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穿内裤吗 古代的裤子都是开裆裤吗

古代人穿内裤吗 古代的裤子都是开裆裤吗,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对于现代人来说,内裤必然是一件必不可少的衣服,但在我国古代,内裤的历史却并不长,在内裤流行起来之前,古代大部分朝代的人,他们所穿的都是类似于现在小孩穿的开裆裤样子的裤子,但会在这条裤子外面再另外穿一些…

对于现代人来说,内裤必然是一件必不可少的衣服,但在我国古代,内裤的历史却并不长,在内裤流行起来之前,古代大部分朝代的人,他们所穿的都是类似于现在小孩穿的开裆裤样子的裤子,但会在这条裤子外面再另外穿一些别的衣服遮挡起来。那么古代的裤子究竟又是什么样子的,为什没有发明出合裆裤呢?下面就让猎事百科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古代人穿内裤吗 古代的裤子都是开裆裤吗

1、古代人穿内裤吗

严格来说:现代意义上的内裤,是上世纪40年代从国外引入的,在此之前,中国古人是否穿内裤,存在一定的争议。

先从最早说是,商周时期,中国人是不穿内裤的,确切的说,是不穿裤子,男女都穿裙子,衣裳这个词的意思就是上身为衣,下身为裳,裳就是裙子的意思。

也许有人会说,穿裙子不穿内裤,不怕着凉?要是骑马怎么办?不怕磨破了?刮大风不怕走光?

这个的确是个问题,所以说:古人讲究: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就是为了防止走光!至于着凉,那不要紧,肚子着凉,其他部位不怕,至于磨破了,你找个东西垫着嘛!

古代人穿内裤吗 古代的裤子都是开裆裤吗

2、古代的裤子是什么样的

到了汉代,裤子出现了,不过当时的裤子和现代意义上的裤子存在一定差别,只有裤管,没有裤腰,听起来是不是很奇怪,但当时就是这么地,史书记载汉朝皇宫里女性都穿开裆裤,大家据此说汉朝皇帝流氓,这是误会了,当时裤子就是这个款式,男女都没有档,至于内裤,不好意思,还没有发明。

但这种裤子不能单独穿,没有档意味着没有地方放鸟,为了防止鸟儿飞走,外边还是要套一层裙子。

但是一些特殊工种,因为工作需要,出现了内裤的雏形,犊鼻裈,因形似牛鼻而得名。犊鼻裈是下层劳动者的常服,多是农夫、渔夫、船夫、泥瓦匠等。

这种款式的内裤直到近代还在许多地方出现,看过老电影红高粱的朋友应该印象深刻,酒坊工作的伙计因为高温,衣服脱光,就拿这围住下身。

唐宋之后,开裆裤和合裆裤成为男子的主流服饰。南宋周瑾墓出土的11条裤子中,有7条开裆裤,4条合裆裤。此时进入了混搭时期,如果是合裆裤,那就不用套裙子,如果是开档的,依然要套裙子,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合裆裤才一统天下,但是内裤依旧没有被广泛采用。一直到民国时期,随着西方文明的进入和传播,现代意义上的裤子以及内裤才逐渐普及开来。

古代人穿内裤吗 古代的裤子都是开裆裤吗

3、古代裤子的发展史

先秦,已经有了“内衣”——一是“袍”;一是“襗(zé)”《诗.秦风.无衣》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是说,秦国士兵在天寒地冻的夜里,只穿着“袍”这种“通体”的“内衣”,靠相互拥搂着“抱团取暖”。又曰:“岂曰无衣,与子同襗。”

“襗”,郑玄说是“亵衣”,就是“内衣”;许慎说,是“袴”,那就是半截儿的“内衣”,应该也是“两半儿”的或“开档”的。

为了保护“隐私”,所以,战国至东汉,“深衣”曾很盛行。除了这个办法外,就是从先秦开始,就很讲究“坐姿”,叫“跽坐”,就是席地而坐时,以两膝着地,两股贴于两个脚跟。《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其实,公元前300年前后,赵武灵王曾大力推行“胡服骑射”。

中原很早就使用马匹打仗,但全部是战车,兵士站在车上作战。“胡服骑射”是骑马作战,因此必须穿适合骑马的“袴子”。有学者认为,从战国开始,中国已经有了不是“两半儿”或“开档”的“袴子”。

没有争议的是,汉代,有了“袴褶(xí)”这种服装。“袴褶”,即上穿褶而下着“袴”,其外不再套裘裳,是从西域传入的“骑服”。《三国志.吴.吕笵传》:“笵出,便释褠,著袴褶,执鞭,诣阁下启事,自称领都督。”王国维有《胡服考》。

古代人穿内裤吗 古代的裤子都是开裆裤吗

从汉开始,有了不分“两半儿”或“开档”的“袴子”,毫无问题。此种“袴褶”,魏晋曾主要为军服,后扩展到官场和民间,北朝最盛,唐宋渐废,只剩余仪仗卫军中。

先秦,大约是没有现代意义的“内袴”。但在汉代,有了两种“裈(kūn)”——“犊鼻裈”和“缠带裈”。“犊鼻裈”,顾名思义,像是“牛鼻子”。这是一块三角巾,上面有穿带子或绳子的孔,用带子或绳子穿上捆绑在身上,十分接近现代的“三角内裤”。河南郑州密县打虎亭汉墓壁画《相扑图》中,画有两个正在格斗的大力士,穿的就是这种“犊鼻裈”。

“缠带裈”,则就是用一条约六尺长的的布带,很复杂的缠绕若干圈。现在日本相扑运动员腰间,缠绕的就是这类“裈”。日语中,仍然写作“裈”。汉代的这种“裈”,宽于唐代。日本相扑所使用的,当更接近于唐代“裈”。《晋书.阮籍传》云:“独不见群虱之处裈中,……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这是“指桑骂槐”,以虱讽人。但可知,当时,即着“裈”,又穿有“裆”而不“开裆”的“袴子”。

唐代,有了“衩”字。李商隐《无题》诗云:“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那个时候,“衩”,不读现在的“chǎ”,而读“chà”。这个“衩”,无疑指的是“短袴”“袴衩”,是否作“内衣”呢,也未可知。

但可以肯定,“犊鼻裈”和“缠带裈”,唐代仍然在用。这很正常。按照罗素的说法,17世纪的笛卡尔,是光着身子躺在床上琢磨出“我思故我在”的。各国的服饰,都是在近现代才逐渐发展完善的。

好牛新坐标

发布者:知识百科,火焰兔收录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https://huoyantu.com/103643.html

版权声明:

  • 火焰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本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程序/用户发布/投稿,故量太大无法一一准确核实资源侵权的真实性;
  • 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故火焰兔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与立场);
  • 因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核实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我们会在发布之前尽最大努力来核实这些信息;
  •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要求本站删除内容,您均需要提供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示范格式 《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或提供具有法律效应且证据链完整的证明)发至本站的邮箱 huoyantu@qq.com
    (收到核实后 24小时内绝对处理)
  • (0)
    知识百科的头像知识百科作者
    上一篇 2022年2月13日 下午6:56
    下一篇 2022年2月13日 下午7:26

    你可能喜欢的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火焰兔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