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启新,航海家,海运管理先导者之一,中国航海学会创始人之一,毕生致力于发展航海事业,为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周启新 – 人物简历
1906年2月14日 生于江苏省南汇县。
1922—1923年 上海浦东中学读书。
1923—1928年 上海吴淞水产学校读书。
1928—1934年 任上海私营轮船公司任商船驾驶员。
1934—1941年12月 上海通成公司各海轮任船长。
1942—1945年 上海通成公司任船务顾问。
1945—1949年 上海市轮渡公司任副总经理。
1949年10月—1950年3月 上海航政局航政处任副处长。
1950年3月—1951年 交通部航务总局航政处任副处长。
1951—1956年 交通部海运总局航政处任专员。
1956—1958年 交通部港航监督局任副总工程师。
1958—1960年 交通部海河总局任副总工程师。
1960—1963年 交通部安全监督局任副总工程师。
1963—1978年 交通部水运局任副总工程师。
1978—1981年 交通部科技委任委员。
1981—1985年 交通部科技局任顾问。
1992年11月22日 在北京逝世。
周启新 – 生平概况
周启新 原名周世才,1906年2月14日生于江苏省南汇县万祥镇。他9岁入万祥镇小学,12岁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高小,15岁在上海圣芳济公学读英语,16岁考入上海浦东中学。1923年17岁时考入上海吴淞水产学校,在校期间,由于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10个学期均考第一名,年年获奖学金。1928年毕业后,随即登中国商船实习,同年底即担任三副驾驶职务,由于他勤奋好学,对工作认真负责,技术水平提高甚快,在5年内很快即从三副逐级升为船长。与老一辈航海家一起,用实际行动打破了洋人独霸高级船员的局面。1934年受聘金城银行所属的通成轮船公司任船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沦为孤岛,该公司为上海运输必要的生活物资,船舶悬挂方便旗,(即船方花钱从利比里亚等国家买的国旗),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发生后才停止。1942年轮船在越南西贡被日征用,周启新主动离船,几经周折只身返回上海,继续在公司做管理工作。当时日本侵略军缺少高级船员,曾用高薪招聘中国海员。周启新不被高薪所动,将家搬至上海浦东周浦镇,深居简出,不为日寇工作,表现出他高度爱国主义的崇高气节。
1943年,周启新作为通成轮船公司的航务顾问,多次去重庆策划在四川开展航运业务以支持抗日。1945年日本投降后,作为航运工作者的周启新,激发了高度的爱国热情,经董浩云介绍,被上海公用局派往上海市轮渡处负责接管工作。在接管过程中将该公司改建为上海市轮渡公司,并任该公司的副总经理,招收民股,扩大经营。在此期间,他还想方设法将失散的船只找回修理后恢复原有航线,并购置旧船加以改造,开辟了上海至崇明的新航线,还在董家渡组建了上海第一条汽车轮渡航线,为恢复和发展上海市内水运交通作出积极贡献。与此同时,周启新发起并组织了上海驾驶员总会。
周启新 – 南北通航
1949年初解放战争发展很快,南北运输中断,面临上海断炊和工厂停产的危急关头,为使船舶能驶向解放区运输燃料,解决上海燃料来源,经上海航运界一致推荐,周启新作为南北通航四大代表之一,奔赴北平,参加南北通航问题的谈判,在谈判代表努力下,谈判取得圆满成功。他在北平期间受到叶剑英、薄一波等领导同志的接见,同时亲眼看到解放区解放军的严明纪律和各界人民安居乐业的情况,深受感动,经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决心想留在大陆不去台湾,等待解放。但在1949年4月上海解放前夕,上海伪警察局迫令参加南北通航谈判的代表离沪去台。周启新被迫于5月乘船去台湾,但到基隆后旋即换乘董浩云的船转赴香港。并婉拒香港友好相邀共事,于1949年8月由香港乘船返回上海途中,因遇上海港口布雷而折回,改道舟山群岛换乘机帆船终于回到上海,实现了自己不去台湾的愿望。回上海后不久,即在上海航业指导委员会任职,参加了革命工作。
1949年10月很快调任上海航政局航政处工作并担任副处长。周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工作热情十分高涨。1950年3月奉调至北京任交通部航务总局航政处副处长,1954年定为一级工程师。之后,历任交通部海运总局航政处专员、部港航监督局副总工程师、部海河总局副总工程师、部安全监督局副总工程师、部水运总局副总工程师等职。在此期间,周启新以自己丰富的航海知识和经验,为交通部主持或参与制定了一系列航海规章制度:1954年参与为国务院起草和制定《交通部海港管理暂行条例》 ,该条例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发颁布施行;1960年参与制定《船舶登记章程》由交通部颁布施行;1957年至1965年主持制定的有关航海规章制度计有《海上雾中航行规则》 、 《海图作业试行规则》 、 《航海日志记载试行规则》及《关于加强船舶安全监督的决定》等,这些航海的规章制度对健全水运管理起到先导作用。为健全航行法规建设,为发展中国的航运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周启新 – 万吨级海轮
