学生,她付出的努力并不亚于打球。从对英语的一窍不通到熟练地用英语与教授交流,从人生地不熟到朋友遍英国,从开始时的迷茫到后来的迎接挑战,每一步都走得很辛苦。
邓亚萍 – 与奥运会
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
2003年2月,邓亚萍被调到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工作,几乎同时,她收到了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的录取通知书。每天,她赶往北京奥组委上班,下班后则投入到博士课业的准备中。
2005年3月,她如愿赴英攻读博士学位,并在2008年前回来全力投入奥运工作。
2004年,邓亚萍从国家体育总局正式调入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担任奥运村部副部长兼奥运村办公室副主任。奥运村村长由国家领导人和政府要人担任,办公室副主任是为奥运村村长服务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奥运村要住进16000名各国运动员和随队官员,奥运村将为这16000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提供住宿、餐饮、医疗服务,保证他们的吃喝拉撒睡。此时,她的责任已由当时的市场开发逐步转移到了组织奥运志愿者上。
邓亚萍全程参与了招募志愿者的活动,一直到奥运会、残奥会比赛结束。奥运之后,邓亚萍和同事们又迅速投入到对奥运志愿工作经验及其工作方法的总结归纳中。她说:“奥运给北京留下了很多,比如场馆等等,但是从人文奥运这个方面,给北京留下了什么?我们认为志愿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从人文奥运到人文北京,志愿服务是重要的一笔。”
“有些问题我们不需要回避,我们国家的发动力与组织能力是超强的,”邓亚萍说,“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的体制优势。但从志愿本身来说,是要靠自愿的,任何的强迫都是不可能的。”
数据显示,奥运志愿者招募一共报名了170万人,以每个人的服务时间为基数,然后再和北京的平均工资比对,得出的结论是,志愿者为北京奥运会、奥组委节省了42.7亿元。
2008年3月24日,邓亚萍到雅典参加奥运圣火接力。她曾经4次成为奥运圣火火炬手,第一次是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第二次是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第三次是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第四次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雅典奥林匹亚取火仪式上。
2008年7月20日,奥运村预开村。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都派代表提前进驻奥运村,做好前期准备工作。7月27日,奥运村正式开村。
邓亚萍 – 投身政界
2009年4月16日,共青团北京市委召开全体干部大会,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官员宣布邓亚萍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职务,副局级。
再次转变身份投身政界,邓亚萍完成了自己人生的最大跨度转型。消息公布后的第二天,法新社发表评论员文章,称“中国最伟大的运动员迈出了她政治生涯最大的一步”。
由于有奥运期间组织志愿者的工作经历,到任后的邓亚萍被安排负责即将到来的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工作。国庆群众游行人数众多,队伍庞大。工作难度和挑战丝毫不亚于奥运会。
邓亚萍具体负责国庆群众游行的甲流防控以及公共卫生安全。她说:“我上任的时候工作已经开始了,我是半路杀进来的,工作几乎是连轴转,忙碌是我的常态。”
20万人的游行队伍,再加上周边的服务和保障人员,多达几十万人。而当时甲流防控形势一直不太稳定,不确定性给本已忙碌的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 她说:“甲流防控最重要的是不能聚集,但游行队伍无法不聚集,只能将原定于室内的内容移到室外,尽可能多的让空气流通。”
之前没有任何疫病防控经验的邓亚萍在接手甲流防控及公共卫生安全工作后,迅速投入到学习中。几个月里她频繁与卫生部门接触,了解并学习防控知识;她还翻阅了很多有关公共卫生知识的书籍。
这是邓亚萍一贯的作风。对于不熟悉的领域,她的习惯是去学习,听各方的观点和意见,然后总结出自己的东西。在英国读书的时候,她就要求自己一定要把研究领域内的书籍看完,各家观点都要知道,在各家观点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发现新的东西。
从最初鼓励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传承奥林匹克精神,到之后的奥运志愿者服务,再到如今的共青团工作,邓亚萍说她的工作一直没有脱离“与青少年相关”这条主线,以前的工作与现在的工作是一脉相承的。
“我的工作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这个群体,之前更多的是关心鼓励青少年参与体育,现在则更多的是为青少年成长、成才提供服务。”邓亚萍说。
谈到现在的工作,邓亚萍表示,我们现在正在着力拓展北京共青团的服务性,目前已经与共青团河南省委合作,我们将逐步把来京的河南籍孩子纳入自己的工作服务范围,更多地为他们服务。
从政之后的邓亚萍十分忙碌,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工作上。她鲜有时间再接触乒乓球,乒乓球对于她来说已经是有些遥远的过去时。邓亚萍认为这是人生的一个美妙的体验,她从中将收获更多快乐。
从世界冠军到剑桥博士再到政界人物,邓亚萍一路走来,人生轨迹发生着一波接一波的传奇变化。在更多人看来,她的人生在成为顶尖运动员时开始就被“制定”了,属于自己的选择有多少?
