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刚是著名的电影演员,辽宁大连人,被称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军人”,有很多的作品,并且获得了很多的荣誉。
王心刚 – 基本资料
姓名:王心刚
职业:电影演员
籍贯:辽宁大连人
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军人”。
王心刚在银幕上诠释了一个又一个完美的中国军人,“第一军人”的地位至今无人逾越。“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曾经是中国大地上流传甚广的口头禅。在人们对男人这个概念还很笼统的年代,他就已经提供了最佳的范本。
王心刚 – 代表作
《寂静的山林》、《永不消逝的电波》、《海鹰》、《秘密图纸》、《红色娘子军》、《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上下)、《伤逝》、《南海长城》、《牧人之子》、《野火春风斗古城》、《侦察兵》、《大河奔流》
王心刚 – 获奖情况
《知音》一片于1982年获第五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在1995年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中获中国电影世纪奖:男演员奖。
王心刚 – 个人经历
王心刚,1932年生,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 1949年中学肄业,后参加沈阳文艺骨干训练班,学习话剧表演,后转入东北军工局文工团任演员,曾在”李闯王”、”三个战友”等话剧中扮演角色。1956年应长影厂之邀,在惊险式故事片《寂静的山林》中饰演男主角史永光,从此踏上银幕。
在《牧人之子》一片中,因电影表演方面表现出一定水平,于1958年调八一厂演员剧团,开始电影演员生涯。相继在《永不消逝的电波》、《红色娘子军》、《野火春风斗古城》、《海鹰》、《侦察兵》、《伤逝》等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作为一个电影演员。王心刚的外在条件优越,但他并不以此自赏,在实践中摸索表演经验,循序渐进地摸索电影表演规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影片《知音》中他饰演爱国将领蔡锷,为了成功地塑造人物,他翻阅大量传记、记事,从中理解到武将文演,紧紧抓住主人公的心理,通过人物的情绪张、驰,将文气和武气,外在和内在的感情统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影片上映后,深得观众和专家的赞扬,并一举夺得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的桂冠。以后又出演过《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上下)等影片。
王心刚的表演朴实自然,富有激情,善于从不同人物出发,着力在性格上刻画,细腻而不是雕琢,质朴中显其艺术功力,曾任八一厂副厂长。
王心刚 – 简历
1950年任沈阳市文联训练班干事。次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东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演员,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副厂长,中国影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主席团委员。主演的影片有《海鹰》、《红色娘子军》、《野火春风斗古城》、《伤逝》等。在《知音》中饰蔡锷,1984年获第五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王心刚 – 个人荣誉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大连人。1932年1月生。1950年9月入伍。197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为沈阳军区军工局文工团演员,1951年9月,任东北军区文工团演员,1958年1月,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1975年12月,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
1988年9月,确认为国家一级演员。