60年代初,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江海联运与海轮进长江的航运的需要,周启新代表交通部主持了万吨级油轮进入长江的试航工作,并取得了成功,开辟了万吨级油轮江海直达的先例,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周启新任部安全监督局副总工程师期间,每年在台风季节时,他对防台抗台和采取应急措施方面,都提出许多积极建议,对船舶航行安全起了重要作用。
1963年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海轮“跃进号”首航日本时沉没这一海难事故震惊了中外,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此事。事故发生后,从现场发回的报告分析,可能遭受到敌人潜艇的水下攻击。交通部马辉之副部长专门召集有关人员开会研究分析“跃进”轮沉没原因,会上周启新以自己丰富的航海实践经验根据海图作业及航行仪器分析,首先提出不排除触礁的可能性,中央和部领导对他的意见十分重视,为正确分析海难事故的原因提供了科学依据。经最后探摸鉴定,证明周启新的论断是正确的。当部救捞局派工作船去海难现场探摸“跃进”轮沉船情况时,由于事故现场水深达50公尺,风大浪急,气象条件十分复杂,工作船抛锚后发生走锚现象而无法作业。为解决这一问题,部领导邀请航海专家共商对策,周启新与其他专家建议采用串联锚方法,从而解决了工作船走锚问题,为探摸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周启新 – 航海学会
60年代初,交通部于眉副部长等筹备成立中国航海学会,周启新作为发起人之一积极参与筹备工作。1963年,他被选为中国航海学会筹委会副主任。1979年中国航海学会宣布正式成立,他被选为副理事长。周启新德高望重,在航海界有很高威望。他为筹建香港海运学会热情很高,不顾高龄,曾两赴香港,沟通各方,在他的积极帮助下,香港海运学会很快成立了。他是中国和香港航海学会的创始人之一。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虽然遭受不公正对待,身心受到创伤,但他对党的信念没有动摇,坚信组织上对他的问题最后会按政策办事。
“文化大革命”后,组织上对周启新问题落实了政策,恢复了他的工作,他更加感激共产党和政府对自己的关怀,1978年任交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1981年任部科技局顾问。在此期间,他十分关心水运交通科技事业的进步,曾参与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组织的《全国民用船型型谱系列》的审定工作,简化和统一了运输船舶的船型。他还参与国家下达的《公路、水运技术政策》的制定工作,组织起草《交通部科学技术发展10年规划(1985年—1995年)》的编写工作,并主持有关水运各专题的审查工作,促进了交通科技进步。为发展交通科技事业做出了贡献。1981年中国科技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5年,在退休前,他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一生的宿愿。他病重期间,在1991年8月24日致函中国航海学会,对学会工作寄于厚望,并提出重要建议:他认为学会办公室工作很重要,要加强学会办公室工作,为领导提供信息和建议;吸取台、港、澳的同行参加学会领导,共同为发扬中华民族的航海科技事业而努力工作等。1992年11月2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周启新一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衷心拥护共产党的领导。他为人正直,作风正派,待人诚恳,平易近人。他在长期从事航运、航务管理和水运科技工作中,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人民,为中国航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发布者:知识学院,火焰兔收录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https://huoyantu.com/10028.html
版权声明:
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填写说明: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42400.shtml
请按照此通知格式填写(或提供具有法律效应且证据链完整的证明)发至本站的邮箱 huoyantu@qq.com
(收到核实后 24小时内绝对处理)