对此,她认为,做事情还是应该做一行爱一行,没有哪一件事情是你一定不喜欢或一定喜欢的,关键看心态的把握。
她说:“我觉得我很难说自己不喜欢做什么事。比如说打球,这是我喜欢的,但打了很多年之后,自己也会烦,这样的情绪经常出现。当你发现自己不喜欢一件事时,我常常会反问自己,是不是真的了解它?了解之后还会不喜欢吗?心态的调整起到了很大作用。”
邓亚萍对目前的工作感到满意。她认为,人生的经历是最重要的,不要轻易对任何事情否定。
“到目前为止,我得到了很多,我是一个幸运的人。但这只是人生的一些片段,人生不断丰富的经历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它可以让你不断成长,更重要的是,它是短暂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邓亚萍说。
很多人评价邓亚萍已经功成名就。一位邓的球迷曾这样说:“她的人生已经足够传奇,可谓名利双丰收,运动员时期达到顶峰,退役之后迅速学习并获得傲人成绩,学业完成之后又再次转型进入国际组织直至今天的团市委官员,在她身上你很难发现失败是什么。”
邓亚萍 – 荣誉奖项
运动生涯中,曾经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连续2届4次奥运会冠军
1989世乒赛女双冠军;
1990年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1世乒赛女单冠军,女团、女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2年世界杯双打赛冠军;
1993世乒赛女双亚军、女团冠军;
1992年第24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
1995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6年第25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单、女双冠军,世界杯女单冠军;
1997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
个人荣誉
1987年获运动健将称号
1988年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1990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90年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
1990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同年共青团中央授予她“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2010年12月20日,由大本钟奖组委会、世界青年华商会、炎黄青年文化国际联合会和中国精英青年联盟联合,在英国伦敦召开了“2010年度英国、加拿大、中国海归十大杰出华人青年正式获奖名单(大本钟奖英国/加拿大/中国选区)”发布会。邓亚萍获得“2010年度中国海归十大杰出华人青年”
2003年入选国际乒联名人堂
邓亚萍 – 出任人民搜索总经理
2010年09月25日上午,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召开董事会,并通过决议:聘请邓亚萍担任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总经理。就任后,邓亚萍将全面参与人民搜索的日常管理,全方位推动各项工作。 人民搜索董事会认为,曾经的“乒乓女王”、剑桥经济学博士、国际奥委会官员和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邓亚萍经历了几次成功的大跨度人生转折,尤其是她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拼搏、进取精神,以及她本人所具有的国际影响力,将使企业化、市场化运作的人民搜索网在国内外资源拓展方面获得巨大推动力。同时,董事会充分相信,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和共青团北京市委任职期间所表现出来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将会在人民搜索的平台上发挥出更大作用。借助邓亚萍的国际影响力,人民搜索将以开放的态度面向国际市场,广泛争取社会合作资源,充分吸收国际运作经验,扩大人民搜索的国际国内影响力。人民搜索尚在创业之初,各方面工作都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邓亚萍到任后将立即参与到公司的业务方向、管理架构、团队建设等全面工作中。
不过邓亚萍升迁,得到的不光是鲜花和掌声,也有关于“隔行如隔山”的质疑,有网友说:“谷歌的创建者佩奇和布林学的是计算机和数学,李彦宏是计算机硕士,马化腾和丁磊都是学计算机的……邓亚萍是剑桥的经济学博士,但她了解计算机相关学科和互联网规律吗?”
对此,人民搜索副总裁宫玉国认为:“邓亚萍是英国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而且不管是运动员时期还是从政以后,她的拼搏精神,还有北京奥组委任职的经验,都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东西。”因此,当邓亚萍再一次挑战全新领域,也让外界格外看好,对她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对于新的任命,邓亚萍表示将珍惜机会,努力为广大网民多做点实事。广大网友也纷纷为邓亚萍加油鼓气,相信她能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拥有新作为。
发布者:知识学院,火焰兔收录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https://huoyantu.com/10885.html
版权声明: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或提供具有法律效应且证据链完整的证明)发至本站的邮箱 huoyantu@qq.com
(收到核实后 24小时内绝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