1989年2月,经总政治部批准按副军职待遇。1993年7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8月退休。曾在话剧《李闯王》、《冷战》、《三个战友》中分别饰演主角。在《寂静山林》、《牧人之子》、《永不消逝的电波》、《海鹰》、《勐垅沙》、《红色娘子军》、《哥俩好》、《野火春风斗古城》、《秘密图纸》、《侦察兵》、《南海长城》、《大河奔流》、《伤逝》、《知音》等25部影片饰演主要或重要角色。
其中在《知音》影片中成功塑造了蔡锷的形象,荣获1982年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1987年任中、加合拍影片《白求恩》中方导演,该片荣获1990年全国优秀影片奖特别奖。曾3次被聘为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是”文化大革命”前经文化部批准的22位大明星之一。
1989年被评为建国四十年十大影星之一。
1991年被载入《中国电影电视艺术家辞典》。
现任影协主席团委员、表演学会常务理事。
王心刚 – 演艺事业
在新中国的电影银幕上,王心刚是一位受到广大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喜爱的著名电影演员。他从影二十八年,先后在《寂静的山林》、《牧人之子》、《永不消逝的电波》、《海鹰》、《野火春风斗古城》、《红色娘子军》、《勐垅沙》、《哥俩好》、《秘密图纸》、《侦察兵》、《南海长城》、《伤逝》和《知音》等二十多部影片中饰演各种类型的角色。1982年,他因在《知音》中成功地饰演蔡愕而荣获第五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这是广大电影观众对他的表演的充分肯定和赞扬,也是王心刚近三十年来对电影事业爱之深,研之切,付出了艰辛劳动的结果。
1932年1月,王心刚出生在大连市郊区一个小会计师的家庭。八岁上小学时,十分喜爱唱歌和音乐。进入中学后,在语文教师的带领下,他参加了业余文艺演出活动。1949年,即将中学毕业的玉心刚参加了由沈阳市文联举办的各校文艺骨干训练班,学习话剧表演。次年结业后,他参军到东北军工局文工团(后和抗敌话剧团合并),正式成了一名活剧演员。曾在《李闯王》、《冷战》、《三个战友》等话剧中饰演主要角色。
1956年,王心刚应长春电影制片厂之邀,在由赵明编剧、朱文顺导演的惊险样式故事片《寂静的山林》中饰演男主角——我公安机关侦察员史永光,从此迈上了银幕。不久,他又在影片《牧人之子》中饰演了发动群众实现发展草原牧场计划的村长、复员军人德力格尔。由于王心刚在电影表演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水平,1958年,他被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开始了电影演员的生活。
作为一个电影演员,王心刚的外在条件是比较优越的。五十、六十年代,他年轻,英俊,潇洒,今天他仍然保持着一副健美的体魄。然而,王心刚却从不以此自赏。在长期创作实践中。他始终坚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努力地探索人的心灵,熟悉电影表演艺术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王心刚在创造角色时总是充满了信心和激情,并力求表演朴实自然、真挚,符合人物的个性。他在《海鹰》中饰演的快艇艇长张敏、在《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饰演的游击队政委杨晓冬、在《红色娘子军》中饰演的党代表洪常青,虽然同是我人民子弟兵的指挥员,但是王心刚演来却各具特色。使这些角色在观众的心中留下了一定的印象。作为人民海军年轻的指挥员张敏的特点是朝气蓬勃、智勇双全;深入敌后策动伪军起义的游击队政杨晓冬,他的特点是稳重老练、机警大胆;而洪常青作为娘子军连的党代表的特点则是胸怀宽阔、感情浓烈、意志坚强、坚贞不屈。三者既有共同的特征,又不失独特的个性,这正是创作者的匠心所在。
在拍摄《红色娘子军》中“教导琼花常青述身世”这一重场戏时,王心刚认识到这场戏对全剧所起的重要作用。为了使自己的表演不流于一般的说教,曾经设计了两种方案:第一,常青谈到父亲被敌人装入麻袋扔进珠江以后,母亲哭瞎了双眼时,感情完全“掉”了进去,甚至激愤得流出了眼泪;第二,常青激起强烈的仇恨,但这种仇恨已经成为巨大的力量,他能克制自己,不是激愤得不能自持。显然,第二种处理方法既符合人物的激动情绪,又比较接近人物内向深沉的性格。于是,当谈到“父亲被扔进珠江”时,王心刚饱含激情、异常激动地啪的一声砍开了椰子。然后,琼花问:“那妈妈呢?”“不知道,父亲死后,妈妈眼睛也瞎了……”王心刚又以双眼有些湿润,但却极力克制着,捧起椰子一饮而尽的有节奏的动作,很好地表现了常青压抑的感情。接着,他又亲切地疏导琼花“要把旧社会烂掉就得紧紧依靠集体——整个阶级”,生动而鲜明地展示了常青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胸怀。
由于王心刚的戏路宽广,并且具有一定的力度,因而成为我国五、六十年代二个善于演“兵”的、有影响的年轻演员。
此后,王心刚又分别在《勐垅沙》、《哥俩好》、《秘密图纸》、《侦察兵》、《南海长城》、《大河奔流》和《绿海天涯》中饰演了解放军工作组长江洪、指导员、军区保卫干事陈亮、侦察参谋郭锐、民兵连长区英才、游击队长秦云飞等一批可信可亲的我军基层指挥员以及植物学家南林的形象,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了电影表演的方法和经验。
如果说王心刚的电影表演在前期是以强烈的自信心和充满激情取胜的话,那么在中期;他的表演则鲜明地表现出了自然、质朴、潇洒的特点。但是由于他来自舞台,使他的电影表演仍带着某些舞台表演的痕迹。有很长一段时间,王心刚一直思索着如何来突破这一关。
1979年和1981年,王心刚先后在著名导演水华根据鲁迅小说改编、导演的《伤逝》及谢铁骊和陈怀皑导演的表现蔡愕将军传奇故事的《知音》中饰演了史涓生和蔡愕两个人物。在这两部影片中,王心刚的表演艺术水平又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他说,《伤逝》使他真正开始理解并进入了电影表演这一艺术领域。使他开始注意从电影的独特表现方法和剧作的总体构思出发去构思自己的表演,去创造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性格。这无疑是他经历了长久磨励而得到的深切的经验体会,确实体现了他的进步和成熟。
在影片《伤逝》中扮演涓生,这对王心刚来说,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课题。影片的导演水华说“他(王心刚)不熟悉二十年代知识分子的生活,没有感性的东西”;加上“这个戏没有强烈的形体动作和激烈的矛盾冲突,要通过大量复杂的内心活动,含蓄地反映在当时那样的社会里,涓生这样的知识分子所受的压力和他们的精神世界及其命运,任务是很重的。”但是,王心刚却渴望着扮演这一角色。他阅读了鲁迅的大量作品,从中了解了三十年代知识分子的情况,理解鲁迅笔下涓生和子君这两个人物的性格和特征。他对《伤逝》的总体构思,从时代背景到人物和人物关系等都作了极为精细的分析,从而从总体上准确地把握了涓生的思想、性格、感情的每一点细小变化的内在逻辑性。在每个镜头拍摄前,他都和导演认真地交换意见,寻找人物准确的内心独白,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娴熟的表演技巧换来的是角色创造的巨大成功。王心刚饰演的涓生无论是外在的形体动作和画外念白,还是内在的思想感情和心理动作,都比较真实地体现了二十年代一个曾经陶醉于个性解放、不承认严酷现实、而又被现实的墙壁碰破头皮而有所醒悟的知识分子的典型性格。在表现涓生从一个尚能温饱、幻想个性解放的小职员,到幻想破灭而逃避现实,把现实的艰难的重担推给子君一人,一直到子君的死,促使他苏醒的过程中,他所赋予人物的感情色彩是丰富多采的:有一开始的充满幻想和希望;有结婚初的欢欣和满足;有被嫉妒和辞退时的瑟缩,气愤和颓然;有挣扎着译书、著文时的激奋和不顾一切;有碰壁时的自惭、懊恼和无可奈何;也有逃避现实、躲进图书馆与子君分手时的苦闷、彷徨;还有反省时的悲哀、内疚、悔恨和疾愤……这一切,王心刚都通过他准确,鲜明、细腻的表演,揭示了涓生的性格和内心世界。
在《伤逝》中,由于人物、对白极少,又没有强烈的形体活动,除了旁白以外,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的表达是靠摄影机以大量的中景、近景、特写、长镜头,以及演员的表演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演员对角色的言行、心理活动,理解得非常深透,并通过自己真挚的表演体现出来,难度是比较大的。王心刚正是以他真实、饱满、准确、精细的表演,体现了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当几个镜头拍摄方法类似的时候,王心刚的表演更显示了它的丰富性的特点。例如,影片中有两处类似的两人对视的静场戏。一处是热恋,一场是分手前夕。王心刚的表演真挚、深沉,那饱含激动的热切希望与低眉敛眼的冷漠、淡然,二者对照是何等鲜明。又如,同是缠毛线,涓生向子君求爱时,我们看到银幕上王心刚的两只手微微发抖,紧绷着的毛线在晃动:当两人感情产生裂痕时,子君用力扯动毛线,王心刚的表演则表现涓生不为所动,双手停止了放线,终于使毛线绷断。这两个细节,同样准确地表达了人物的内心情绪,却又不感到单调。
《伤逝》以后,王心刚紧接着参加《知音》的拍摄。他十分喜欢蔡锷这个人物。在阅读了许多有关蔡锷的传略,记事等材料后,他很快理解了导演指出的蔡愕城府深、有韬略,只有军人的风度是不够的话。导演提出要武将文演,要把蔡锷处在复杂情况中的不同面貌表现出来的设想。因此在人物创作中,王心刚紧紧抓住蔡锷由对袁抱有幻想,到逐渐悟察袁不怀好意,直到幻想破灭、毅然负起讨袁护国重任的思想脉络及其风流潇洒、城府颇深的军人特质。着重通过蔡被困京都,尚为国为民深深担忧;巧离北京及怒揭讨袁护国大旗等一系列情节,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反对复辟、坚决拥护共和的具有强烈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传奇性的人物形象。影片中有一场蔡锷在总统府作战室得知袁世凯秘密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使他的抗战幻想彻底破灭,心情极度复杂激动的戏。王心刚认为,这里虽然篇幅不多,却恰恰最能表现蔡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人物气质。因此,在表演处理上,他十分注意突出人物情绪的张和弛,文气和武气、外在和内在感情的统一。当蔡锷于人民群众愤怒的示威声中,听到副官何重报告说袁世凯秘密签订了“二十一条”时,他先是震惊愕然,继之怒不可遏、愤然拍桌,大手横扫桌面,掀掉作战地图,然后侧身成剪影,在一个较长时间的静场中,流下了眼泪。很有层次地表达了蔡锷的震怒和痛悔自己受骗的心情,以及对民族、对国家深深负疚的感情。简洁、传神地勾画出了一个爱国将军的生动形象。王心刚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受到了专家和群众的广泛赞扬,终于使他以此荣获了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的桂冠。
王心刚从舞台到银幕,三十几年走的是一条严肃认真地探索人生、理解人的心灵,刻苦地磨炼自己的思想品格,不断丰富自己艺术修养的崎岖坎坷的上坡路。王心刚为人谦虚正直,在艺术创作中他始终坚持深入生活,向生活汲取营养和力量。
参加拍摄《红色娘子军》,饰演党代表洪常青,使王心刚实现了长久以来渴望创造一个红军时代革命者的夙愿。他第一次阅读剧本就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为主人公的命运流下过激动的泪水。但是对角色的热爱,并不能代替对角色的理解,为了寻找创造角色的依据,积累创作素材,他阅读了许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作,和有关的革命战争回忆录、历史资料等,还特别研读了毛主席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革命烈士诗抄》,使他清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脉搏,加深了对人物性格和精神世界的理解。到海南岛加吉、琼海等老苏区体验生活,缩短了他和角色的距离,增强了他表现老一辈英雄的创作欲望和信念。为了饰演《海鹰》中的张敏,王心刚到东海舰队快艇部队生活了一个月,和许多海军战士结成了知心朋友。为了演《南海长城》,他到过广东的许多港口、码头,与码头工人、渔民朝夕相处,促膝谈心。从他们身上,他不仅学到了许多可贵的品质,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生活积累。
在艺术创作中,王心刚坚持勤勉与刻苦的精神,有许多故事一直记在曾经和他合作过的同志们的心里。接到《南海长城》的拍摄任务后,王心刚为了在形体上进一步靠拢区英才这个南国船老大的黑红的肤色和强隍的体格,他硬是坚持每天进行太阳浴和跑步二、三千米,以及练哑铃几百次,双杠几百次,并和渔民们一起出海作业,以至于后来曾一度因活动超量而引起全身浮肿。不久以后,王心刚在《绿海天涯》中饰演植物学家南林时,角色要求他的身体清瘦一些,他便又坚持控制自己的饮食,每天长跑三、四千米,结果到影片拍完时,体重竟掉了十五、六斤之多。《伤逝》和《知音》都是他不熟悉的生活,但他并没有被难倒,翻阅大量的资料,请教一些专家,考虑多种方案,终于使他进入了角色,在电影表演这一领域迈开了新的步伐。
王心刚 – 参考资料
http://army.news.tom.com/fun/movieplayer/movieplayer16.html
http://wo.cnmdb.com/review/4105
王心刚 – 所属分类
电影
中国电影
发布者:知识学院,火焰兔收录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https://huoyantu.com/10330.html
版权声明: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或提供具有法律效应且证据链完整的证明)发至本站的邮箱 huoyantu@qq.com
(收到核实后 24小时内绝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